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的未來商業模式是什么
最近研究4S店比較多,從企業經營的角度,無論是獨立后市場企業還是4S店,現實都挺殘酷,我說點科幻的,同仁共勉。
我認為4S店這種業態仍然有旺盛生命力,雖然短期有大量4S店投資人和從業者在玩金融生意,不斷加杠桿讓4S店的主業發生偏離,但長期看,這個業態本身會因為有專業玩家的參與而充滿競爭力。
包 括上汽、廣汽在內的主機廠都啟動了自己的觸網行動,無論是叫電商還是叫互聯網 ,變革已經成為主機廠的共識,只不過在如何變這個問題上,主機廠雖然請得起 四大咨詢公司來參謀,但問題是四大本身都面臨互聯網的挑戰,基本不大可能拿得出能支撐主機廠互聯網 轉型靠譜方案。傳統咨詢公司對主機廠而言,只是增加一 個花錢的理由,遇到好的咨詢顧問也就是錦上添花,但在互聯網 變革期,主機廠需要的是雪中送炭式的服務,這個得有創業心態。如果主機廠內部調兵遣將的結果 只是沿用傳統思維模式,仍然認為自己以前的判斷是準群無誤的,浪費幾個億、幾十億還是小事,耽誤了企業轉型時機最終淪為被收購對象,這才是大事。選擇比努 力重要,要是連選擇都沒有開始,這樣的主機廠基本上是坐等被并購的命。
對國內主機廠 而言,研發、生產、供應鏈的競爭已經越來越激烈,但危機并不嚴重,過剩的產能決定了新的參與者也難有作為。但在需求端,來自互聯網的對手已經逼到門口。目 前一輛車的廣告營銷成本大約在3000元左右,雖然車聯網和智能網聯汽車的呼聲很高,但僅僅升級一套4G車機,成本也會高達1000元。在競爭激烈的汽車 市場上,如果不是降低而是繼續增加成本,那基本是死路一條。對于互聯網公司而言,想在傳統汽車上增加一個智能車機,必須想辦法消化這1000元的成本,顯 然,如果互聯網公司愿意放棄3000元的廣告費,這個賬是算得過來的,但問題是放棄廣告費也未必能節約成本,在主機廠仍然依靠傳統4S店銷售新車的模式 下,廣告費是不可能降低的。
所以,智能網聯汽車的未來銷售模式一定是顛覆4S店。但 沒有新的銷售渠道誕生前,主機廠不可能放棄4S店業態。關于這個業態的未來,還沒有一個邏輯清晰的大趨勢判斷,唱衰者也拿不出有力的論據,唱多者也沒啥站 得住腳的依據。我的判斷是,4S店不僅是能夠保障服務品質的高端業態,也是距離互聯網最近的業態。當獨立后市場還在琢磨如何實現連鎖的時候,4S業態已經 是非常完美的連鎖業態。從這個業態的存量看,基本能滿足中國所有車輛的后市場需求,無論主機廠還是互聯網企業,基本無需再舍近求遠去發展獨立的后市場連 鎖,通過專業運營公司,做強做大4S、2S授權體系更可行。
相比美國市場,中國的 4S店先于其他后市場業態誕生,比如中國的4S店都有鈑噴車間,但美國同行基本都沒有,原因是美國的鈑噴中心在4S店誕生前已經存在,美國后來誕生的4S 店受限于各種法規,難以再開展這類服務。但中國市場不同,所有4S店都標配鈑噴車間。雖然主機廠和經銷商此前沒有太多動力去提升鈑噴服務水平,但近年來保 險行業的變革,主機廠和經銷商開始提升鈑噴服務水平,但從目前看,主要的提升仍然停留在生產工藝本身,對于車間管理、用戶關系以及保險業務則缺乏信息化管 理能力。
事實上,整個4S店生態仍然是10年前市場環境下的產物,無論信息系統、管理模式還是員工心態,仍然是坐等客戶上門模式,應該要從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