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行業資訊
互聯網業與汽車業實際效果比目標更有意義
文章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添加人:聯合會--徐銘 更新時間:2016-06-16
“到2018年底,制造業重點行業骨干企業互聯網‘雙創’平臺普及率達到80%,相比2015年底,工業云企業用戶翻一番,新產品研發周期縮短12%,庫存周轉率提高25%,能源利用率提高5%。”《國務院發布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提出了上述目標。
對于汽車制造而言這樣的目標具有怎樣的現實意義?筆者以為,目標可作為參考,更重要的是,在汽車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過程中還應注重實際效果,這比目標有意義得多。
以新產品研發周期縮短12%而言,這個目標意味著汽車的研發周期要縮短兩個多月(以18個月的研發周期計算)。記得幾年前,一位知名IT企業大佬在談到汽車新車型的推出時就曾抱怨,汽車3~5年的迭代周期已經嚴重落后IT產品3~5個月的迭代周期,這也成為他進行跨界汽車制造的初衷——提升汽車產品的市場推進速度,更好滿足消費需求。顯然,減少2個月的產品研發周期對高速變幻的市場而言還是比較慢的,但是對于汽車制造而言,縮短兩個月卻并非易事。從研究市場需求、提出產品設計方向,到設計匹配,再到車輛試制,一款新車型的面世要經歷很多環節。
筆者以為,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過程中不應只追求速度和目標,怎樣借助互聯網讓產品更符合市場需求才更為重要。如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充分挖掘市場需求,進而制造出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再如,打造數字化工廠,提升汽車制造的質量、完善檢測體系,讓汽車的每一個零部件都做到全程可追溯,同時,借助模塊化生產方式進一步降低汽車的生產成本,讓汽車制造變得靈動、高效等,這顯然比研發周期縮短、庫存周轉率提高的意義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