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二手車市場遭遇成長困境 等一場20年還未吹到的風
近日,有媒體爆料二手車電商“瓜子網”網購準新車里程造假,消費者維權無門,該平臺將責任全部推給了原車主,拒絕了消費者的合理訴求。二手車電商火過一陣子,去年的時候我們幾乎無論到哪里都能聽到各個二手車網站的廣告,而如今,這些網站的“聲音”逐漸沉寂了。
“國八條”之后,業界一片歡欣鼓舞,二手車市場的春天要來了!大家都在翹首以盼,期待二手車市場的“爆發”。然而諷刺的是,日前 出爐的二手車交易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二手車交易量477.4萬輛,僅增長3.6%,遠不及業界今年增長至1100~1200萬輛的預期。二手車迎 來的是暖春還是寒冬還尚待考量。二手車行業還未進入高速增長,就遭遇成長困境,猝不及防地走向調整期,讓人不禁想問,這個行業究竟怎么了?

能否吃到這個萬億市場的“蛋糕”還是個問題
二手車行業其實是個很“老”的一個行業,美國的二手車買賣從上個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已經趨于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
美國每年的新車銷售量都在1500萬輛以上,而二手車的交易量為新車的3到4倍,這是一個驚人的事實。
相比之下,中國的二手車買賣起步較晚,但至少距今也有20年的時間,有數據顯示,從2000年開始,二手車交易量呈現出持續上漲趨勢。但是中國的二手車市場遲遲沒有出現 “爆發式”增長,增速極其緩慢。
歐美市場的二手車行業相當發達,B2B、 B2C、C2C模式以及其他新型模式都已經得到市場的驗證,呈現出成熟的經營業態。相較而言,中國二手車市場發展層次低、不成熟,還未能形成穩定可行的商業模式。
但業內人士認為,中國二手車市場完全可以借鑒歐美已經發展成熟的商業模式,當前國內二手車市場遠未成熟,析出比例(交易量/保有量)不到5%,而主要 發達市場均超過了10%,因此中國二手車市場的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廣闊。據估計,國內汽車保有量在2020年將達到2.5億輛,其中二手車交易將達 2000萬輛,二手車市場的交易額達1.5萬億,二手車市場規模巨大。
然而,二手車市場的持續低迷不振讓很多投資者大失所望,原以為“國八條”之后,這個行業會迎來爆發點,現實卻狠狠地打了個耳刮子,中國二手車市場的風口遲遲不到,有些悲觀的投資者甚至懷疑這個風口到底存不存在。

政策只是托辭 失敗要從自身找原因
“大環境不好”,這是一個被用爛了的借口。
有業內人士指出,“國八條”仍未真正落實,限遷政策依舊制約二手市場的發展。“國八條”出臺以前,全國有多個城市有排放限制,這導致車源豐富的一二線城市中,8年以上老舊二手車無法正常落戶,制約著二手車市場的發展。
而《關于促進二手車便利交易的若干意見》中就明確指明各城市不得制定實施限制二手車遷入政策。限遷政策一旦解除,,將有利于車源城市的二手車向外流出,從而活躍二手車市場。
但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沈榮表示,就現階段來說,政策遠未落實到地,二手車市場實際運行狀況和之前市場運行環境,并沒有發生更大的改變。
因此交易量未達預期,政策不利是一個重要原因。但“不能完全歸咎于政策,還包括有行業環境的培育、消費習慣的培養等原因,尚未點燃二手車市場的爆發點。” 沈榮表示。
中國的二手車市場基本上處于早期階段,還沒能整合出一條將經銷商、廠商、服務商和客戶有機連接在一起的價值鏈。而歐美等發達市場的二手車交易模式早已成熟,并且呈現多元化的業態。
包括美國、德國在內的二手車市場,其交易的市場份額高過新車市場,而中國的情況卻正好相反。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供應鏈不成熟,國外的二手車銷售有廠家 和經銷商提供豐富的車源,金融公司提供充足的資金,在4S點達成交易,是一個完整的鏈條。然而中國的經銷商沒有扮演起提供豐富車源的角色,因此很多時候二 手車供不應求,加之新車價格不斷下探,二手車卻因車源不足致定價過高,失去價格優勢,讓二手車市場雪上加霜。

