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寒冬下的二手車電商:現在的首要任務就是活下去
7月9日,二手車電商平臺好車無憂在成都開了首家線下體驗店。好車無憂聯合創始人朱勇告訴記者,這也是他們在全國第四個城市開設這種實體門店。作為一家二手車互聯網交易平臺,好車無憂開始做線下實體門店的交易,顯示了這個行業正在發生變化。
“經歷了去年資本的狂熱之后,現在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開始沉下去做好線下服務。”師傅看車CEO王洋說,對于沒有流量和資本支持的二手車電商平臺來說, 迅速找到盈利點。“現在的首要任務就是活下去。輕展示店的模式能夠保證我們活下去。”朱勇向記者講述了在資本寒冬下,二手車電商的轉型之路。
市場競爭壓力變大二手車電商出現倒閉潮
2015年是二手車電商的集中爆發年,從公開數據看超過15家公司獲得融資,總額度超過10億美元,僅C2C模式的二手車電商就獲得了超過3億美元的 投資。BAT、58同城等手握巨大流量和資金的巨頭也加入了二手車電商大戰。巨額的投資催生了二手車電商行業的“虛火”。隨之而來的是各個平臺之間的廣告 營銷燒錢大戰。
經歷了去年一年的虛火,易觀智庫認為,2016年C2C二手車電商投資熱潮開始減緩,資本趨于理性。朱勇也認為由于二級市場帶來的影響,目前整個資本市場確實冷清了不少。王洋也告訴記者,目前資本市場已經收緊。
但是C2C二手車電商競爭激烈程度卻沒有隨著資本的冷卻而變小。而是進一步加劇。數據統計顯示,目前已經有超過15家二手車電商平臺倒閉。易觀智庫認 為,資本實力,流量獲取能力,車源獲取能力,線下服務能力,生態構建能力等綜合實力將是判斷C2C二手車電商能否可持續發展的指標。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有流量和資本支持的平臺還能夠持續燒錢。”王洋說,但是更多的企業則開始沉下心來尋找突破。朱勇也在重新思考:“純粹做C2C是有問題的。不僅客戶體驗不好,而且這個模式的盈利能力能否養活公司這么多人?我們也一直非常困惑。”
純粹線上交易養不活自己開始走向線下
純粹的線上交易走不通,朱勇開始更多的嘗試。2015年年底好車無憂陸續在鄭州、重慶等地開線下體驗店。未來,朱勇打算在成都開四家體驗店。而人人車也在線下開了體驗店。
在線下開門店和朱勇在2014年7月創辦好車無憂時的想法有一定的出入。畢竟,作為C2C二手車電商模式的鼻祖,美國BeePi公司一直都是堅持純線上交易。
但是隨著業務越來越大,朱勇發現純線上的交易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轉化率過低導致獲客成本太大。“線上如果要更大的成交量就需要砸更多的錢去獲取用戶,這就會導致瓜子二手車出現的那種情況,成交量越大虧損就越大。”
朱勇說,線下的體驗店已經非常明顯的提升了效益。線下體驗店的轉化率更高了。“C2C的轉化率大概是35%左右,但是線下門店的轉換率是50%。”通 過線下體驗店,好車無憂還開始回購二手車,有了B2C的業務,從而賺中間的差價。而這個收入也遠遠高于只做C2C業務的傭金收入。朱勇透露,依靠這樣的線 下門店,5月份鄭州已經實現了盈利。
易觀智庫認為,好車無憂的不足之處在于目前和同行相比,平臺流量低,整體擴張速度緩慢。而且有了線下體驗店之后,擴張的成本將更大。對此,朱勇認為:“目前最重要的是活下去。探索c2c之外的模式,輕展示店能夠保證我們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