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壟斷 反壟斷重拳如何保護消費者?
3月23日,《關于汽車業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公布。經過10個月的起草工作,新一版《指南》以經營者在什么情況下的縱向協議適用反壟斷豁免為重點,豁免的核心原則確定為“證明所達成的協議不會嚴重限制相關市場競爭”。據了解,向社會征求意見后,《指南》將有望于今年5月上交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并正式發布。毋庸置疑,《指南》的出臺在活躍市場、促進合理競爭、減少企業的合規成本、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方面都會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它將在新車售賣、維修保養、二手車置換方面為消費者帶來哪些好處?在此進行分析。 ■以法規破壟斷
近兩年,破除汽車業壟斷的政策不斷被推出或正在醞釀,例如已于今年1月1日起實施的《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實施管理辦法》和尚未出臺的《汽車銷售管理辦法》等,這意味著,汽車業政策環境已經得到政府的普遍關注。相比其他幾項政策,《指南》有哪些特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法學會經濟法研究會副會長王曉曄表示,近幾年意在破除汽車業壟斷的政策頻發,主要是由于《反壟斷法》的出臺對市場上的壟斷行為做出了約束,加上近年針對汽車業壟斷處罰的案件越來越多,執法的力度加強,引發了各部門關注。
她表示,汽車作為國家的支柱型產業,政府執法部門認為有必要推進破除壟斷的腳步,加深車企、經銷商、零部件生產商和消費者對于法律法規的理解,促進汽車行業的合理競爭。《指南》根據我國汽車市場競爭狀況,重點關注了汽車經銷和售后市場中常見的縱向壟斷協議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蘇華表示,與其他幾部政策相比,《指南》有三個特點:一是上位法明確,《指南》以《反壟斷法》為依據,是對《反壟斷法》的進一步解釋;二是《指南》以執法經驗為基礎,以發改委汽車業反壟斷執法經驗為基礎,以比較和實證研究為支撐,確保內容匹配我國汽車市場發展階段以及汽車市場競爭與監管的需求;三是《指南》內容系統、目的明確,契合《反壟斷法》,旨在預防汽車業壟斷行為,降低經營者合規成本,推進科學、有效的反壟斷監管,保護公平競爭,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汽車業健康發展。
王曉曄也表示,《指南》的出臺一定會利好消費者。她解釋說,反壟斷相關的法律、政策最終都將利好消費者,保護市場競爭。只有競爭充分后,價格才會趨向合理,企業才會改善服務,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
對于消費者來說,基本會經歷買車、維修保養、將車售賣三個環節,而在這三個環節中,《指南》將對消費者產生哪些利好?消費者真的能在《指南》出臺后買車更便宜,維修更放心,賣車價更高嗎?
■用政策保競爭
由于新車推廣期和老車清庫期縱向價格限制的豁免沒有列入《指南》中,消費者在購買新車時,售價相比之前會不會有更大的優惠?
