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行業資訊
構建誠信體系 推動二手車市場信息更透明
文章來源: 添加人: 更新時間:2025-07-10
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吳博峰)“目前我國二手車行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政策、市場雙重因素驅動下,二手車交易規模逼近2000萬輛大關,其發展邏輯正從量的積累轉向質的提升。”7月3日,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主辦的2025全國二手車大會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肖政三表示,雖然二手車已成為拉動車市和促進汽車消費的關鍵力量,但在體量規模和增長活力等方面仍然面臨著挑戰。
事實上,從最早散落在各地的個體經營模式,到如今專業服務平臺逐漸成為行業發展主力軍,二手車交易模式的升級并未改變人們對這一市場的認知。篡改里程數據、以次充好、隱瞞事故記錄等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時有發生,嚴重影響著二手車行業的形象。誠信,依然是二手車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市場內生動力不足
目前,國內車市正在加速重構。伴隨新車市場增速逐漸放緩,二手車市場將承擔起拉動汽車銷售、盤活市場存量的重任。在此背景下,如何讓更多消費者關注二手車、激活市場的內生動力十分重要。
近年來,我國汽車市場保有量持續增長。公安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全國汽車保有量達3.53億輛,占機動車總量的78%,已連續16年蟬聯世界汽車產銷第一大國。按照汽車市場發展規律,當汽車保有量發展到一定階段時,二手車消費占比將超越新車消費,成為促進汽車消費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不過,截至目前,我國汽車市場仍然未擺脫新車占據市場主導的發展模式。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我國二手車交易量達791.26萬輛,同比增長0.62%,而同期新車銷量超1274萬輛,同比增長10.9%。雖然二手車市場實現正增長,但這并非處于“朝陽期”的二手車市場應有的表現,也遠低于全球汽車發達市場。
進入6月,這一數據仍未有好轉勢頭。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二手車周度快報顯示,6月9日至6月15日,二手車日均交易量為6.46萬輛,同比下降1.8%。其中,臨沂、南通、濟南二手車市場交易量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滑,環比降幅分別為20%、12.8%和9.8%。
究其原因,離不開消費信心的影響。二手車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如何打造,這一問題的答案事關二手車消費意愿和消費信心。
構建誠信價值鏈條
一車一況、一車一價是二手車有別于新車市場的最大特征。這意味著,即便是同一時期生產的同款車型,在二手車市場也可能因為車況不同導致在殘值方面有明顯區別。
源于這一特性,如果沒有準確的車輛檢測信息作為參考,消費者很難分辨車輛的實際使用情況。這樣的市場現狀不僅給整個行業的長期發展埋下了隱患,也可能給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帶來損害。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汽車投訴情況專題報告》指出,二手車交易中主要存在隱瞞車輛真實信息、價格亂象叢生等問題。其中,在隱瞞車輛真實信息方面,存在隱瞞車輛瑕疵信息,如掩蓋車輛剮蹭痕跡或隱瞞車輛維修記錄、事故記錄、泡水信息等;修改調低車輛行駛里程,如消費者購買時表盤顯示車輛為低里程數,但購買后檢測發現車輛實際行駛里程數遠高于表盤顯示里程數等問題。

消費市場期待二手車行業加強誠信建設。吳博峰/攝
肖政三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二手車行業誠信體系有待完善,部分經營者存在隱瞞車況、虛假宣傳等失信違規行為,嚴重影響了二手車行業的整體形象。
近期正準備購買二手車的消費者王博表示:“購買二手車,我最擔心車輛實際狀況和商家介紹情況不符,這也是我一直猶豫不決的原因。”
不過,面對著潛力巨大的二手車市場,很多二手車從業者決心對存在已久的老大難問題“宣戰”。記者注意到,有些二手車交易提供服務商嘗試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加快構建滿足消費信用需求的有效交易閉環,解決二手車行業中車況不透明的問題,推動車源、車況真實一致,信息透明可查,并幫助車商或消費者在二手車交易中對車輛價值作出正確判斷。部分二手車檢測公司對車況的評級進行了更詳細的定義,將車輛事故情況分為了多個等級,并對車輛車況進行評分,通過標準化的流程體系破解二手車市場長期“非標”現象,還原車輛的真實車況。
