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超市來了會沖擊4S店嗎?4S店何去何從?
3月26日,株洲首家汽車超市開門迎客,國內外汽車品牌悉數登場,當天就成交近10臺。
早在2014年8月,國家工商總局發布公告,汽車4S店將不再需要廠家授權,且可以銷售多個品牌的汽車,汽車銷售“一店一品牌”的格局被打破。
汽車超市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一種新的汽車銷售模式,其經營品牌多,消費者選擇空間大,且有價格優勢。業內人士表示,未來株洲或會出現更多類似這種大型的汽車大賣場。
汽車超市會對4S店形成沖擊嗎,4S店該何去何從?對于消費者而言,汽車超市和4S店相比誰更實惠、便利?
【現狀】
4S店:售車少虧就是賺
“現在賣車大不如前,幾乎沒有利潤可言。”入行十載,先后供職于市區多家汽車4S店的一汽大眾奧迪4S店服務總監李軍稱。
他回憶,十年前,4S店銷售模式流行,生意好做。此后,經濟下行,加之各大品牌在同城開設更多的4S店,汽車價格趨向透明,“從2014年開始,賣車就不賺錢了。獲取利潤全靠售后和廠家年終返點。”
不過,一汽大眾奧迪4S店里,人氣還算旺。據介紹,在汽車銷售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該店依然能保持月均100臺的銷量。然而,繁榮的表象背后,是每年千萬元的虧損。
“平均每賣一臺車,就要虧1萬元。”李軍坦言,賣車虧錢,賣得多虧得多。
和信豐田4S店也佐證了這一說法。“銷售不虧本,就是盈利。”該店常務經理陳海雄直言不諱。
4S店為何會出現賣車虧本的現象?李軍認為,這主要與授權廠家的政策有關。汽車經銷商經廠家授權,在實際的銷 售中,廠家向經銷商攤派銷售目標,一旦完不成則會取消銷售返點,甚至會取消品牌授權。如果出現這兩種情況,經銷商將損失慘重,如一汽大眾奧迪4S店投資2 億元,兩年過去,目前仍在回收成本。
李軍介紹,經銷商和廠家實質上是買家和賣家的關系。但出貨權在廠家,也就是說,廠家批多少貨給經銷商,經銷商就得賣多少貨,廠家是不會管市場能不能消化的。
“有的廠商對市場估計過于樂觀,向經銷商大量壓貨,造成經銷商資金積壓。經銷商為保證資金鏈不斷,只有虧本賣車。”一位經銷商說。
業內人士估計,如果不考慮廠家返利政策,株洲僅靠賣車能夠盈利的4S店,少之又少。
【沖擊】
汽車超市:進口寶馬X6便宜近10萬元
奧迪、阿斯頓馬丁、寶馬……3000多平方米的展廳內,整齊停放著數十輛不同品牌的小車,價值從幾萬元到幾百萬元不等。
這就是汽車超市——又稱汽車商店,是一種同時經營多種汽車品牌,并為顧客提供休息與服務的汽車銷售模式。與傳統4S店相比,這里所銷售的車輛均是從汽車廠家直接“拿貨”,匯集近百個品牌,且可享4S店同等質量保證,減少了中間商環節,從而有效降低了成本。
汽車超市相關負責人介紹,店內裝修簡單樸素,雇傭員工人數較少,且能展示售賣不同品牌的汽車,無論是人力、水 電或是房租等方面,都可節約運營成本,最終得實惠的是消費者。“在我們這,買進口寶馬X6比去4S店買,要便宜近10萬元。”他說,某些進口豪華車型需加 價購買的怪現象,也因汽車超市的出現將被打破。
記者走訪調查發現,不少市民看好這一新模式,“同一個店就能對比不同品牌,少去了來回折騰。”
【趨勢】
小品牌4S店或被兼并
汽車超市,是否會完全顛覆4S店模式呢?據記者走訪了解,4S店的經營模式難以說變就變。陳海雄表示,“現階段考慮把4S店變成大賣場,尚需時日。”
“當初建設4S店的時候,廠家給予了補助,要想銷售其他品牌,廠家肯定不同意。”一名國產汽車4S店相關負責人表示,廠家對4S店的店面銷售有嚴格要求,只能銷售該品牌旗下車型。“其實,現在一個品牌之下也有很多款車型,可覆蓋不同需求的人群。”他說。
業內專家則認為,4S店不會消失,但是如果不作出調整升級,或將被淘汰出局。“面對銷售利潤下滑,經銷商應盡快進入汽車后市場,依托硬件等先天優勢,如做好保險續保服務,搶占市場。同時,4S店可在二手車交易方面進行探索,通過置換等方式,提高銷售業績。”
而事實上,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株洲已有4S店被兼并或淘汰。比如,一汽豐田4S店被龐大汽貿集團收購,株洲海聯汽車4S店被蘭天汽車4S店收購,榮威4S店則已關門停業。
陳海雄表示:“在我看來,未來,小品牌的小型4S店日子會更加難過,被兼并或淘汰成為趨勢,4S店未來盈利點在于做好服務。”
他指出,目前,他所在的和信豐田4S店已下調了部分車型價格,減輕庫存壓力。未來,競爭讓價格透明,新車市場價格將越來越親民。而更多的4S店,已通過采用會員制、免費送洗車服務等方式,強化汽車后市場服務,保證客戶的回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