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行業資訊
汽車金融競爭激烈 金融服務需求增多
文章來源:鳳凰汽車 添加人:聯合會--徐銘 更新時間:2016-08-26
繼“辭職看世界”女教師后,一位“只為遠方”的驢友再次引發關注。日前,一位北漂人在自駕去西藏的途中在車上貼出“車主窮游,有償搭車,10元一次,距離不限,只為遠方”的紙條。
驢友旅行照片在網上引起了熱議。網友猜測“又是一位追夢人”,并表示“在乏味的工作中打入一記雞血”。
據了解,這位驢友是個無房無高薪的普通北漂族,自駕去西藏是為了完成個人夢想,通過一家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美利車金融提供的汽車消費貸款,買了一輛車,便開始了自己的旅行。“有償搭乘”卻只收10塊,驢友笑談:“積少成多,說不定可以還清這月的車貸”。
近年來,隨著用戶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現代互聯網消費金融服務的效率與方便優勢凸顯。試想,如果這個無房無高薪的北漂驢友,想貸款買一輛汽車卻像傳統貸款一樣,遇到高高的門檻和審核,恐怕充滿熱情的夢想早已被繁瑣的貸款手續消磨殆盡。
而近些年來國內如火如荼的消費金融的發展,正把這種繁瑣而有門檻的汽車消費金融貸款,從用戶曾經“能不能貸”的擔心,轉變為能否“簡單貸”的需求。
汽車金融行業競爭升級 用戶需求成核心
汽車消費金融產品是在汽車銷售過程中,由汽車金融機構向消費者提供的融資服務工具。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汽車消費金融產品目前是位居房地產金融之后的第二大個人金融產品。
而在中國,自2004年,全國首家汽車金融公司成立以來,雖然在國內僅僅發展了十余年,但作為產融結合密切的行業之一,其發展已較為成熟。隨著 2015年政府對消費金融公司的政策鼓勵,新一輪的轉變卻正在逐漸醞釀——汽車金融從最初的跑馬圈地占市場,開始向以用戶需求為核心的服務型競爭轉變。汽 車金融行業正在逐漸回歸到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不斷改善和升級客戶體驗的核心競爭力上。
根據《2015中國汽車消費趨勢調查報告》的調查數據,有車用戶中,34.4%選擇了信貸消費;無車用戶中,考慮在購車時選擇信貸消費的達到了 82.4%。而通過信貸購車的調查對象中,40.4%選擇了汽車金融公司的貸款產品。2015年,消費者對汽車金融公司產品的滿意度由2014年的 47.5%躍升至84.8%。毫無疑問,汽車金融在助推汽車銷售上發揮了推動作用,而消費者滿意度成為汽車金融公司所重點追求的目標。
汽車金融平臺爭先創新模式 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
目前在市場上,常見的購車貸款渠道主要有四種:一是銀行傳統車貸;二是商業銀行主推的信用卡分期購車服務;第三是通過品牌自有的汽車金融公司貸款;第四是通過互聯網汽車消費金融平臺申請貸款服務。
這四種渠道中,反而是第四種購車貸款渠道:互聯網汽車消費金融平臺,雖然是后起發力,但后來者居上,憑借其貼近用戶需求的靈活服務方式,在由“跑馬圈地”市場占有率競爭向“量體裁衣”的服務型競爭中脫穎而出,更勝一籌。
具體來比較的話,銀行傳統車貸基本覆蓋主流品牌和車型,其利率為人民銀行基準利率,低于其他渠道利率。但是,申請銀行傳統車貸門檻較高,難度大。消 費者需向銀行提供一系列證明資料,包括身份證,工作證明等等,并需要提供第三方擔保和質押物。而信用卡分期購車服務雖然手續相對簡單,但在車型選擇上,往 往局限于發卡行的合作汽車品牌。而通過品牌自有的汽車金融公司貸款,則由于各個汽車金融公司大多只服務自己的集團品牌,因此消費者的選擇面相對狹窄。
與這三種渠道相比,新興創業的互聯網汽車消費金融平臺服務于傳統金融機構無法覆蓋到的絕大多數人群,相對具有申請門檻低、業務模式靈活、流程快捷的 特點。近些年來,這些新興的互聯網汽車消費金融平臺中,佼佼者也不少,以易鑫資本、美利車金融、第1車貸等為代表,一大批互聯網汽車消費平臺正在以優質的 金融服務贏得了更大的市場。
在互聯網技術手段的幫助下,這些互聯網汽車消費金融平臺的服務十分吸引用戶。以美利車金融為例,在美利車金融從申請到審批,最快僅僅數個小時就可以完成。這在傳統金融機構是無法想象的。
據了解,傳統二手車金融審批較慢,放款一般需要3周。美利車金融通過精簡流程,將多步驟合成一步,推出“當天申請,當場出審批結果,當天放款”的便 捷服務,與傳統二手車金融服務相比,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融入,可以極大的提高二手車金融服務客戶和車商的用戶體驗。此外,在車貸的產品組合上,美利車金融 還為用戶提供了5檔分期可選,分期期限甚至可以長達36個月。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汽車行業競爭加劇,價格競爭、渠道競爭和服務競爭的壓力也將越來越大。在此背景下,汽車消費金融公司只有積極創新服務方式,在風險控制、辦理流程、手續、產品類型、服務體驗等方面取得綜合性的勝利,才能突出同質化競爭的重圍。
