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二手車市場發展對大陸二手車商的啟示
臺灣二手車行業概況
2015年,臺灣省私家車保有量750萬臺(全省2300萬人口,人均0.33臺),二手車(中古車)銷售 71萬臺,新車銷售42萬臺,二手車銷售占保有量9.5%,二手車:新車=1.7:1。臺灣市場經過近40年的發展,二手車業態主要由B2C車商聯盟、 B2B拍賣和B2C品牌二手車構成,B2C模式是絕對的主流,業務流程及服務都非常成熟規范。二手車電商(8891&UCAR)屬于二手車信息發 布平臺,為C2C/B2C提供資訊共享。

與大陸不同,臺灣沒有大型二手車市場,二手車車商主體是300平米左右的連鎖門店,分布在汽車服務交易街道兩 邊。滿大街都是二手車聯盟的品牌招牌,加入品牌聯盟,二手車商獲得統一的品牌背書,使用統一的檢測標準和認證證書,車源和檢測報告可以在聯盟網站查詢,聯 盟體系(車商、維修網點)為消費者提供優質車源和有保證的售后服務。加入品牌聯盟的車商有強烈的品牌認同感、榮譽感,將二手車作為熱愛的百年事業來經營, 力圖將每個細節都做到極致。這些品牌連鎖門店規模不大,占地面積300-500平米左右,外表毫不“高大上”,甚至有些土氣。
二手車品牌聯盟的價值已被廣大消費者和車商的認同,品牌聯盟主要有SAVE、SUM、HOT、CAROK四家。2015年臺灣注冊車商4000家(未注冊約4000家),四大聯盟體系車商總數約800家,占注冊車商總數20%(符合主流品牌車商二八法則)。
2003年“行將企業”的SAVE成為第一家二手車檢測和品牌認證體系。目前,主流認證品牌有SAVE、德國萊茵、HOT、原廠CPO、GOO和SUM聯盟的YES。
認證品牌可以保證透明車況,杜絕事故車、水淹車、火燒車,提供認證車售后質保服務。消費者購買品牌認證二手車 已經形成習慣,非認證二手車被淘汰在主流市場之外。認證及質保服務費用被包含在車價里。各大認證品牌的售后維修服務網點也遍布全省(SUM聯盟有400家 車商,300家維修保養點,每3公里就有網點),品牌認證二手車就等于放心,等于便利的服務。
與傳統二手車業務相比,臺灣二手車互聯網還處于發展初級階段,除了各大認證聯盟有自己的官網外,8891、 UCAR和雅虎二手車都是汽車信息發布平臺(類似大陸的二手車之家、趕集58)。可是,這些信息平臺卻成為了品牌連鎖車商獲客的主要渠道,50~90%的 客戶成交都來自這些網絡。難道臺灣消費者對互聯網格外認同?車商告訴我們,這是源于對認證聯盟品牌車源車況以及售后服務的認同,消費者只要在網絡平臺上尋 找帶有認證標識的車源,仔細閱讀認證報告就能基本明確購買意向了,價格、貸款等問題可以到店來談。
臺灣二手車市場有啥過人之處
1、重視服務體驗
臺灣品牌連鎖店車源和客戶主要靠客戶口碑來獲得。車源渠道:老客戶、維修廠、4S店渠道各占30%,拍賣平臺獲取不足10%;成交客源渠道:老客戶及朋友推薦、網絡平臺各占一半左右;門店的收入:車輛差價和售后服務各占一半。
除了客觀的收入,全面細致服務也會贏得消費者的良好口碑傳播。
2、通過認證體系將二手車變成標品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二手車都是一車一況的非標品,但臺灣同行通過認證品牌聯盟體系將二手車變成了標準品:
首先,經過10年的積累,建立了消費者對認證連鎖品牌的信任,聯盟車商也通過成熟的整備維修技術服務提升二手車品質。
其次,所有的認證聯盟都會將車輛檢測報告發布到自己的網站上,聯盟車商也會將認證報告發布到8891這樣的二手車信息平臺,而帶檢測報告的二手車在大陸網絡平臺上實為鮮見。
最后,光車況透明還不行,品牌認證車還要有完善的售后服務維修保障體系。臺灣品牌認證聯盟的維修網點遍布全省,消費者買認證二手車可以獲得方便的售后服務。
3、品牌連鎖帶來線下服務體驗
臺灣各種品牌二手車聯盟走的都是輸出認證標準、管理培訓和提供配套服務產品的模式。各大品牌聯盟都是 輕資產重 管理,沒有自營店,通過輸出品牌管理、服務產品來實現收入和盈利。對違反聯盟規章制度、損害聯盟品牌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車商,將作出嚴厲處罰,驅逐其離開 聯盟,失去品牌背書,離開聯盟的車商將很難做大。
對大陸二手車商的啟示
1、二手車電商走O2O模式必須完善線下服務
目前,大陸二手車電商發展火爆,百億規模融資,十億量級廣告轟炸。但二手車電商面臨的窘境一樣顯而易見:平臺 車源獲取難,檢測認證成本高,流量獲客難,成交效能低,盈利難,負面滿天飛等等。大陸二手車市場過于關注交易本身而被數據所累,而臺灣同行在線下服務上努 力說明:通過優質的服務樹立用戶口碑,可以幫助解決車源、客戶、成交效率和收入等棘手問題。
如何快速低成本的擴張線下網點是頭痛難題。大陸二手車電商更多的是通過自建的方式來實現,但重資產的模式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擴張速度也慢。而像臺灣品牌認證車商聯盟這樣模式更適合線下網點的快速擴張。
2、檢測認證不只是一項服務,而是一個體系
目前中國大陸二手車電商也在做“認證”,但與臺灣相比只是檢測服務與認證報告本身,其根源在于二手車電商無法深入線下交易和服務環節,與車商關系松散。
大陸的二手車電商應該學習臺灣認證聯盟體系成功經驗:通過車商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將二手車變成標品,推動二手車完成在線交易(或平臺引流交易)。
3、如何有效地將線上運營將線下業務結合
臺灣認證二手車品牌聯盟也有缺陷,他們在互聯網上的發展落后大陸近10年。大陸二手車電商普遍將平臺流量和成交效率當做核心競爭力,但面對二手車電商O2O必須要延伸線下、做好線下的的現實,如何更好的將線上線下結合運營才是未來二手車電商的核心競爭力。
如果電商平臺通過各種服務解決了消費者和車商的難題,必會成倍提升交易效率和用戶體驗。同時,認證質保、車險金融、售后保養都是交易服務,這些也將是電商平臺收入的重要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