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要政府推動
汽車產業的發展是一部變革史,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新產品不斷顛覆著人類對傳統汽車的認知。汽車產業從最初的工業生產,發展到新能源汽車,再到新一代汽車產業,不僅汽車產品在發生變化,交通模式及交通發展也有著巨大的變化,“互聯網+”正在掀起一場汽車產業的新變革。
在日前召開的中國汽車高新技術發展國際論壇上,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主任李克強指出,過去汽車產業發展是電動化、智能化、輕量化,而現在是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互聯網+”不僅改變了我們熟知的銷售模式,也改變了服務、產品等,事實上,“互聯網+”對產品的改變不只是產品開發,產品架構也受到影響。“談到互聯網技術,實際上是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在說到智能汽車、車聯網、互聯網汽車的時候,不光要看產業互聯網,還要看到智能汽車、先進駕駛輔助駕駛、智能交通系統、車聯網等,它們之間都有一定的關系,包括電動汽車、智能汽車、車聯網三塊融合,行業人士應該立足于交叉產業思考在智能網聯上的工作。”
智能汽車可以像人一樣感知判斷,能夠部分或者完全替代人駕駛汽車,像人的感知系統和大腦。智能汽車分為初級和終級階段。初級是駕駛輔助、自動駕駛系統,終級則是完全無人駕駛。
據李克強介紹,智能汽車分為自主式和協同式。所謂自主式是環境感知系統到中央決策系統到底層控制系統;協同式是未來感知決策和云平臺。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是智能化和網聯化,這不僅僅是車內網、車際網、車云網的結合,還包括安全、節能的提升。“發展智能汽車一定要發展智能交通系統,智能汽車屬于智能交通的一步,第二部分是協同式智能交通管理與信息服務,第三部分是電商、后服務、智能制造等。”李克強強調。
借鑒歐美日經驗
國際汽車行業對智能化技術作用是有工時的,首先,交通事故率可以降低到目前的1%;其次,車聯網技術可以提高道路行效率10%;再次,CACC系統大規模應用將會進一步提高交通效率,實現節能減排。
國外在智能網聯方面有很多值得我國借鑒的經驗。特別是在歐、美、日國家,已經有清晰的發展路徑。智能汽車的市場目標及時間節點上基本同步,體現出政府推動、企業主導,基礎與標準先行的特征。
美國“移動互聯”概念在智能化和網聯化結合下,有很多重點難點和涉及到法律法規的方面,它的發展趨勢一個是政府引領,另一個是產業跨界。事實上,智能網聯的未來應該是全生態鏈的組合。
歐洲通過長時間的討論智能網聯也有很清晰發展路線,包括乘用車和商用車。新技術的發展同樣由國家科技推動,像自動駕駛等都能夠形成產業聯盟,各個相關企業能夠很好的整合企業、研究機構、高校等資源,形成智能網聯體系,再瞄準智能網聯汽車的先進技術、法律法規技術,針對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技術問題、商業模式問題,系統性應用問題等,聯合攻關。
日本則是在大交通的情況下,對時間節點進行分級。李克強特別指出,日本值得我國借鑒的是政府立項。我國也應該是政府凝聚共識,具體由各部委推進項目。
智能化與網聯化結合
李克強指出,我國智能網聯汽車也在做技術架構,首先對車輛、信息等關鍵技術進行梳理,然后通過車載、技術等平臺,采用技術架構標準解決問題。針對新一代智能網聯技術下,我國在總結國外技術發展基礎上,提出智能化與網聯化相結合的路線。
清華大學在這個領域也有長時間的積累,通過產學研的模式進行產業化研究。據介紹,一汽對智能汽車“摯途”的發展戰略,有6個平臺、5項技術和4個階段。國內互聯網企業也在進行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政府也在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的試點示范。
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還可以做到基于在電動車上與智能交通系統技術相結合,智能網聯汽車與電動汽車也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把電動汽車往智能化方向發展,未來可能會帶來新的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