中汽聯喬永鋒:汽配品牌建設正當時

黨的二十大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建設現代 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品牌向上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品牌不僅是企業的重要資產,更是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體現。 時代變局中,中國品牌正面臨危機與機遇并存的局面。 在品牌向上推動中國品牌崛起的道路上,不僅需要在全球舞臺中展示 “中國智造、中國創造”的實力,也需要更多像華為、大疆、比亞迪、寧德時代等擁有“厚積薄發、勇于創新”精神的中國品牌出現,以全球化視野,樹立中國品牌新形象。
當前 20%的 品牌擁有80%的市場份額,全球已經進入品牌經濟時代。 今天,我將就品 牌設、公用品牌發展,武當山茶渠道融合等方面與大家進行交流。
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品牌強國戰略
品牌的本質是什么?任何一個卓越的品牌,實際都不僅僅是一個口號,一個logo,一個傳播,它應該是承載著一種使命和責任,它應該凝聚著匠心和創新,它應該代表著一種誠信,這樣的品牌才會有真正的生命力。品牌是一個企業、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是一種無形的資產,更是國家的名片;一個國家擁有世界級知名品牌的數量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標尺。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品牌建設工作,提出品牌強國戰略。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時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21年5月作出重要批示,強調要加強品牌建設、提升我國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是優化供給、擴大需求、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努力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與綜合競爭力,使更多中國品牌成為國內外市場值得信賴的選擇。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中,品牌作為關鍵詞出現幾十次,品牌戰略已經上升至國家經濟戰略高度,知名品牌的數量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標志性符號。
2016年6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意見 》(國辦發〔2016〕44號),提出設立“中國品牌日”,凝聚品牌發展社會共識,營造品牌發展良好氛圍,搭建品牌發展交流平臺,提高自主品牌影響力和認知度。2017年4月24日,國務院批準將每年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中汽聯攜手國家汽車零部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機構自2020年起成功舉辦了3屆“中國汽配品牌節”,這是中國汽配行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推動中國汽配品牌崛起,成為打造一批享譽全球知名汽配品牌的重要力量。

2022年7月29日,為高質量推進品牌建設工作,全面提升我國品牌發展總體水平,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新時代推進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發改產業〔2022〕1183號),文件要求要進一步引導企業加強品牌建設,進一步拓展重點領域品牌,持續擴大品牌消費,營造品牌發展良好環境,促進質量變革和質量提升,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久久為功促進品牌建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指導意見》還明確指出,到2025年,品牌建設初具成效,基本形成層次分明、優勢互補、影響力創新力顯著增強的品牌體系,中國品牌世界共享取得明顯實效;到2035年,品牌建設成效顯著,布局合理、競爭力強、充滿活力的品牌體系全面形成,中國品牌綜合實力進入品牌強國前列。
自國家品牌強國戰略提出以來,品牌的發展與創新已成為經濟發展工作中重中之重。我國已經涌現出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知名品牌,成為中國品牌的臉譜。據聯合國發展署的統計顯示,知名品牌在全球品牌總數中不超過3%,但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卻超過40%,銷售額超過50%。品牌是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有研究顯示,品牌價值每增加1%,會給本國GDP帶來0.13%的提升。優勢品牌的集合,不僅有助于在國際上打響知名度,更是我國挖掘內需潛力、開拓國際貿易的新契機和新舞臺。讓我國民族品牌集體崛起,并在世界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是在座每一位企業家的光榮使命,希望與會企業家要率先創造行業的知名品牌,在品牌建設方面開創一個嶄新的新局面。
中國急需從“制造大國”轉變為“品牌強國”,“中國制造”的全方位產業升級就是“中國品牌”。市場的現實告訴我們,知名的品牌產品具有明顯的以下特征:一是在市場上具有很高的競爭能力;二是議價能力高,經濟效果顯著;三是具有廣泛的口碑,消費者追求度高;四是在行業中的影響面廣,是行業的拳頭產品。我希望在座的企業家不僅要生產好產品,還要講好中國故事,要成為市場競爭的佼佼者,能在國際上贏得掌聲、受人愛戴,展現中國品牌的魅力,全面提高中國品牌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傳播力。