“由于新車上市推廣期縱向價格限制的豁免并未寫入《指南》,所以經銷商之間可能會進行價格戰,消費者可能會買到價格更優惠的車。”王曉曄如是說。
而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徐新宇則表示,消費者在購買新車時,具體車型的售價相比之前會不會有更大的優惠取決于多種因素。《反壟斷法》規制違法的限制競爭行為,不直接干預企業的定價行為。但考慮到我國新車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以及平行進口車相關政策的影響,新車售價有所降低是大趨勢。
此次《指南》的征求意見稿中,還有一點非常引人注目。汽車廠家“一口價”售車等電商行為將獲得豁免,消費者將獲得更多實惠。徐新宇表示,《指南》將汽車供應商電商銷售中的轉售價格限制列為可以主張個案豁免的常見情形時,消費者有可能通過電商交易獲得更多實惠確實是起草組的首要考慮因素。
但同時,他也強調關于電商促銷“一口價”的合法性評估需要個案分析,不能泛泛而談。對于經銷商的電商銷售,并不能僅因為銷售行為從線下演變為線上,就要求反壟斷法的特殊待遇。
■拓渠道調價格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長,汽車維修業成為我國消費者離不開的民生行業。但是,近年來,4S店配件貴、維修費用高,路邊店維修質量無保證引發各類問題。《指南》中,對于破除配件壟斷方面也做了不少規定,比如車企不應限制配件制造商生產“雙標件”,不應限制經銷商和維修企業配件外采,這對于消費者來說可謂一大利好。
現在4S店維修保養價格虛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其配件渠道單一,如果現在零部件渠道放寬,維修價格將有望下調。王曉曄表示,理論上來說,只有壟斷才會導致高價,只要競爭充分,價格就會一定程度地下調。
蘇華介紹說,調查顯示,前述情形和原廠配件專供、維修技術信息封閉之間確實有因果關系。《指南》有關售后的內容旨在確保配件和維修技術信息的可獲得性,這樣才能促使配件價格回歸競爭性水平,提高4S店的競爭力,保證獨立維修渠道的服務質量,確保消費者的選擇權。
據了解,我國反壟斷執法機構未來將根據《反壟斷法》的基本規定和《指南》的說明和指引,加大汽車售后領域的反壟斷調查和執法工作,希望消費者“4S店挨宰,路邊店挨騙”的局面能夠有所改觀。
另外,《指南》中規定禁止二手車限遷,這對消費者來說也是一大利好。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二手車將來的流通會更加廣泛,對于那些排放標準比較低如國三、國四的二手車來說,價格可能會有所提升。
■以執法促普法
自2014年初,隨著反壟斷之手伸入汽車業,包括寶馬、奧迪、奔馳、克萊斯勒、東風日產等多家車企及其經銷商、零部件企業都因此受罰,累計處罰金額超過20億元。隨后,反壟斷事件在汽車行業內不斷向縱深推進。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副處長吳東美介紹說,汽車業反壟斷案件主要針對的是違法的縱向價格限制行為,有些案件同時具有橫向價格限制行為。縱向價格限制在汽車市場上的表現形式和實現手段多種多樣,包括汽車供應商直接固定或限定經銷商有關整車和售后配件的轉售價、固定經銷商的銷售利潤、限制經銷商給客戶的最高折扣、限定轉售價格波動幅度等。
針對這些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指南》的出臺不僅對不法經營者有震懾作用,同時也為市場中出現的壟斷案件提供了更好的解決辦法。但《指南》如何能更好地落地?消費者在利益受到侵害時又該如何主動維權?
在前幾年查處汽車業反壟斷的案件后,業內有聲音認為消費者可以購買到更加便宜的進口車,比如之前對克萊斯勒進行處罰后,該品牌的一部分進口車型就降價了。
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罰款過后降價的車型多為原本就不好售賣的車型,執法后給消費者帶來的利益有限。
同樣,針對汽車維修行業的相關政策已于今年1月1日實施,但就目前來看,一些地區依然存在壟斷情況。《指南》出臺后如何真正落地,如何在監管實施中有效推進引人關注。
徐新宇表示,《指南》為我國反壟斷實踐服務,側重于闡述汽車業反壟斷執法的分析思路、框架、原則和方法,重點對可能排除、限制競爭的協議以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的評估路徑給出具體指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執法是最好的普法,發改委將繼續穩健推進汽車業反壟斷執法的廣度和深度,同時加大普法與宣傳工作,預防和制止汽車市場壟斷行為。
一個法律或政策的落地實施一定要經歷一個過程。王曉曄表示,《指南》的出臺并不代表以后汽車業不會再出現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壟斷行為,但它有一定威懾力,對違法行為提供了解決方案,讓市場競爭規則透明化。
王曉曄介紹說,消費者有權對壟斷行為進行舉報,作為受害人可以到法院起訴,但主要是針對維護個人利益。同時,也可以到反壟斷執法機關舉報,以此可將企業的壟斷行為作為一個損害公共利益的案件進行調查查處,這不僅有利于維護消費者個人利益,同時將對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