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消費金融盛行 業務競爭逐漸向服務競爭延伸
核心提示:
近年來,消費金融領域發展迅猛,呈現出巨大的發展勢頭,尤其是2015年6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全面放開消費金融公司試點之后,“鼓勵符合 條件的民間資本、國內外銀行業機構和互聯網企業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消費金融就此開始蓬勃發展,而其中,汽車金融領域(包括新車、二手車)因 汽車作為現代家庭的大件剛需種種特征,更是成為群雄逐鹿的戰略要地。
汽車消費金融蓬勃發展 行業競爭轉向服務競爭
資料顯示,中國汽車行業發展迅猛,從2009年開始,中國新車的銷售量超越美國躍居世界首位。截止2015年 底,全國汽車保有量達1.72億輛,汽車駕駛人超過2.8億人。汽車行業本就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鏈,對經濟具有極強的拉動作用,由汽車帶動的消費金融需求十 分巨大。在整個汽車交易市場,包括新車、二手車、新能源汽車都需要金融服務的支撐。
因此,在“互聯網 ”的助推下,汽車消費金融的發展迅猛,互聯網巨頭、眾多汽車廠商乃至各地經銷商等紛紛布局汽車金融。目前,國內較為專業的汽車金融服務平臺包括平安廣匯、先鋒太盟、美利車金融等。
這些企業入市較早,在經過入市初期盲目的“跑馬圈地”的市場份額競爭之后,行業競爭已經升級,開始憑借各自的優質金融服務,從業務競爭向服務競爭發展。誰的產品更加豐富,誰的貸款流程和手續更簡化,誰就能更勝一籌。
互聯網汽車金融緊貼場景化 走入尋常百姓家
事實上,80后、90后這些新的“購車主力軍”在以信用卡為先導的消費金融服務的長期影響下,在進入置業購車的年齡之后,對汽車金融的接受程度普遍較高,對于能夠提供低首付、低利率、流程簡單、審批快捷的優質服務體驗的金融產品也有很大的需求。
日前,一個受網友熱捧的“只為遠方”驢友,正好說明了說明了這個需求。這位北漂驢友自駕去西藏的途中,在車上 貼出“車主窮游,有償搭車,10元一次,距離不限,只為遠方”的紙條。說是“有償搭車”,可是卻是“10元一次”,更像是在做公益。驢友旅行照片在網上引 起了熱議。網友猜測“又是一位追夢人”,并表示“在乏味的工作中打入一記雞血”。
據了解,這位驢友是個無房無高薪的普通北漂族,自駕去西藏是為了完成個人夢想,通過一家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美 利車金融提供的汽車消費貸款,買了一輛車。在旅途中,車上貼出了“有償搭乘,10元一次,距離不限,只為遠方”的紙條,驢友笑談:“積少成多,說不定可以 還清這月的車貸”。在十年前由銀行主導的貸款消費時代,這樣的用戶,甚至連貸款的門檻都夠不上。
不僅如此,與70后用戶群相比,80后、90后更加注重平臺的用戶體驗,“怕麻煩”基本上是他們普遍的感受,因此,快的場景滲透、快的產品體驗,選擇汽車消費金融平臺的一個重要參考因素。
據了解,目前傳統的二手車金融審批較慢,放款一般需要3周。而相對互聯網汽車金融公司,通過互聯網大數據技術 的融入,精簡流程,將多步驟合成一步,從申請到審批,最快僅僅數個小時就可以完成。比如美利車金融,除了手續簡、時間短、放款快,在產品上,也進行了豐富 與創新,可分期車輛范圍廣,多種分期產品,最長可以達到36個月。
正是美利車金融這樣的互聯網汽車金融公司的出現,極大地提升了二手車金融的用戶體驗。并且憑著優質的消費金融服務,緊貼汽車消費場景,覆蓋到更多的用戶群體,如城市打工者、年輕白領、個體工商戶、農民等。
無論是手續和流程的簡化,還是產品的豐富,都不難看出早期入局的汽車消費金融平臺正在不斷地向服務領域發力。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推動以及國家對消費金融相關監管政策的完善,汽車消費金融平臺也將進一步提升服務的質量和風險控制能力。
根據《2015中國汽車消費趨勢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有車用戶中,34.4%選擇了信貸消費;無車用戶中,考 慮在購車時選擇信貸消費的達到了82.4%。而通過信貸購車的調查對象中,40.4%選擇了汽車金融公司的貸款產品。2015年,消費者對汽車金融公司產 品的滿意度由2014年的47.5%躍升至84.8%。毫無疑問,汽車金融在助推汽車銷售上發揮了推動作用,而消費者滿意度成為汽車金融公司所重點追求的 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