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重新定義汽車后市場
電動車的后市場維護未來可能會呈現一種年輕化、互聯網化或者共享化的發展趨勢。
“土地資源稀缺的現狀下,經營成本高企,單體4S店經營者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奇瑞新能源汽車深圳分公司總經理徐汴漓近日表示。
日前,華南第一家全品牌電動汽車體驗店——聚電車間,在深圳軟件產業基地舉行揭牌儀式。聚電車間從銷售渠道上打破了單一渠道的壁壘,將不同品牌的車型放在一家展廳中進行銷售,其預計年底入駐車型將超過10個品牌20余款車型。
徐汴漓表示,“我們在傳統行業做過統計,單體4S店的單畝就業率與單畝稅收率都遠遠低于其他的工商業模式。現在4S店除非是土地自己的,否則就是給地主打工。聚電的這種模式是未來汽車的發展模式,是綜合性的展廳。”
實際上,與會多名業內人士認為,目前,電動汽車已經正式步入了“重新定義汽車后市場”的時點。
國泰君安電力與新能源行業首席分析師王浩表示,“電動車和傳統的燃油汽車的不同,在于運行方式、續航里程、后市場的維護。傳統的燃油車在后市場維護有一些環節是必須要專業人士來操作、檢測的,電動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比以前的電腦、手機這樣的智能硬件。電動車的后市場維護未來可能會呈現一種年輕化、互聯網化或者共享化的發展趨勢。”
聚電網絡科技副總經理王慶華則稱,充錢、充流量送車或許將成為一種新模式。作為充電樁運營企業,“我們更多想的不是把南方電網的電力賣給車主,而是我們把自己的電賣給供電企業,你可能是我們的大客戶,用我們的電,就把車送給你,車就成為了另外一種屬性。它所具備的后市場這些條件和因素是存在的,而且一定會更加蓬勃的發展。”
此外,深圳供電局新能源研究員梁曉峰認為,電力改革對于這個電動車行業有幾點利好,首先商業用電電價會降。另外電網的平衡削峰填谷會出現。現在電動汽車電池總體加起來還不算什么,但增加到一定數量就可以賺錢了。這是5年后可能出現的商業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