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車市場迎發展良機 汽車保值大有文章
如今的汽車市場車型眾多,魚龍混雜,如何買到一輛滿意的、保值率高的車子是所有購車族所關心的事。車子買到手之后,開一段時間就能夠知道,汽車品質如何, 使用是否稱心。在汽車業甚至有個說法:新車開了發票后,就已經成為后備的二手車,汽車品質如何、市民認知如何,二手車商心里最有數。隨著限遷政策的結束, 二手車市場也迎來了發展的“第二春”,汽車更新換代的頻率日漸走高,同時,保值也從原先陌生的詞眼迅速地走進購車族的選車標準當中。
歐美車型走俏,二手車更保值
市民陳先生是一家商業銀行的客戶經理,考慮到工作需要準備購買一輛車。“現在房貸沒還清,我的購車預算在15萬左右,但過個幾年是肯定會換車的,所以 我希望自己購買的車轉手時還能有不錯的價格。”陳先生說。和陳先生有相同想法的人不在少數,希望購買保值率更高的汽車是大多數購車族的心愿。然而,汽車的 保值率并非幾個簡單因素的疊加,而是多種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產生的。
有業內人士認為,保有量大,是汽車殘余價值的有力保障。近幾年來,歐美汽車迅速崛起,成了市場上銷量最大,優惠最少的車型。憑借著過硬的質量、良好的 品牌形象,很多歐美系汽車品牌都占領著各個大街小巷,而對于消費來說,歐美系車型優勢明顯的保有量決定了其殘余價值的高分比。
從事二手車交易的汪先生向筆者透露,新車的銷售行情和二手車的行情是一致的:新車賣得好的車型,二手車也賣得好;新車價格堅挺的車型,二手車保值率就 會比較高。因此,近年來二手車市場上賣得比較好的還是歐美車型,日韓汽車緊跟其后,自主品牌銷售相對落后。隨著今年4月份限遷政策的取消,二手車市場逐步 開發,不同品牌汽車的保值率可能會有相應的調整,畢竟更大的市場注定會造就格局的不斷變化。
當然,二手車是否好賣,也不僅僅看品牌,還要看具體的車型。比如一些歐美品牌整體銷售不錯,但有些車型連新車都銷售不暢,二手車銷售也就很費勁,而且保值率低。
再比如自主品牌,整體銷售不如歐美日韓品牌,但是其旗下暢銷車型,在二手市場也賣得不錯,保值率也相對較高。所以,對于消費者而言,歐美車系的吸引力也隨之增大,銷量自然也水漲船高。
個性、高配車型,二手銷售較困難
如今市場上除了轎車,還有suv、mpv等跨界車型,太多的汽車讓普通車主難以識別其真正身份。再加上許多品牌推出了一些個性化的車型,性能突出、價格高昂,但是保有量卻很低。“這樣的汽車,往往是保值率最低的汽車,轉手賣掉,很不合算。”汪先生向筆者補充道。
有二手汽車經銷商曾經收購過一輛進口車型,車況好,里程少,汽車性能也非常突出,就是由于其知名度太低,上門的車友十有八九不知道車型名稱。最終該款汽車只能虧本銷售。
在新車市場,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一樣的外觀、一樣的發動機變速箱,由于多了天窗或者導航、真皮內飾等所謂的豪華配置,價格就高出一萬元甚至數萬元,這在汽車市場屢見不鮮。
筆者了解到,這些配置在二手車市場,似乎并不能成為提高保值率的因素。相反,許多人會拿高配的二手車和同車型低配的款式對比,認為低配的更加實惠。這往往會導致高配車型比低配車型保值率要低。
還有一些車主,購車后喜歡加裝尾翼、踏板、大包圍之類的汽車配件,然而由于每個人的眼光與品位不同,對于相同事物的接受程度存在差異。這些加裝的附件,不但不能為車主的二手車銷售加分,往往還會成為購買者嫌棄的原因,反倒給汽車的保值產生了不利影響。
口碑很重要,“跟風”并非壞事
市民劉小姐準備購買一輛10萬元左右的車,“身邊也沒有特別懂車的朋友,就怕買了之后車子有什么問題。”
汽車是耐用消費品,隨著時間的考驗,產品銷量越大,汽車缺陷曝光的幾率也就越大。品質不佳的車型,也許初期可以通過成功的營銷達到短期的銷量目的,問題暴露了,人們也就避而遠之了,最終會造成長遠的經濟損失。
人家買什么,我也買什么。這經常被指為是沒有主見的表現,同樣的,很多人也對這種消費行為嗤之以鼻。可是,到了購買汽車這件事上,跟風卻并不是一件壞 事。相反的可能是最省時省力的做法。從事二手車交易的葉先生說,市場保有量大的汽車,基本是品質經得起考驗的汽車。換句話說,如果你不知道買什么車型,可 以哪天在大街旁看上幾個小時,看經過的汽車最多的是什么車型。如果這個車型符合你預算的購車價位,那就基本可以考慮購買了。畢竟,經得起大多數人考驗的車 型自然不會差到哪里去。
的確,那些品質過關的經典車型,口碑的宣傳會促使汽車更加走俏,最終會達到較高的保有量。葉先生說,市民購買二手車一般都喜歡購買保有量大的車型。因為這樣的汽車不但品質經過市場檢驗,市場配件也非常豐富,使這些汽車的售后成本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