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行業資訊
瑞立集團自主研發的首臺國產化軌道交通無油風源系統問世
文章來源: 添加人: 更新時間:2022-05-05
4月26日,由瑞立自主研發的OF4×1000型軌道交通無油風源系統裝車運用考核順利通過專家評審。不久的將來,搭載這款產品的S2線市域軌道列車將在它的誕生地——溫州飛馳。

本次評審會由溫州市鐵投集團運營分公司組織,共邀請來自北京、南京、西安、南寧、成都、南通、寧波等地的7位行業知名專家參與。
評審專家一致認為,該系統是首臺通過裝車運用考核的國產化軌道交通無油風源系統,其相關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填補了國內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的空白,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的局面。

從空白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瑞立在軌道交通領域“十年磨一劍”,終得一展鋒芒。
自2008年以來,瑞立將軌道交通領域關鍵零部件“進口替代”作為產品研發和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以“華山一條路”的決心,刻苦攻關求突破。早在2014年,國際上首次出現軌道交通無油風源產品時,溫州市鐵投集團便積極引導瑞立開展自主化無油風源系統研發。

瑞立瞄準這一“國內空白”,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先后建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創新平臺重點攻關軌道交通無油風源系統無油環保、減噪降振兩大世界頂尖難題。比如,針對市場常見的有油風源系統存在機油泄漏與乳化影響產品本身及下游產品使用壽命的弊端,加強投入開展專項攻堅, 通過結構創新,輔以導流風冷技術,突破無油自潤滑技術難點。
2017年,項目研發團隊獲評“浙江省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2019年,瑞立完成軌道交通無油風源系統原型機下線。2020年,瑞立軌道交通無油風源系統獲評“浙江省裝備制造業重點領域首臺(套)產品”。
經過多年潛心研發,瑞立已將無油風源技術廣泛應用于商用汽車,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無油風源系統具有無油環保、低維護成本、低噪音、高可靠性等特點,市場前景廣闊。為保證設備的運行穩定、安全,在推廣應用前須經過嚴苛的耐久性、穩定性試驗。軌道交通無油風源系統在溫州鐵投集團的大力支持下,在溫州軌道交通S1線車輛上通過裝車、靜態調試、動態調試、載客運營等全過程“試跑”。
瑞立軌道交通無油風源系統順利完成裝車運用考核,迎來標配溫州市域鐵路S2線的歷史機遇,這離不開浙江省經信廳、溫州市委市政府、瑞安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離不開溫州鐵投集團、浙江幸福運營公司、中車四方股份公司、溫州中車、北京縱橫機電公司等業界領導的全力支持;同樣,也離不開評審專家的專業指導。
瑞立將持續創新,奮力解決更多“卡脖子”難題,擦亮“中國制造”,助力美好出行!

本次評審會由溫州市鐵投集團運營分公司組織,共邀請來自北京、南京、西安、南寧、成都、南通、寧波等地的7位行業知名專家參與。
評審專家一致認為,該系統是首臺通過裝車運用考核的國產化軌道交通無油風源系統,其相關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填補了國內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的空白,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的局面。

從空白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瑞立在軌道交通領域“十年磨一劍”,終得一展鋒芒。
自2008年以來,瑞立將軌道交通領域關鍵零部件“進口替代”作為產品研發和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以“華山一條路”的決心,刻苦攻關求突破。早在2014年,國際上首次出現軌道交通無油風源產品時,溫州市鐵投集團便積極引導瑞立開展自主化無油風源系統研發。

瑞立瞄準這一“國內空白”,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先后建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創新平臺重點攻關軌道交通無油風源系統無油環保、減噪降振兩大世界頂尖難題。比如,針對市場常見的有油風源系統存在機油泄漏與乳化影響產品本身及下游產品使用壽命的弊端,加強投入開展專項攻堅, 通過結構創新,輔以導流風冷技術,突破無油自潤滑技術難點。
2017年,項目研發團隊獲評“浙江省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2019年,瑞立完成軌道交通無油風源系統原型機下線。2020年,瑞立軌道交通無油風源系統獲評“浙江省裝備制造業重點領域首臺(套)產品”。
經過多年潛心研發,瑞立已將無油風源技術廣泛應用于商用汽車,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無油風源系統具有無油環保、低維護成本、低噪音、高可靠性等特點,市場前景廣闊。為保證設備的運行穩定、安全,在推廣應用前須經過嚴苛的耐久性、穩定性試驗。軌道交通無油風源系統在溫州鐵投集團的大力支持下,在溫州軌道交通S1線車輛上通過裝車、靜態調試、動態調試、載客運營等全過程“試跑”。
瑞立軌道交通無油風源系統順利完成裝車運用考核,迎來標配溫州市域鐵路S2線的歷史機遇,這離不開浙江省經信廳、溫州市委市政府、瑞安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離不開溫州鐵投集團、浙江幸福運營公司、中車四方股份公司、溫州中車、北京縱橫機電公司等業界領導的全力支持;同樣,也離不開評審專家的專業指導。
瑞立將持續創新,奮力解決更多“卡脖子”難題,擦亮“中國制造”,助力美好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