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商成新能源領域網紅 深受資本寵愛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車市毫無懸念一路高歌。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17.7萬輛和17.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達125%和126.9%。相信未來我們還經常會喜迎新能源車市銷量大漲。
而新能源市場的繁榮帶動了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上下游優質的零部件廠家也深受資本寵愛。比如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億利達并購鐵城信息,中國寶安并購友誠科技,甚至還有公司成立了新能源并購基金。可以說,伴隨著新能源市場的發展,關聯的零部件廠家成為大家眼中的“網紅”。并購整合成為上市公司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主要方式。
那么,各路資本紛紛向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廠家拋出橄欖枝,它們會擦出什么樣的火花呢?
土豪紛紛向汽車零部件廠商拋出橄欖枝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7月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6月,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89.2萬輛和1283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6.5%和8.1%,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17 .7萬輛和17.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達125%和126.9%。
新能源市場如此紅火,必將帶動上下游產業鏈一起飛。
從2月22日起一直停牌的格力電器,近日公布了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新進展。公告稱,格力電器擬向銀隆新能源的全體股東發行股份收購其持有的銀隆新能源合計100%股權。根據銀隆新能源官方介紹,其致力于打造以鋰電池材料為核心,以鋰電池、電動汽車動力總成、整車制造、智能電網儲能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新能源閉合式循環產業鏈。
對于收購銀隆新能源一事,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曾回應稱,“格力收購新能源企業,真的要開始造汽車了。”毫無疑問,公告是對這個消息的進一步確認。對手里握著大把錢,但對沒有造車經驗的格力來說,直接收購一個優質的新能源零部件企業,是進入新能源市場的一大捷徑。而手中握著格力電器的投資者,已經開始數錢了。
而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前景實在太誘人。因此還有公司成立了新能源并購基金。凱龍股份7月6日晚間發布公告,公司擬與富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農谷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深圳國安精密機電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富鼎凱龍新能源汽車產業(荊門)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暫定名)。基金采用有限合伙企業形式,總規模為10億元,該基金主要投資于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的優質項目,重點投資于具有新能源汽車關鍵核心技術并可實現產業化的項目。
并購成發展壯大的捷徑
對于原本像格力一樣沒有造車經驗、希望進軍新能源市場的上市公司來說,并購就是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主要方式。與優質新能源零部件公司抱團作戰,打造一個具有特色的新能源產業鏈,被很多公司認為是增強自身競爭力的一種方式。億利達并購鐵城信息、中國寶安并購友誠科技等案例就很具代表性。
中國寶安20日發布公告稱,以人民幣2 .7億元收購張家港友誠科技機電有限公司68%的股權,以進一步完善新能源產業鏈。據悉,友誠科技是新能源汽車充電連接器的龍頭企業,是國內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和充電樁領域上市公司的重要配套供應商。
億利達近日發布公告稱,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收購鐵城信息全體股東所持有的鐵城信息100%的股權,初步作價6.25億元。根據公開資料,鐵城信息主要產品包括車載充電器、直流轉換器、電池容量顯示儀表等軟硬件,廣泛應用于電動汽車、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以及電力通訊鐵路系統等行業和領域。
中國寶安解釋了并購的原因,希望借此達到控股經營友誠科技,可實現在新能源充電關鍵配套設施的市場資源積累和技術儲備,與寶安集團現有的電池材料、電機、動力電池測控系統以及軍民用電源等產業可形成有效互補,從而更加完善在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的戰略布局。
億利達的情況也類似。可以說,這是各路資本選擇與新能源零部件廠商“在一起”的一大原因。
如果并購能進一步拓寬上市公司的經營領域,提升公司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那是雙贏的結局。但目前中國資本市場講故事、ppt造車的風氣甚濃,并購有著一窩蜂上的特征,很多公司原本的資源并不具備跟新能源產業鏈整合、匹配的可能性。并購之后,公司如何實現內在增長性?在這方面,O2O洗車行業已經提供了很多慘敗的教訓,希望新能源產業鏈不要發生這樣的悲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