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二手車大會:熱度持續提升 市場正煥新顏
7月2至5日,2016中國二手車大會暨首屆品牌認證二手車展在重慶舉行。大會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二手車經銷商,汽車經銷商集團,二手車電商平臺,汽車金 融、汽車檢測、評估、延保等相關企業及行業專家1500余人參會。大會議題涵蓋政策變化、二手車交易渠道演變和趨勢分析、二手車金融與投資趨勢、移動互聯 網模式下的服務鏈建設、經銷商集團如何應對新局面、二手車交易市場如何轉型升級等諸多方面。
有預測顯示,2016年,我國二手車交易量將達1100萬輛,2020年交易量將達到2000萬輛。二手車市場的持續升溫為這些預測提供了佐證,傳統 經銷商尋求轉型升級,互聯網企業謀求打造生態鏈,二手車周邊產業一方面做精做專,一方面廣泛開展合作,二手車行業欣欣向榮的局面正在形成。
從“車源為王”向“服務為王”轉變
“新車和二手車沒有本質不同,買車人的需求是一樣的,市場提供的服務也應看齊。”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表示。
如今,二手車市場正從賣方向買方轉變,倒逼行業競爭核心從“車源為王”向“服務為王”轉變。特別是今年以來,從《政府工作報告》到“國八條”的發布, 讓人更加相信二手車大流通格局有希望實現且正在逐步實現。但目前國內二手車市場發展程度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最大差距在于信息不對稱,這是行業需要補 上的短板。但隨著“國八條”等各種利好政策的落地推進,二手車流通會加速,可能還會推動新車的銷售,推動行業誠信的建立,使汽車產業鏈生態不斷優化。我國 二手車市場已經部分呈現出發達國家汽車市場的特征——新增加置換。如何盤活現有1.7億保有車輛?不僅是經銷商、服務商,也需要廠家共同來推動。
國外經驗證明,“生產”二手車,要依靠廠商、經銷商、服務商等完整供應鏈整合,才能保證市場供給。只有做強做大經營主體,才能提升服務質量,規范市場。
迎來“爆發點”不能靠等
“截至7月3日,我國僅8個省貫徹執行了國家的‘國八條’政策精神,全國299座限遷城市中真正實現取消限遷的只有114座,這個落實情況讓人很不滿 意,已引起國務院辦公廳督查辦的高度重視,下一步政府將出面督促各地取消限遷的落實情況。”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秘書長肖政三在2016中國二手車大會媒體交 流會上,對全國各地落實“國八條”的情況進行了通報,“限遷與環保沒有直接關系,各地不能要求遷入二手車的排放標準高于本地在用車,不能讓消費者替生產者 埋單。”
今年前5個月,我國二手車交易量只有不足400萬輛。沈進軍認為,交易量未達到預期不能完全歸咎于政策,還包括行業環境的培育、消費習慣的培養等,尚未達到二手車市場的爆發點。
同時,沈進軍表示,二手車行業還面臨三個問題,即市場環境問題、誠信問題和行業自身問題。解除限遷可以塑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有效促進二手車大流 通;誠信問題是社會問題,尤其在二手車領域,缺乏誠信屢遭詬病,企業間應該嚴守契約精神,對消費者缺乏誠信是源于信息不透明,協會推出認證檢測評估標準與 車輛交易沒有關系,重點是解決信息不透明的問題,讓誠信從口號變為行動;二手車行業自身還處在經營主體散、小、弱,有形市場面臨轉型升級的階段,同時以互 聯網為代表的新商業模式和流通業態沖擊著傳統二手車行業。
誠信需要制度約束
二手車行業差強人意的口碑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導致消費者不敢選擇二手車消費的主要原因。為此,眾多企業紛紛推出自己的檢測標準,行業協會也推出了以國家指導標準為依據的“行”認證標準,希望說服消費者放心購買二手車。
但行業中還是不可避免地出現個別車商隱瞞真實車況,欺騙消費者,謀取暴利的現象。這種行為,輕易就讓行業多數企業的誠信努力化為泡影。
缺乏誠信為何會成為二手車行業難以揭下的標簽?“如果誠信能為企業帶來更多利潤,欺詐能得到應有的懲罰,誠信的理念才能推廣下去。僅從道德層面討論能否堅持誠信,意義不大。”第一車網CEO馬曉威的觀點引發2016全國二手車全場共鳴。
據介紹,本次會議的主辦地重慶市,在促進二手車行業誠信經營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嘗試。重慶市商委主任賴蛟指出,二手車行業最大的痛點是誠信問題,這 也是舊貨市場、珠寶玉器市場普遍存在的問題。為此重慶市在二手車市場開展了誠信經營試點工作,試點企業實行每車評估鑒定,鑒定機構對其公示的結果要承擔法 律責任,二手車企業隱瞞車輛故障也要承擔法律責任。結果顯示,去年三家試點企業交易量增長30%以上,單車價格也有所上漲。試點讓消費者買二手車和買新車 一樣,一旦出現問題,可以找得到責任主體,打消了他們的后顧之憂。企業也能享受誠信經營帶來的紅利,所以今年又有幾家企業主動要求加入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