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盤點二手車交易陷阱
近年來,涉及車輛尤其是二手車的陷阱日益增多。不法分子往往偽造證件,或者利用規則漏洞,肆意“坑”害他人。昨天,鄞州警方通報了最新一起這樣的案件,希望市民引起重視。

今年春節過后,犯罪嫌疑人張某向朋友小李借車用幾天。小李就把自己的寶馬車鑰匙給了他。半個月后,小李的老婆突然接到一個來自江蘇的電話,對方稱她的車要被出售了,特意打電話確認。
這個電話讓小李想到,自己的車已借出去半個月了。他給張某打電話,一直是關機狀態。
與江蘇那邊聯系后,小李才知道,自己的車被人以28萬元的價格給抵押了,他馬上報了警。警方介入調查后, 根據小李提供的線索找到了張某的工作單位以及住址,但都沒找到本人。4月8日晚上10時,民警再次給張某打電話,這次居然通了。民警與張某說明來意,對方 卻掛斷了電話。民警發了一條短信給他,勸他投案自首。
10日凌晨,民警收到一條短信,是張某發來的,說第二天一早就會來自首。11日上午8時,張某到鐘公廟派 出所自首,并交代了自己犯罪的事實。據悉,張某在借了小李的車后,前往江蘇,用早就準備好的偽造文件將車典當。目前張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 審理中。
民警說,涉及二手車買賣的犯罪活動,基本上是賣家設局行騙,如下面三種騙局:一,賣方先通過汽車租賃公司 或其他途徑物色一輛符合事主需求的車輛,然后電話通知對方看車,之后要求支付定金;二,同樣是先從其他途徑弄一輛汽車,然后偽造各種證件并出售給第三方, 騙取錢款后就消失;三,一車多賣,先偽造各種證件,白天將車賣出,晚上通過GPS定位將其盜走,受害人報警卻發現“查無此車”。
為此,警方提醒廣大市民,在進行二手車交易時,務必要到交警部門查詢車輛和證件的真偽,除了能避免上當受 騙外,還能避免買到贓車。下面這些常識一定要掌握:對手續不齊全的車要謹慎,購買時一定要查看車輛登記證書、行駛證、車輛購買原始發票、車主身份證等證 件;價格過低的車不能買;未過戶就要付全款的車也不能買,因為很有可能就是一個騙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