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家國內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2015年業績
近日,國內主要零部件上市公司紛紛發布2015年年度報告(部分企業發布的是業績預告及快報),在已發布公告的33家企業中,汽車玻璃以及鋰電池生產企業的效益較為樂觀。
從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情況來看,33家企業中,3家企業預計虧損,其中,上海普天虧損最為嚴重,但是上海普天只是涉及汽車領域的充電樁業務,但是公告中并未詳細敘述充電樁業務的營收及利潤變化情況。其余29家企業中,華域汽車是營收和利潤最高的企業,這在一定程度上與華域汽車合并江森自控全球汽車內飾帶來的規模效益業務息息相關。
另外,在凈利潤前三企業中,有兩家企業為玻璃生產企業,特別專注汽車玻璃的福耀玻璃,無論是營收還是凈利都保持了較好的增長水平,這也然我們看到了伴隨汽車業的發展,一方面是汽車保有量的增長,一方面是市場對于全景天窗等車型需求的加大,汽車玻璃配件業務具備較好的市場前景。
而與商用車市場發展休戚相關的柴油機生產企業的業績卻十分不理想,2015 年,柴油機市場受商用車、工程機械等終端市場的綜合影響,整體需求下滑。濰柴動力以及湖南天雁的凈利都在下滑甚至虧損。而全柴動力在報告中指出,公司受市場影響,需求下滑,而是通過加快產品創新升級,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加強內部成本費用控制,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效益。
從凈利潤同比變化來看,7家負增長,算上虧損企業,可以達到10家,充電樁類企業奧特迅和渦輪增壓企業康躍科技以及濰柴動力下滑較為明顯。
所有下滑企業中,充電樁企業利潤增長并不理想,虧損與下降成為主旋律。可見,盡管業界對充電樁行業十分看好,整個行業也呈現火熱態勢,但是其背后仍存在隱憂。大部分充電樁的運營商并未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并且由于行業的發展尚處于不成熟的階段,許多企業仍在燒錢運營。
而同樣是掘金新能源領域的鋰電池企業卻不同,除我們上面提到的汽車玻璃企業,鋰離子電池企業已經見到較好的利潤回報,7家鋰電池生產企業中僅有一家凈利潤同比下降,其他均實現增長,從企業年報來看,新能源汽車業務成為鋰離子電池生產廠商的主要利潤增長點。
隨著鋰離子電池制造技術的不斷成熟,產品性能和質量也將穩步提升,同時成本逐漸降低,鋰離子電池將在新能源汽車上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市場前景十分可觀。
另外,從利潤率來看,福耀玻璃和信義玻璃相對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