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商業 能否接棒政府補貼退坡后的新能源汽車?
想想以后每天上下班,一邊哼著小曲開著車,一邊還能順帶把錢給賺了。
當然,是滴滴、Uber之類網約車之外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把這樣好事變成現實的是一個名為“DTB新能源國車積分鏈生態聯盟”的民間組織。
這家新近成立的組織由北京睦合達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前海點通寶積分管理中心有限公司及北京萬得嘉瑞汽車技術有限公司等汽車后市場服務商和北京綠創公益基金會聯合發起,試圖從公益引導加商業驅動著手,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升級、市場推廣,以及車主用安全、環保的方式去完成駕駛。

其具體運作思路是,消費者在從聯盟合作的汽車經銷商處購車時,需要自費3000元錢加裝由北京萬得嘉瑞汽車技術有限公司統一提供的“智能行車服務器”。這套硬件集視覺系統、雷達信號、云計算、車道偏移提醒、疲勞駕駛提醒、碰撞提醒、前車啟動提醒等多項技術于一身,并且時時上傳收集的駕駛數據參數。
收集來的行車數據將反饋到主機廠用于進一步研發生產,以及車險理賠參照、公共交通信息統計、交通秩序管理等。用當下行業語言來說,這套系統應該算是ADAS駕駛輔助系統加UBI基于駕駛行為的智能車險的混合體。
在購車后,北京綠創公益基金會向車主發放購車款10%—20%不等的補貼(傳統燃油車10%、油電混合動力車15%、純電動車20%),這份補貼是獨立于政府補貼之外的。
不過,為切實落實“誰使用,補貼誰”的補貼初衷,這份補貼并不會一次性發放到車主手中,而是先發放補貼額的55%,剩下的45%會根據用戶的駕駛行為、環保指數等因素進行分階段發放。
也就是說,購買一輛開票價為10萬元的純電動車,所獲補貼應是2萬元,但購車當下只能獲取的補貼11000元,剩下的9000元會分階段補貼。
在車主日常駕駛中,安裝在車內的智能硬件會自動記錄并上傳車主的一切駕駛行為數據。例如今天霧霾,系統檢測到你沒有駕車出行,就會記錄下來你的環保善意;明天你是否遵守安全駕駛規則,在整個過程中是否符合節能駕駛行為、是否存在急加速、急剎車、緊急并線、發生車險事故,以及錯誤偏道、危險車距和違章行為等,都會被記錄下來。
聯盟會根據這些數據發放環保低碳和安全駕駛積分,車主可以隨時將積分兌換成現金提現。這也就意味著,聯盟只對符合環保、安全要求的駕駛行為進行補貼。
車主在日常駕駛中多大程度上踐行了環保理念,遵守安全駕駛交通原則,將決定獲得剩余補貼的數額。車輛及駕駛行為的安全、節能效果越好,獲得的積分越多,反之可能一分補貼也拿不到。
將每天的駕駛行為與實際經濟利益掛鉤,可以說真正實現了一邊開車,一邊賺錢。
這是DTB聯盟 “商業-公益價值理念” 的創新之處,同時也是出于社會公益價值實現的考量。
交通部門數據統計,我國每年因車禍導致的傷亡人數接近100萬人,萬車死亡率是美國的10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國人駕駛行為中普遍存在的不安全和不規范。
根據專家估算,只要車主按照DTB智能服務功能和要求安全駕車,即可減少超過50%的車禍發生概率,相當于每年每車可減少損失3000多元。
積分管理平臺深圳前海點通寶積分管理中心有限公司會將補貼額以積分的形式統一發放到每個車主的APP專用賬號內。
拿到積分后,車主可以在聯盟APP里將積分兌換成現金提現,也可以把積分兌換成“點”,等待升值。
“補貼還能升值?”
“是的,‘點’的價值是動態的,隨著公益基金募集的資產的增加和駕車群體合規行為指數的增加而增加。這樣一來,公益基金會募集的資金越多、大家的駕車行為越安全和環保,補貼就越多。”
積分管理機構深圳前海點通寶積分管理中心的負責人于海佳說,這是經過大數據方面的專家隊伍經過嚴格測算制定的算法,也是DTB聯盟“動態補貼”理念的獨到之處。
今年6月,1個“點”的價值是1元人民幣,截止目前已升值到1.65元,即補貼額度較兩個月前提升了65%。前文提到的購車者,如果把11000元的初次購車補貼兌換成“點”,保留到現在則升值為18150元。
雖然秉承著特有的公益理念,但我們意識到,聯盟中除了不以盈利為目的北京綠創公益基金之外,還有另外幾家參與其中的民營企業,那么他們的商業利益是如何實現的?
北京萬得嘉瑞的利潤來源顯然是3000元一套的智能硬件。
負責行車數據收集和管理的北京睦合達的盈利來自兩方面,一是車主在購車時需要根據不同車價,一次性支付1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數據服務費,二是未來數據收集、分析、應用的收入。
“汽車大數據產業最難的瓶頸并不在于數據的分析和呈現,而在于從哪里獲取數據。”
睦合達公司總裁孫翯對《汽車商業評論》記者表示,車主對于在其車內安裝數據收集和上傳裝置往往持排斥態度,而他們通過補貼的方式,用利益刺激車主主動安裝。
誠然,達到一定量級后,無論是針對主機廠、保險公司還是交通管理部門的數據需求,數據變現將非常容易。
深圳前海點通寶積分管理中心作為積分管理的服務商不對購車者直接收費,其盈利模式為向聯盟內部其他成員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務費。
同時《汽車商業評論》還了解到,這幾家公司的后臺老板或投資人本身就涉足汽車經銷領域,或與相關行業關系密切。
DTB聯盟是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由政府主導逐漸過渡到市場主導的過程中,民營企業和社會組織利用市場杠桿撬動行業發展的一次全新嘗試。
一直以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里怎樣科學合理地進行補貼都是一個大命題。而DTB聯盟通過引入公益補貼的概念,將產業各個鏈條上的要素整合到公益+商業平臺的模式,可以說開辟了另一條道路。《汽車商業評論》認為,這種創新值得鼓勵。
▲ 工作人員為車主加裝智能行車硬件系統
下一步,如何開辟與主機廠之間的前裝合作關系,如何在與其他大數據公司的競爭中快速打造行業壁壘,以及公益基金補貼款項的公開化和透明化都是擺在DTB聯盟面前不小的挑戰。
截至目前,已有華晨、金杯和黃海汽車等主機廠陸續加盟,DTB平臺注冊用戶已突破1萬,總“點”量達3450萬點,補貼權益金額430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