我們要站的更高,看的更遠,不僅要心懷品牌夢,更要心懷中國夢,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斷進取、砥礪前行。中國品牌世界共享,中國品牌發展需要國際合作,世界品牌發展需要中國力量,希望在座企業家要隨著品牌強國的東風,共同創造細分領域的領軍品牌,助力于中國品牌國際化發展,為中國振興、中國夢的實現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國家高度重視區域品牌建設
什么是區域品牌? 我認為區域品牌是人們對一個區域整體、區域產業、區域產品等的印象、認知及其評價,也是消費者與一個區域整體、區域產業、區域產品等之間的相互關系。 區域品牌與普通的企業品牌、產品品牌之間最關鍵的差異,在于區域品牌對區域整體、區域產業、區域產品形成直接的品牌影響,能夠使區域產業、區域產品與區域整體實現共同發展。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區域品牌建設。2021年12月14日,國務院發布的《“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明確指出,實施優質制造工程,開展中國品牌創建行動,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提高到94%左右。健全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管理制度,加強農產品商標及地理標志商標注冊和保護,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市場信譽好的區域品牌。率先在化妝品、服裝、家紡、電子產品等消費品領域培育一批高端品牌。2021年10月9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的通知》(國發〔2021〕20號)要求,開展品牌價值提升行動,實施商標品牌戰略,加強馳名商標保護,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國家相關主管部委也明確提出,統籌推進產業區域品牌建設,健全區域商標品牌培育制度,鼓勵支持各地結合區域產業特色加強區域品牌培育,制定區域商標品牌發展規劃,促進品牌經濟與產業發展、區域發展深度融合,不斷提高區域經濟的綜合競爭力。這為區域公用品牌的創建、運用和保護提供了明確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也為區域品牌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市場營商環境。
“麗水山耕”、“德州扒雞”、“沙縣小吃”、“信陽毛尖”、“十堰汽配”……近年來,我國不斷推進商標品牌戰略深入實施,各地依托特色農業或工業產業集群優勢,打造出了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市場信譽好的區域品牌,這些區域品牌已成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金名片”。
據中汽聯數據統計,全國現有區域公用品牌共8000多個,按照中國2844個縣級單位來計算,平均每個縣就有2.8個,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在這些區域公用品牌里,有單個獨立產品的品牌,也有跨品類的品牌,在這樣的體系里,如何發揮好區域公用品牌的價值、如何做強做大做精區域供應品牌成為了一個需要持續去探討的課題,下面我從兩個方面和大家進行分享。
實踐表明,產業集群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與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形態,已成為我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選擇。
區域公用品牌是產業集群提升治理能力的載體之一。區域公用品牌主要外在表現為集體商標或證明商標,產業組織或行業組織通過注冊商標,獲得并依法行使相應的管理權。對內,商標權利人可以通過商標使用授權實現對成員的管理,提升效率;對外,成員通過使用集體商標或證明商標確認品牌的地域或者品質屬性,使消費者便于識別。
區域公用品牌是產業集群增強競爭力的載體之一。產業集群建設的主要目標,就是通過將眾多市場個體凝聚在一起,從而集聚優勢力量,獲得并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區域公用品牌可以確保其不斷增加的商譽獲得法律保護,能夠分享內部企業積累和創造的商譽,從而提升產業集群整體影響力。同時,區域公用品牌也幫助使用品牌的企業獲得消費者信賴和認可,從而在競爭中更有優勢。
區域公用品牌是增強產業集群吸引力的載體之一。產業集群的建設離不開產業規模的擴大,并依賴于產業投資的增長。區域公用品牌在產業集群區域與投資者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有助于產業集群不斷吸納優質資源,從而不斷擴大規模,并形成資金、人才、技術等各類要素的集聚優化,為地方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品牌化是一個要素重組、體系優化、價值重構的系統工程。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尤其要“急產業之所急,為企業不能為”,不缺位,也不要越位。在新形勢下,我們需要政府、協會、企業同心協力,勇擔振興民族品牌的使命,爭創優質品牌,講好品牌故事。我們還要站的更高,看的更遠,不僅要心懷品牌夢,更要心懷中國夢,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斷進取、砥礪前行、再創輝煌。

喬永鋒 中共黨員,畢業于吉林工業大學,為吉林省優秀畢業生。自1996年進入汽車行業27多年來,在中央及地方媒體上發表文章1500余篇,共發表文字累計達800余萬字。曾擔任《汽車信息》雜志社社長、總編輯;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團委書記、信息經理;全國工商聯汽車摩托車配件用品業商會專職副秘書長、全國汽車配件市場聯合會專職副秘書長、中國汽車汽配用品行業聯合會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汽車配件用品市場協會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汽車后市場總會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等職務。
自2008年10月起相繼擔任國機集團中國汽車工業配件銷售有限公司部長、國家汽車零部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高級顧問、工信部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汽車行業分會執行會長、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汽車委員會執行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商業企業管理協會汽車服務業分會執行會長、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汽車后市場分會執行會長、中國汽車質量萬里行品牌聯盟聯席主席、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后市場用品分會執行會長等職務。現擔任中汽聯執行會長、國家汽車零部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高級顧問、中國汽車后市場研究院理事長、中國汽配品牌節主席、中國汽車改裝用品協會汽車服務業委員會副會長、中汽協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等職務。
他屢獲行業大獎,連續十多年被評為“全國優秀金牌職業秘書長”,多次被評為“中國汽車行業杰出社團工作者”、“中國汽車后市場風云人物”、“中國汽車服務業領軍人物”等榮譽稱號。作為行業風云人物,他2018年榮膺“改革開放40年 汽車行業40人”改革先鋒人物,2019年榮獲“新中國成立70年 汽車服務業70人”功勛人物,2020年榮獲“中國汽車服務業模范先鋒人物”,2021年榮獲“百年百人-中國汽車行業大國工匠”稱號,2022年榮獲“中國汽車行業卓越領軍人物”稱號,2023年榮獲“中國汽車行業新時達功勛人物”等榮譽稱號。
他從事汽車服務業多年來,曾多次出席行業高層論壇(峰會)并發表主題演講,以其睿智的眼光、獨到的視角、犀利的文字、深刻的分析,積極為行業的健康發展搖旗吶喊,為促進中國汽車后市場的進一步規范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