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汽車電商營銷陷阱

近年來,二手車交易市場日漸活躍,但問題也層出不窮。地方保護、交易鏈過長、信息不對稱等,成為二手車交易繼續壯大實力的“攔路虎”。汽車“嫁接”互聯 網,讓傳統的消費習慣也隨之改變。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在我國城市中,約七成的人會考慮先上網選看愛車。然而,面對蒸蒸日上的交易量,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是,“汽車電商”這個曾一度聽起來高大上的名詞,如今也患上了傳統電商的通病:實物與網站標的不符、靠低價商品炒作刷量、問題商品拒不退貨等,問題頻出。
網絡購車 謹防“餡餅”變陷阱
“雙11”是電商離不開的話題。經歷幾年的培育,汽車電商在“雙11”的表現不僅讓人刮目相看,但隨之而來的各種營銷手段也讓消費者“應接不暇”。
“半價車”可謂是去年“雙11”期間,各大汽車電商最吸引眼球的舉措。去年從10月份開始,某汽車門戶網站對 “雙11”優惠購車活動開始預熱,11月1日至11日,該網站更是每天拿出1輛車參加半價搶購活動。與此同時,另一家全國性汽車網站也在“雙11”期間, 拿出100輛凱迪拉克ATS-L進行半價搶購。除此之外,一些整車廠家也在自家的電商平臺預告了即將推出的“雙11”特價清單。如此大的優惠幅度讓消費者 以為遇到了“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不成想最終不過夢一場。
去年11月11日,車主張先生剛過零點便開始在某知名垂直類汽車網站挑車,最終看中了一款新車型(2015款 三廂1.5L自動旗艦型),原價16.58萬元,一口價10.38萬元,看著價格實惠,張先生便用網絡支付了1000元訂金,當時網站顯示在張先生之前下 單的僅有1人,而實際參加秒殺的有2輛車。第二天一早,張先生和網站客服就提車地點、付款方式等問題進行了敲定,最終決定去4S店提車。然而該4S店在得 知張先生以10.38萬元買的是2015款三廂1.5L自動旗艦型的時候,否認在網站以10.38萬元促銷過此款車型,當時的解釋是價格標錯了,并拒絕提 車。更讓張先生感到哭笑不得的是,網站和4S店接連打電話找各種借口主動要求給張先生退訂金。
據了解,在電商平臺被擺上臺面宣傳的半價車,大多貨源有限。而更讓消費者不能接受的是,某些網站搶購特價車還 是有代價的。例如去年“雙11”期間,某汽車門戶網站在部分車型上就明確標明“定金和尾款不予退還”。也就是說,網上購車和在4S店買車一樣,電商同樣要 求客戶支付一定的定金,如搶購5折成功,定金則可抵扣部分購車款;如搶購失敗,那么條款也說得很清楚,只能按照平臺約定的價格購買,否則定金不退。這就要 求消費者要提前考慮一旦搶購失敗,電商提出的優惠方案自己是否可以接受。
二手車市 誠信危機讓承諾變味
繼上周央視“3·15晚會”曝光二手車系列問題后,本報陸續收到讀者對二手車電商平臺的投訴等信息不對稱、車 況不透明、價格不真實等問題。目前二手車行業集中存在著市場信息不透明、售后空白、誠信度低等問題,另外,市場缺乏行業準入、經營不規范也備受詬病。業內 專家指出,二手車交易在稅費上的管理就十分混亂。拍賣、經營以及代理經營的稅費收取標準都各不相同,嚴重擾亂了二手車交易的秩序。
消費者網購新車屢屢遭遇營銷陷阱,作為近兩年備受各路資本追捧的二手車電商,情況更有過之而無不及。統計數據 顯示,2015年我國二手車電商交易量中B2C占79.6%、C2C占20.4%。其中,C2C模式號稱有“去除中間經銷環節、服務網絡廣泛、買賣方直接 交易使利益最大化、信息更透明”等優勢。不過,隨著各類投訴的屢屢發生,C2C模式的二手車電商備受質疑。
車主趙先生去年11月在某二手車直賣網看中了一輛兩廂小車,與該網的銷售員約好實地看車后,以5.7萬元的價 格簽約,約好等對方車主下周提了新車再進行交易。趙先生說:“當時該網的銷售員很急切地要求我們簽下了合同,合同有滿滿6頁,我和對方車主都沒仔細看就被 要求簽字了,并要求我付款2000元,這是作為第三方承諾車子無條件14天退貨及車子有任何問題一年的質保,當時也沒多想就直接用支付寶付了款。”由于簽 約倉促,事后趙先生回想車子的實際情況與該網介紹的有出入,懷疑車子在近期出過事故,要求該網協助查驗,而對方協助的前提是再支付3500元費用。趙先生 覺得不妥提出退車,但2000元的服務費被該網以種種借口拒絕退還,該網承諾的14天無條件退貨變成一紙空文。
后經了解,該二手車網此前宣傳的“14天無理由退車”已更改為“14天可退”。 “二手車網站宣傳的‘無理由退車’就是一場文字游戲,退車都是有附加條件的,這是打了法律的擦邊球。”二手車交易市場一位銷售人員表示。新版的《消費者權 益保護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經營者采用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但不少二手車電商 明顯是單方面取消了消費者的“后悔權”。
車市新政 旨在打通交易屏障
最新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汽車市場的銷量為2459.8萬輛,同比增長4.7%,增速也創下了2012年以來的 最低增速。而與新車銷量放緩相比,二手車交易量則一直在穩步上揚。去年全年,全國二手車市場累計交易量941.71萬輛,相比2014年微增2.32%, 累計交易額達5535.4億元。發達國家二手車與新車流通量比例一般在1.5∶1以上,按照這個比例計算,未來我國二手車交易量可望超過3600萬輛。按 照單車平均5.5萬元估算,二手車交易額可達近2萬億元。盤活二手車存量,拉動新車增量,淘汰老舊車廢量,不僅可以全鏈條激發汽車消費潛力,同時還能帶動 維修、保養、保險、金融等行業發展。
對于進一步活躍二手車市場,有關人士透露,商務部已經會同有關部門擬訂促進二手車便利交易政策,很快就會出 臺。新政將主要解決目前二手車交易異地限遷、信息不透明、服務不到位等突出問題。目前商務部正在制定的政策中,包括《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以及便利二手車 交易的意見,引導和規范二手車市場,長期以來限制二手車市場活力的政策屏障也有望逐個被攻破。
自2014年《二手車鑒定評估技術規范》正式實施以來,由市場層面驅動的二手車檢測認證、車輛背景信息查詢、 二手車價格參考服務等等,解決了檢測標準的難題,初步營造出了二手車市場的放心消費環境。而在今年9月將正式實施的《二手車流通企業經營管理規范》,會逐 步解決準入與經營不規范等長期困擾二手車交易的問題。
業內專家表示,目前二手車市場發展不利的政策仍集中在限遷,破除限遷已經成為行業的共識,商務部此次如能制定出破除二手車異地限遷的政策措施,勢必打破二 手車流通的屏障,促進二手車的良性發展。不過有關專家認為,由于涉及到大氣污染問題,異地限遷的頑疾還是要具體分析,進行統籌考量。另外,二手車市場也不 應只著眼于國內,部分實行里程短、排放標準高的二手車也有出口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