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壁壘促中國輪胎行業優勝劣汰
國際市場上針對中國輪胎行業的貿易壁壘由來已久。這使得國內輪胎行業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
但是,貿易壁壘對于中國整個輪胎產業發展也有積極影響。
提升輪胎行業競爭水平
最突出的是,貿易壁壘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國內輪胎企業的競爭關系,甚至促使輪胎企業抱成一團。
這一點,在2014年美國對華輪胎“雙反”調查中明顯體現出來。

當時,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針對中國輪胎,向美國商務部提出反傾銷調查。
如果調查取得成功,美國貿易部門將對產自中國的部分輪胎產品,加征60.15%的反傾銷稅和25.73%的高額關稅。
這一消息令中國輪胎企業迅速集結。
在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的組織下,由杭州中策、玲瓏輪胎、三角輪胎等企業組成的抗辯團體,赴美進行申訴和抗辯。
盡管最后美國反傾銷成功,但是由于中國企業的積極應對,使得加征稅率大幅降低。

除此之外,貿易壁壘的設置,對中國輪胎行業是一種“洗牌”,將一批批產能不足、工藝較差的企業淘汰出局,保留下來的,則是輪胎行業較為優秀的企業。
這間接地為中國輪胎產業的升級和自我調整,進行了助力。
有了這種“洗牌”,中國輪胎產業能夠更大程度上接受外部的沖擊,同時促進了行業內的技術交流和業務外包。
提高政府管理能力
最后,國外貿易壁壘的出現,也給政府管理部門提供了便利。
一方面,它讓相關部門知道中國輪胎業的薄弱點和缺陷到底在哪里,使之能針對本國輪胎行業發展,提出指導建議和正確引導。

同時,它還對中國輪胎產業進行了過濾,讓相關部門對本行業企業的辨識力更高,減輕了政府部門的管理負擔。
在社會層面上,各企業為保證生存和發展,不得不努力加強自身工藝的技術改進。這符合中央對于企業要求的“工匠精神”。
基于這種環境下脫穎而出的輪胎企業,才是中國輪胎行業領軍式的企業,才能夠帶動行業向前發展。
同時,貿易壁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中國輪胎行業對環保重視,對于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其實,貿易壁壘能被如此頻繁地使用,只能說明中國輪胎行業還處于比較低的地位。盡管有個別企業能保持國際領先地位,但整個行業的平均水平還是有待提高。
所以,在一定層面上,中國輪胎業要感謝國外貿易機構動輒就來一波“雙反”調查的行為。
在它們的逼迫下,中國輪胎行業的日子可能現在不好過,未來就說不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