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金融或成網貸重要戰場
核心提示:
上周,網貸監管細則靴子落地,其中對借款額度作出上限規定。那么,若想在12個月后不會被清理出局,網貸平臺該何去何從?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業務徹底轉 型、合法規避監管、找準定位收縮業務是網貸平臺的三條出路。其中,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再迎政策“紅利”,小額的車輛抵押貸款或將成為重點戰場。
消費金融再迎風口
根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同一平臺個人最多借款20萬元,同一法人或其它組織最多借款100萬元;不同平臺個人最多借款100萬元,同一法人或其它組織最多借款500萬元。
第三方平臺網貸之家日前對納入統計的851家網貸平臺進行了借款限額的壓力測試。數據顯示,借款人人均待還金額20萬元以上的平臺數量占比達72.74%,人均待還金額在100萬元以上的平臺數量占比為46.06%。
盈燦咨詢分析師陳曉俊表示,借款限額壓力較大的平臺主要集中在房貸、融資租賃、保理等“大單模式”的網貸平臺中。而在信用貸款、車貸等以個人借款為主的平 臺,截至7月底,自然人借款人待還金額超過20萬元的有1.62萬人,占比2.86%,總待還金額占比18.34%。“可見限額20萬元對于大多數自然人 影響并不大,借款人金額較為分散”。
業內人士認為,消費金融將再迎風口。廣東互聯網金融協會副秘書長華德莉表示,對于網貸平臺來說,資產端將是決定平臺生存的關鍵。擁有大量小額分散的優質資 產的平臺,意味著擁有了穩定的大后方,可免除后顧之憂。“消費金融和供應鏈金融因為恰好滿足了小額分散的特點,未來將會是平臺在資產端爭奪的重點領域。”
也有專家表示,缺乏足夠的風控體系與消費場景整合空間,是無法將消費金融業務做大做強的。要成功轉型到消費金融領域,首先要多做增量,只有將規模越做越 大,才能降低整體壞賬率并攤薄經營成本,實現規模與利潤增長的良性循環;其次是必須有成熟的風控體系,最大限度杜絕欺詐風險,但這套風控體系的建立,不是 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車貸成“廝殺”戰場
“深圳網貸平臺將向車抵貸、消費金融、三農貸等小微資產領域轉型。”人人聚財創始人兼CEO許建文表示,未來小微資產領域的競爭將逐漸加劇,向精細化方向深耕。與此同時,以車貸為代表的小微資產領域,市場遠未飽和、屬于藍海,具有較大空間和前景。
由盈燦咨詢聯合微貸網發布的《2016互聯網汽車金融白皮書》透露,2015年7月初至2016年6月底,全國至少有1070家P2P網貸平臺涉及車貸業務,其中廣東173家。2016年6月當月,平均每個標成交金額為9.38萬元,且呈不斷下行的態勢。
“在深圳,目前車貸平臺單個項目平均放款額在8萬左右,95%以上的項目額度都在20萬以下。”許建文表示,車貸標準化程度高、產權清晰、變現容易、流動 性高,是非常優質的小微資產類型;同時,中國汽車市場逐年擴大,車抵貸作為相關產業具有很大市場潛力。因此,車貸市場或將成為平臺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
《白皮書》預測,2016年我國互聯網汽車金融的總市場規模可達1.1萬億元,到2018年更增至1.85萬億元。目前,深圳網貸平臺提供的汽車金融產 品,主要是面向車主(企業或個人)和車商,包含新車和二手車的金融服務等,但對汽車后市場金融服務領域的滲透不高,仍處于發展初期。
“未來,三四線城市的汽車金融服務將是最大的藍海。”許建文認為,“限貸令”下,車貸市場進入者逐漸增多,未來車貸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提供服務的渠道也勢必向移動端轉移。隨著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長,網貸平臺將逐漸向汽車后市場滲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