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虧6.4億 跑馬圈地玩不轉汽車后市場
2016年5月5日,一篇諸葛修車在2015年度凈虧6.4億的文章在自媒體平臺廣泛傳播,引起了行業的專注。還沒等筆者反應過來,2016年5月6日,諸葛修車官方發出聲明,對于巨虧做出回應,看完了諸葛修車網的官方說明,筆者只有一個感覺:諸葛修車急了!
拉上全體互聯網公司當擋箭牌,諸葛意欲何為?
在諸葛修車網董事長祁慶聲明中,指出“互聯網企業的特點就是先期大投入跑馬圈地,整合資源”,這一點筆者也十 分認同,但是,這不是針對企業巨虧有誠意的回答,拉上全體互聯網公司,拋出“互聯網企業在國內上市都是ST,包括阿里巴巴和京東”的言論更非明智,立馬就 有業內人士出來打臉,指出新三板的ST與互聯網公司虧損是兩個概念,新三板的是資不抵債,與阿里巴巴、京東等互聯網公司虧損有著根本的區別。
圖表:新三板ST與主板ST區別

對于諸葛的聲明,筆者以為,主要是基于對博湃養車的前車之鑒,希望通過公開聲明打消投資者的疑慮,避免由于資 金鏈斷鏈導致公司難以為繼。但是就其聲明本身來說,實在是不高明的辯解。諸葛修車該做的應該是正視虧損以及資不抵債的事實,用其他成績說話,而非拉上其他 互聯網公司。
眾所周知,博湃養車以上門洗車為切入口,并在極短的時間里脫穎而出,一度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O2O汽車養護平 臺,從其切入汽車后市場O2O到徹底倒閉,時間不過1年半,從其倒閉的原因來看,客觀的原因主要是C輪融資失敗,導致資金鏈斷鏈。當然,從深層次的原因來 看,筆者認為最主要的還是其商業模式本身存在較大問題:門檻低、燒錢模式、可復制性強,但同時又缺乏可持續的盈利能力。2015年汽車后市場上門企業的大 批倒下就是最好的驗證。
跑馬圈地也許并不適合汽車后市場互聯網公司
作為“互聯網 汽車后市場”第一家新三板上市的互聯網公司,,諸葛修車愿景在于打造一家汽車后市場的天貓、京 東,其商業模式的實質是“平臺 供應鏈管理”,從理論上來看,目前諸葛修車是汽車后市場商業模式中的4.0版,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在這一方面不是單純的 上門洗車、上門養護型的互聯網型公司所能比擬的。
但是,諸葛修車為什么還是出現了6.4億的虧損、還因為資不抵債被加注ST呢?筆者通過研讀其2015年年報 發現,主要是公司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市場的推廣,正如祁慶董事長所說的那樣,全面進入跑馬圈地的階段,根據年報的披露,截至2015年底諸葛修車網累計注 冊修理廠達215153家,累計注冊經銷商達18381家,累計注冊“行業醫生”修理技師182344人,服務站數量達216家,覆蓋三百余地級市??傮w 來看,確實成果顯著。
但是,筆者仍然認為,諸葛修車在發展中略顯冒進,畢竟相對于傳統行業,汽車后市場要復雜的多,互聯網公司想短時間改變中國汽車后市場經銷商和修理廠配件交易習慣和交易方式并不是那么的容易,可能再穩健一些會有更好的回報。
但是,從現在汽車后市場互聯網公司的做法來看,依然抱著先圈地再深耕的想法,在具體的實施中也是這么做的,縱 觀目前汽車后市場互聯網公司,在對外宣傳中無一不把在多少個城市開通業務作為重點,但博湃養車用自身的失敗經歷給其他企業一個警示信號:圈的的地再大也不 一定能玩轉汽車后市場。
汽車后市場空間巨大,互聯網公司更應注重持續發展性
雖然大批汽車后市場互聯網公司倒在了半路上,但并沒有阻止住更多的企業進入這一領域,主要是汽車后市場確實空 間巨大,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目前保守估計市場規模在8000億元左右,其中諸葛修車所涉及的后市場配件市場規模在5600億元左右,如果按照目前 成熟市場汽車后市場配件的占比,我國還有2000億元的空間。這也是互聯網公司在汽車后市場前仆后繼的主要動力。
圖表:2011-2015年汽車配件售后市場規模測算(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筆者認為,汽車后市場空間巨大,互聯網公司在發展中應該摒棄傳統企業互聯網思維,避免激進主義思維,畢竟汽車 后市場要復雜的多,太過激進很容易導致資金鏈的斷裂,市場突圍又從何談起呢?畢竟這個市場很大,即使是目前居第一的汽車后市場互聯網公司諸葛修車,其 2015年在獲得快速發展之后的平臺交易額也不過9489.8萬元,這個規模占后市場零配件的比重不足0.02%。因此,與其采用冒進方式“九死一生”, 還不如做好基礎的資源收集和平臺搭建,一步一步穩健發展,汽車后市場這么大,不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吞得下去的,在目前階段,與其跑馬圈地,不如潛心修煉自 身,畢竟只有經過大浪淘沙之后依舊存活下來才有機會分享最終的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