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永鋒:盈利是汽車電商當務之急

日前,筆者受邀出席以“執念匠心”為主題的車點點戰略發布會。在發布會上,車點點創始人王華披露了其近兩年的運營成績及未來戰略,宣布公司全面盈利,同時推出“合作商戶億元扶持”計劃,重點扶持優質汽車服務門店。我想車點點可能是中國汽車后市場互聯網行業中首家盈利的企業,對于戴了若干年“燒錢”帽子的車后市場互聯網行業,這足以成為天大的喜訊和強心劑。
汽車后市場似乎從未這樣火過。2014年全年,資本市場共產生了150多件與汽車行業相關的投資,汽車后市場投資多達到67筆;而2015年以來,汽車后市場O2O模式的電商似乎一夜開花,40多家O2O電商紛紛搶灘,涉及洗車、維修保養、汽車租賃、汽車金融保險等后市場各細分領域;2015年汽車維修保養類電商獲得了34筆融資。多家企業靠講故事博得投資者一擲千金,隨后打出“一元洗車”、“免費洗車”、“低價保養”這樣的字眼刺激用戶眼球,此種燒錢行為注定不能長久,繁華背后暗藏危機。 市場從來都不相信眼淚。雖然中國汽車后市場潛力無限,但在2015年下半年至今,超過30%的汽車O2O項目經歷了資本寒冬、紛紛倒閉。喜汽貓、博湃養車、E洗車、車8、我愛洗車等等電商前赴后繼的相繼宣告倒閉,紅紅火火的諸葛修車剛上新三板就ST了,時下劉備修車來了,據說還有孫權修車、孔明修車?這又是鬧哪般? 燒錢能燒來人,但燒不來人心。曾有人這樣形容汽車后市場電商:貴圈太亂,何以為繼?縱觀風云變幻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看出,搖擺不定的市場中那些潛藏已久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汽車電商的使命也逐漸明朗。 電商要在資本外謀求快速發展。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資本的嗅覺異常敏感,而一個新興領域在發展初期往往也需要通過“燒錢”來發展用戶,雙方一拍即合。但汽車電商的用戶交易表現出成單慢、頻次低的特性,因此在橫向擴展的同時,還應加強縱向的深度服務,即注重汽車后市場的發掘,提升單用戶價值。事實告訴我們,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單純靠燒錢來保證持續發展,在行業趨于穩定,用戶群體的需求理念趨于成熟之后,如何在資本外謀求發展線路才是這個時代的汽車電商公司更應該明白的。 含糊不清的商業模式是電商大忌。商業模式往往是決定一家企業能夠支撐下去的關鍵,但事實上隨著最開始的爆發式發展,汽車電商行業的商業模式并沒有變得明朗。一些汽車電商企業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廣告收入、經銷商付費收入。雖然這兩部分均持續增長,但財務數據中大多不包括新車交易方面的數據,也就是說該業務占總體營收的比例還較小,新車電商還處于模式探索與持續投入階段。二手車電商市場則更為復雜,營銷與商業模式之間不同步甚至相左,很多公司存在贏利模式不清晰、交易數據造假等問題。其實無論2C還是2B,線上的信息透明,線下交易及服務的安全保障都是汽車電商平臺的價值所在,圍繞其根本進行規劃的商業模式才能長久在行業中立足。 盈利才是汽車電商存活發展王道。汽車行業暴露的問題越多,也意味著這個行業的方向更明確,平臺找準定位,有的放矢,問題將逐一攻破。電商不能一味的靠資本,有了資本一味地靠補貼,補貼不會有未來,只會讓消費者更加貪婪,逐利是企業的生存本質,如何盈利才是企業該思考的首要問題。當前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大調整、大變化、大創新、大發展時代,更加注重回歸商業本質,商業模式創新及重塑將成為未來十年渠道變革的核心。政策、市場、機遇、正處于歷史上最艱難的時期,同時也可以說處于最好的機會時期:搶平臺、搶市場、搶時間、搶客戶的新時期。 這是一個市場跨界、資源整合、相互融合、電商大發展、爭奪終端消費者 的時代。未來的競爭,不再是產品的競爭,不再是渠道的競爭,而是資源整合的競爭,是終端消費者的競爭。“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望電商企業不忘初心,建立自己的盈利模式,讓一切的商業活動都回歸本質。
喬永鋒:中共黨員,曾擔任《汽車信息》雜志社社長、總編輯;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信息經理、團委書記;中華全國工商聯汽摩配用品業商會專職副秘書長,全國汽車配件市場聯合會專職副秘書長、《中華汽摩配》雜志總編、《中國汽配報》總編、《中國汽車摩托車配件用品行業年度報告》主編等領導職務。 現擔任中國汽車后市場總會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中汽聯創始人、國家汽車零部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高級顧問、國機集團中國汽車工業配件銷售公司部長、《中國汽配市場》雜志總編、《中國汽配用品商報》總編等職務。 從事汽配用品行業多年來,曾多次出席行業高層論壇(峰會)并發表主題演講,以其睿智的眼光、獨到的視角、犀利的文字、深刻的分析,積極為行業的健康發展搖旗吶喊,為促進中國汽配流通市場的進一步規范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