驢友旅行照片在網上引起了熱議。網友猜測“又是一位追夢人”,并表示“在乏味的工作中打入一記雞血”。
據了解,這位驢友是個無房無高薪的普通北漂族,自駕去西藏是為了完成個人夢想,通過一家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美利車金融提供的汽車消費貸款,買了一輛車,便開始了自己的旅行。“有償搭乘”卻只收10塊,驢友笑談:“積少成多,說不定可以還清這月的車貸”。
近年來,隨著用戶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現代互聯網消費金融服務的效率與方便優勢凸顯。試想,如果這個無房無高薪的北漂驢友,想貸款買一輛汽車卻像傳統貸款一樣,遇到高高的門檻和審核,恐怕充滿熱情的夢想早已被繁瑣的貸款手續消磨殆盡。
而近些年來國內如火如荼的消費金融的發展,正把這種繁瑣而有門檻的汽車消費金融貸款,從用戶曾經“能不能貸”的擔心,轉變為能否“簡單貸”的需求。
汽車金融行業競爭升級 用戶需求成核心
汽車消費金融產品是在汽車銷售過程中,由汽車金融機構向消費者提供的融資服務工具。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汽車消費金融產品目前是位居房地產金融之后的第二大個人金融產品。
而在中國,自2004年,全國首家汽車金融公司成立以來,雖然在國內僅僅發展了十余年,但作為產融結合密切的行業之一,其發展已較為成熟。隨著 2015年政府對消費金融公司的政策鼓勵,新一輪的轉變卻正在逐漸醞釀——汽車金融從最初的跑馬圈地占市場,開始向以用戶需求為核心的服務型競爭轉變。汽 車金融行業正在逐漸回歸到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不斷改善和升級客戶體驗的核心競爭力上。
根據《2015中國汽車消費趨勢調查報告》的調查數據,有車用戶中,34.4%選擇了信貸消費;無車用戶中,考慮在購車時選擇信貸消費的達到了 82.4%。而通過信貸購車的調查對象中,40.4%選擇了汽車金融公司的貸款產品。2015年,消費者對汽車金融公司產品的滿意度由2014年的 47.5%躍升至84.8%。毫無疑問,汽車金融在助推汽車銷售上發揮了推動作用,而消費者滿意度成為汽車金融公司所重點追求的目標。
汽車金融平臺爭先創新模式 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
目前在市場上,常見的購車貸款渠道主要有四種:一是銀行傳統車貸;二是商業銀行主推的信用卡分期購車服務;第三是通過品牌自有的汽車金融公司貸款;第四是通過互聯網汽車消費金融平臺申請貸款服務。
這四種渠道中,反而是第四種購車貸款渠道:互聯網汽車消費金融平臺,雖然是后起發力,但后來者居上,憑借其貼近用戶需求的靈活服務方式,在由“跑馬圈地”市場占有率競爭向“量體裁衣”的服務型競爭中脫穎而出,更勝一籌。
具體來比較的話,銀行傳統車貸基本覆蓋主流品牌和車型,其利率為人民銀行基準利率,低于其他渠道利率。但是,申請銀行傳統車貸門檻較高,難度大。消 費者需向銀行提供一系列證明資料,包括身份證,工作證明等等,并需要提供第三方擔保和質押物。而信用卡分期購車服務雖然手續相對簡單,但在車型選擇上,往 往局限于發卡行的合作汽車品牌。而通過品牌自有的汽車金融公司貸款,則由于各個汽車金融公司大多只服務自己的集團品牌,因此消費者的選擇面相對狹窄。
與這三種渠道相比,新興創業的互聯網汽車消費金融平臺服務于傳統金融機構無法覆蓋到的絕大多數人群,相對具有申請門檻低、業務模式靈活、流程快捷的 特點。近些年來,這些新興的互聯網汽車消費金融平臺中,佼佼者也不少,以易鑫資本、美利車金融、第1車貸等為代表,一大批互聯網汽車消費平臺正在以優質的 金融服務贏得了更大的市場。
在互聯網技術手段的幫助下,這些互聯網汽車消費金融平臺的服務十分吸引用戶。以美利車金融為例,在美利車金融從申請到審批,最快僅僅數個小時就可以完成。這在傳統金融機構是無法想象的。
據了解,傳統二手車金融審批較慢,放款一般需要3周。美利車金融通過精簡流程,將多步驟合成一步,推出“當天申請,當場出審批結果,當天放款”的便 捷服務,與傳統二手車金融服務相比,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融入,可以極大的提高二手車金融服務客戶和車商的用戶體驗。此外,在車貸的產品組合上,美利車金融 還為用戶提供了5檔分期可選,分期期限甚至可以長達36個月。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汽車行業競爭加劇,價格競爭、渠道競爭和服務競爭的壓力也將越來越大。在此背景下,汽車消費金融公司只有積極創新服務方式,在風險控制、辦理流程、手續、產品類型、服務體驗等方面取得綜合性的勝利,才能突出同質化競爭的重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