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天貓京東上的輪胎電商平臺?
當前,輪胎行業的“互聯網 ”開展得如火如荼,眾多企業紛紛“觸網”,將自身發展融入到“互聯網 ”的時代大潮中,把輪胎售賣的時間地點從傳統的線下渠道轉移到了時空更為廣闊和自由的互聯網線上。與米其林等行業大佬有足夠的本錢自建平臺不同,實力有限的發展中廠商往往只能依靠天貓、京東等第三方平臺。采用第三方平臺好處多多,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坐享天貓、京東龐大的基礎用戶數量,這是每一家輪胎網店天然的流量來源。因此,這一模式理所當然地受到了最多廠商的歡迎。由此不難解釋,為何第三方平臺模式在輪胎電商運營中占據著最重要、最主流的地位。
但是從另一方面講,借助第三方平臺的輪胎企業,在享受天然客戶流量的同時,也不得不付出相應的機會成本。這些成本代價,歸納起來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企業自主性降低、管理受制于人;二是輪胎的特點和網絡零售的特性齟齬不斷;三是第三方平臺運營規則將傳統輪胎市場的一些陋習帶到了線上,進一步加劇了輪胎行業內部的競爭。現分述如下:
一、企業自主性降低
企業既然選擇了“寄人籬下”,將自己的店鋪設立在第三方平臺上,自然就難免“仰人鼻息”。譬如,自主輪胎平臺可以擁有專屬的獨立域名,獨一無二且富有個性,在推廣時占盡優勢;而進駐第三方平臺的輪胎企業所得到的域名,只不過是第三方平臺下的二級域名,只不過是一串附在tmall.com或jd.com后面的代碼。又比如,入駐企業的店面設計受制于平臺提供的模板,在色調、框架等基本元素上必須和平臺保持一致,從而導致大量布局設計千篇一律的店鋪頁面扎堆出現,限制了輪胎廠商發揮本品牌理念的個性設計。
相較于域名、外觀這種外在表面,自主管理權的缺失對于輪胎企業而言是實實在在的打擊和影響,其中最為核心的一點就是對客戶資源管理的損害。在第三方平臺上,客戶資源是屬于平臺所有的,平臺不會向商家泄露客戶信息和客戶情況,企業自然也就不可能進行客戶的開發、跟進和維護,使企業難以留住客戶。相反,客戶的瀏覽信息和購買情況卻會被后臺記錄下來,以供平臺運營商參考決策,包括決定使用哪個品牌的廣告向用戶展示。第三方平臺的運營特點,決定了企業寶貴的客戶資源是掌握在他人手里的。
二、輪胎與網購的摩擦
輪胎是一種特殊的商品,磨損消耗慢,使用周期長,且需要專業人員安裝才能使用。而網購是適應當今“快消費”而生的產物,以薄利多銷為主要競爭手段,相形之下更換周期相對長的輪胎相形之下難免顯得十分尷尬。中國輪胎商務網(www.tirechina.net)通過對輪胎電商商品數據進行逐月分析發現,月銷量超過1000件的輪胎品種基本上都被少數幾個國際大品牌“承包”,而且即便是大牌輪胎,單品種的銷量也極少有超過1500件的;從綜合銷量來看,除了前幾家國際名牌和國內龍頭企業之外,其他輪胎企業的銷量相對有些平淡。除此之外,線上零售客戶群體分散、訂量小、訂單不穩定也是輪胎電商成交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輪胎安裝也是制約輪胎線上銷量的一大因素。現在的輪胎網店基本都有“到店安裝”的選項,車主線上購買后即可在線下門店進行安裝。這一服務模式仿佛將輪胎廠商的競爭引回了爭奪地區門店的原點,宛若“互聯網 ”之前的傳統經銷模式。此外,線上的優惠價格勢必沖擊線下經銷商的利益,兩者之間該如何平衡?這也是值得輪胎廠商思索的問題。

三、價格戰從線下打到線上
第三方平臺櫥窗式的展示風格為消費者“貨比三家”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全天候隨時隨地的購物環境又為消費者仔細比較每款商品的優劣差別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條件。在當前國內輪胎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的大背景下,壓低價格幾乎是輪胎商家唯一拿得出手的競爭手段。網購平臺將不僅詳細標明了每一款產品的價格,更使用大紅字加粗對其進行直觀展示,使消費者無需專門花費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價格搜尋,客觀上對價格戰起到了推潑助瀾的作用。
相較于傳統的價格戰,第三方平臺上價格戰呈現出了一些新的特點:一是第三方平臺深度參與其中,以“節慶”、“大促”為由發動平臺商品減價,吸引更多本平臺的顧客;二是價格戰的隱蔽性更強,線上的價格戰除了價格數字的變動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買贈”、“滿減”,到特點時間點時還會有“促銷”、“店慶”一類的活動。面對有限的客源,同行業友商之間不得不將肉搏戰從線下發展到了線上,而浩瀚的互聯網領域反過來又為價格戰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

面對互聯網電商市場的競爭,輪胎廠商既不必猶豫,也不應盲從。上述陳列的優缺點是作用于整個輪胎電商領域的系統性風險,不因個別企業的特殊情況而轉移。中國輪胎商務網(www.tirechina.net)行業分析師認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互聯網市場對于企業而言尚屬公平的起跑線。輪胎企業應該梳理“互聯網 ”領域下市場環境的新規則和新特點,明確自身優劣勢,因勢利導,才能在激烈的電商大戰中跑贏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