二手車電商“燒錢”不斷 盈利之日遙遙無期
二手車電商曾經一度被認為是激活二手車市場的關鍵,2015年二手車電商平臺交易規模達到101.2萬輛,增速近70%。也是在去年,多家二手車網站 均獲得融資,在資本的推動下,各大二手車電商競相加入了廣告大戰:2015年9月30日優信二手車在《中國好聲音》投出了號稱史上最貴的40秒3000萬 的廣告,隨后,瓜子二手車、人人車先后加入這場混戰,一時間,電梯間和各大視頻網站隨處可見“二手車”的廣告。

然而,收效甚微,二手車電商只來得及燒上一把“虛火”就伴隨著一系列負面問題匆匆落幕:刷單造假、燒錢無度、虧損黑洞……
有些二手車電商平臺為提升估值,通過偽造買車和賣車信息,來推高二手車成交量,車易信二手車的虛假交易就在今年的3.15晚會上上了頭條,二手車電商造假成為常態。
另一方面,為了迅速打開市場,二手車電商基本上靠砸錢大規模投放廣告,拼命砸錢,但卻忽視線下布局,導致廣告轉化率低,二手車平臺的交易量難以明顯提升,這實際上也是誘發二手車電商平臺刷單造假的原因之一。
在2015年,二手車電商“橫尸遍野”:麥麥車、淘車之家、你我車平臺、卡卡二手車、車先生、哪有車、估車網等網站紛紛倒閉。
國內二手車電商有很多不同的經營模式:B2B、B2C、C2C、B2B2C、C2B2B2C等等,簡直令人眼花繚亂。比如“個人車主賣給個人買家,沒 有中間商賺差價”的C2C代表瓜子網,還有趕集網等平臺導購模式。值得一提的是,有很多二手車網站不僅經營一種模式而是混合模式。

但是,幾乎沒有一種模式能夠實現盈利。二手車電商的情況跟當下正熱的移動出行市場有很多相似之處:拼命“燒錢”、沒有一家公司能夠盈利。比較不同的是,移動出行市場貌似當下更受資本的青睞,而二手車電商則遭遇市場寒潮。
“互聯網 ”、“電商”的概念深入人心,很多行業、企業都想觸電觸網,但不是所有跟互聯網 、跟電商沾邊的模式都能一飛沖天,二手車電商和生鮮電商就 是很好的例子。市場潛力是有,資本投入也很多,但就是沒能取得突破性進展,其背后的原因可能就在于這個行業本身存在的問題:消費習慣還沒有培養起來,渠 道、客戶等資源還沒能整合形成完整的鏈條……
二手車金融是行業的發動機 資本陸續涌入
與二手車電商的灰色處境相比,二手車金融似乎一片欣欣向榮。
二手車金融是汽車金融服務里面的一個細分領域,通常是指二手車車源采購、物流、庫存、銷售等過程中對經銷商、消費者所提供的融資及其他金融服務。
國外二手車市場發展如此成熟,金融公司絕對功不可沒。不管是消費者還是經銷商,資金支持是頭等大事。近年來融資租賃得到快速發展,這將為二手車市場提 供大量穩定車源,將改變和顛覆傳統的廣大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方式和消費行為習慣,進而加速和推動二手車產業的發展。二手車金融對整個二手車產業來說是一個發 動機,起到撬動增量市場的作用,吸引那些本來買不起但有意于二手車的消費者。這也將會是一個炙手可熱的領域。

實際上,目前中國二手車金融市場上已經涌入了大量的資本,主角是傳統金融機構如銀行、汽車金融公司。平安、中信、第一車貸等金融機構已逐漸滲透了二手 車金融領域。另一方面,二手車電商也在探索金融業務,比如優信二手車推出了“付一半”;車易拍開始布局“分期租車”計劃;車貓網推出“喵喵速貸”;瓜子二 手車及人人車也推出了各自的汽車金融產品。
當前中國二手車金融業務模式主要分為經銷商庫存融資、消費者購車信用貸款和售后延保服務。
而從利潤比重上看,汽車金融是整體汽車產業中利潤率最高的一環,在國際市場上,汽車金融的利潤收益可占據整車利潤的30%-50%。二手車金融或許是 這個行業唯一能盈利的模式,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中由于國內二手車行業起步較晚、二手車金融還處于初級階段,因而市場的潛力很大,很有誘惑力。
二手車行業的市場潛力還是有的,當前依舊低迷的境況有必要讓我們沉思這個行業本身存在的問題。二手車電商已經進入末位淘汰階段,“燒錢”大戰也逐步平息,而這個行業未來的“明珠”將會是二手車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