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后市場緊密協作是正道
5月11日,中國汽車經銷商(Autodealer)在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3W咖啡館舉辦的“如何繞開后市場創業的坑進行創業”的沙龍活動圓滿結束。來自汽車經銷商集團、專修連鎖機構、4S店售后部門的行業精英參加了此次沙龍互動。
在本次沙龍互動中,有壹手聯合創始人&中汽協信息服務委員會副秘書長朱偉華、威牛修車創始人張開誠、嘉之道汽車合伙人邵棟梁、V車圈創始人李建設、Autodealer創始人麥迦進行了非常精彩的分享。
朱偉華:主機廠電商化意在出行服務

有壹手聯合創始人&中汽協信息服務委員會副秘書長朱偉華在分享中認為主機廠電商新增金融和互聯網維度 意在打造出行服務。因為轉型成出行服務商這件事是可以立即著手去干的。比如說融資租賃,很多城市都已經開始限牌,如果不盡快做融資租賃,不盡快做全產業鏈 的電商化的話就會浪費很多機會。融資租賃可以很好的解決新車銷售的問題,專車、長短租模式可以解決融資租賃的運營成本問題。面對主機廠向出行服務商角色的 轉變,經銷商只有將線下資源交給專業服務運營商才能適應主機廠的出行服務商生態。
李建設:金融能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

V車圈創始人李建設認為,目前中國汽車后市場仍保持持續快速的增長,但部分后市場企業家缺乏金融思維,導致企業金融建設能力極弱和企業投資策劃管理落后。
但是,在未來,企業與金融的結合將更為緊密,金融能力甚至將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其中,企業金融建設的水平決定著企業能力的強與弱和發展能力的好與壞;投融資能力決定著企業發展的速度和大小;金融策略的水平往往決定著項目的成與敗。
張開誠:提供供給比拉動需求更重要

威牛修車創始人張開誠認為汽車后市場創業提供供給比拉動需求更重要。對于需求端來說車主修車保養是剛需,而對 于供給端來講基本上就是4S店和非4S店兩類情況,但是4S店維修費用貴,非4S店的路邊店維修質量又不靠譜,要想解決車主出了保修期,不想去4S店的真 實痛點問題,就給平價的車型專修店帶來機會。
但這樣的車型專修店一定到滿足配件正品、價格透明、維修品質有保障等條件,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贏得客戶,留住客戶。
邵棟梁:車險與后市場產業融合的“風口”時機顯現

嘉之道汽車合伙人邵棟梁在分享時認為有數量無質量成為汽車后市場轉變增長方式的最大障礙;而有規模無效益成為車險企業轉變增長方式的最大短板。
總的來說,這兩個行業其實都很大,在過去的幾年間發展速度都很快,但問題是在各自的行業里都活的不是特別好, 所以,在這兩個行業遇到這種情況下,兩者可能將由初級的保單分銷和事故車送修的淺層次合作轉變為深層次的產業融合,車險與后市場產業融合的“風口”時機很 有可能顯現!比如車險費率改革將倒逼整車廠造售后維修成本低、碰撞安全性能高的好車,出險率下降,導致維修廠事故車業務量下滑等。汽車后市場的政策完善將 從同質配件、信息公開、零整比、轉型升級等方面對車險企業造成影響等。總結來講,簡單抱團不是未來,緊密協作是正道!
麥迦:任何一個企業都是自媒體

Autodealer創始人麥迦在分享中認為,對于品牌傳播而言,提升效率比服務更重要,互聯網的好處是擴大 了規模效益,任何一個企業都是自媒體。傳統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做微營銷要使好三板斧:1、找準自己的定位,即是面對B端商戶還是針對C端用戶;2、適 合自己的方法就是好方法;3、發生關系才是王道,沒有互動就等于失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