此外,對于消費市場普遍期待的買二手車能有買新車的體驗,部分車企已經明確將加大相關業務的投入力度。上汽大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傅強在2025全國二手車大會上介紹稱:“我們開通了400家多元化認證二手車經銷商,推出官方133項檢測認證,所有官方認證銷售的二手車產品都有廠家質保和延保措施,努力營造更誠信的二手車行業新生態。”
數字賦能提升透明度
“從技術維度看,我們必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提高二手車交易信息透明度,最大程度降低消費者的購車顧慮。”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劉濤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以數字技術賦能二手車市場已成為汽車流通領域發展的必修課。
記者了解到,為加快汽車維修行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推動汽車維修行業轉型升級,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形成動態的行業信用評價和監管機制,作為國家發展改革委數字化轉型伙伴行動首批倡議方,電子政務云計算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多部門的聯合推動下,配合建設了一系列汽車后市場大數據工程。
其中,全國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依托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構建,合法合規、真實可靠地采集車輛維修記錄,為每一輛車建立一車一檔的電子健康檔案。這份健康檔案以車輛識別碼作為身份標識,建立了從購置到報廢全過程的電子維修記錄。系統對接各個主機廠、4S店等地方平臺維保數據,并對接各類維修門店數據,使此前難以查詢的車況重要信息“浮出水面”。
與此同時,針對車況信息不透明的問題,多家二手車交易平臺通過引入數字化技術,對車輛維修保養、出險、新能源電池報告以及檢測報告等關鍵數據進行整合,生成一份車況報告提供給消費者。消費者可以一目了然地對二手車進行評估,顯著解決了車況不透明的問題。
系列措施傳遞出二手車行業求新求變的積極信號。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田甜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車況信息透明化是二手車商誠信經營的關鍵所在,若要擺脫誠信不足的問題,二手車從業者要主動用好前沿技術,建立起誠信的“護城河”。



事實上,從最早散落在各地的個體經營模式,到如今專業服務平臺逐漸成為行業發展主力軍,二手車交易模式的升級并未改變人們對這一市場的認知。篡改里程數據、以次充好、隱瞞事故記錄等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時有發生,嚴重影響著二手車行業的形象。誠信,依然是二手車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市場內生動力不足
目前,國內車市正在加速重構。伴隨新車市場增速逐漸放緩,二手車市場將承擔起拉動汽車銷售、盤活市場存量的重任。在此背景下,如何讓更多消費者關注二手車、激活市場的內生動力十分重要。
近年來,我國汽車市場保有量持續增長。公安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全國汽車保有量達3.53億輛,占機動車總量的78%,已連續16年蟬聯世界汽車產銷第一大國。按照汽車市場發展規律,當汽車保有量發展到一定階段時,二手車消費占比將超越新車消費,成為促進汽車消費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不過,截至目前,我國汽車市場仍然未擺脫新車占據市場主導的發展模式。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我國二手車交易量達791.26萬輛,同比增長0.62%,而同期新車銷量超1274萬輛,同比增長10.9%。雖然二手車市場實現正增長,但這并非處于“朝陽期”的二手車市場應有的表現,也遠低于全球汽車發達市場。
進入6月,這一數據仍未有好轉勢頭。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二手車周度快報顯示,6月9日至6月15日,二手車日均交易量為6.46萬輛,同比下降1.8%。其中,臨沂、南通、濟南二手車市場交易量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滑,環比降幅分別為20%、12.8%和9.8%。
究其原因,離不開消費信心的影響。二手車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如何打造,這一問題的答案事關二手車消費意愿和消費信心。
構建誠信價值鏈條
一車一況、一車一價是二手車有別于新車市場的最大特征。這意味著,即便是同一時期生產的同款車型,在二手車市場也可能因為車況不同導致在殘值方面有明顯區別。
源于這一特性,如果沒有準確的車輛檢測信息作為參考,消費者很難分辨車輛的實際使用情況。這樣的市場現狀不僅給整個行業的長期發展埋下了隱患,也可能給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帶來損害。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汽車投訴情況專題報告》指出,二手車交易中主要存在隱瞞車輛真實信息、價格亂象叢生等問題。其中,在隱瞞車輛真實信息方面,存在隱瞞車輛瑕疵信息,如掩蓋車輛剮蹭痕跡或隱瞞車輛維修記錄、事故記錄、泡水信息等;修改調低車輛行駛里程,如消費者購買時表盤顯示車輛為低里程數,但購買后檢測發現車輛實際行駛里程數遠高于表盤顯示里程數等問題。

消費市場期待二手車行業加強誠信建設。吳博峰/攝
肖政三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二手車行業誠信體系有待完善,部分經營者存在隱瞞車況、虛假宣傳等失信違規行為,嚴重影響了二手車行業的整體形象。
近期正準備購買二手車的消費者王博表示:“購買二手車,我最擔心車輛實際狀況和商家介紹情況不符,這也是我一直猶豫不決的原因。”
不過,面對著潛力巨大的二手車市場,很多二手車從業者決心對存在已久的老大難問題“宣戰”。記者注意到,有些二手車交易提供服務商嘗試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加快構建滿足消費信用需求的有效交易閉環,解決二手車行業中車況不透明的問題,推動車源、車況真實一致,信息透明可查,并幫助車商或消費者在二手車交易中對車輛價值作出正確判斷。部分二手車檢測公司對車況的評級進行了更詳細的定義,將車輛事故情況分為了多個等級,并對車輛車況進行評分,通過標準化的流程體系破解二手車市場長期“非標”現象,還原車輛的真實車況。
此外,對于消費市場普遍期待的買二手車能有買新車的體驗,部分車企已經明確將加大相關業務的投入力度。上汽大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傅強在2025全國二手車大會上介紹稱:“我們開通了400家多元化認證二手車經銷商,推出官方133項檢測認證,所有官方認證銷售的二手車產品都有廠家質保和延保措施,努力營造更誠信的二手車行業新生態。”
數字賦能提升透明度
“從技術維度看,我們必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提高二手車交易信息透明度,最大程度降低消費者的購車顧慮。”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劉濤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以數字技術賦能二手車市場已成為汽車流通領域發展的必修課。
記者了解到,為加快汽車維修行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推動汽車維修行業轉型升級,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形成動態的行業信用評價和監管機制,作為國家發展改革委數字化轉型伙伴行動首批倡議方,電子政務云計算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多部門的聯合推動下,配合建設了一系列汽車后市場大數據工程。
其中,全國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依托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構建,合法合規、真實可靠地采集車輛維修記錄,為每一輛車建立一車一檔的電子健康檔案。這份健康檔案以車輛識別碼作為身份標識,建立了從購置到報廢全過程的電子維修記錄。系統對接各個主機廠、4S店等地方平臺維保數據,并對接各類維修門店數據,使此前難以查詢的車況重要信息“浮出水面”。
與此同時,針對車況信息不透明的問題,多家二手車交易平臺通過引入數字化技術,對車輛維修保養、出險、新能源電池報告以及檢測報告等關鍵數據進行整合,生成一份車況報告提供給消費者。消費者可以一目了然地對二手車進行評估,顯著解決了車況不透明的問題。
系列措施傳遞出二手車行業求新求變的積極信號。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田甜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車況信息透明化是二手車商誠信經營的關鍵所在,若要擺脫誠信不足的問題,二手車從業者要主動用好前沿技術,建立起誠信的“護城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