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萬美元投資共享自行車ofo 滴滴卡位出行“最后三公里”
如何解決城市出行“最后三公里”,熱門的共享自行車似乎是個不錯的方向,滴滴昨日再添一把火,宣布向共享單車平臺ofo投資數千萬美元,這也是后者今年以來獲得的第四次投資。有著相同投資背景的兩家出行企業發生資本合作并不讓人意外,卡位出行全鏈條也成為滴滴的最好解釋。
出行版圖擴張
被各大機構和科技巨頭瘋狂砸錢的滴滴以投資人的身份向ofo投入數千萬美元,這是滴滴少有的對外投資。
被滴滴看中的ofo創立于2014年4月,為無樁共享單車企業。用戶通過微信服務號或移動App輸入車牌號即可獲得密碼解鎖單車,用戶也可以共享自己的單車給ofo經營,從而獲得所有ofo共享單車的免費使用權。
ofo與競爭對手摩拜單車是時下最火熱的自行車共享雙雄,它們為用戶提供城市出行三公里范圍內自行車租賃服務,滿足的是用戶在自駕、地鐵、出租車、專車等其他出行場景后無法真正到達目的地的出行需求,即出行的“最后三公里”。
ofo分別于去年底和今年1月獲得由唯獵資本和東方弘道以及金沙江創投和東方弘道投資的Pre-A輪和A輪融資。今年4月由真格基金、天使投資人王剛等聯合向ofo注入A+輪融資,兩個月后ofo又獲得由經緯中國領投,金沙江、唯獵資本跟投的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金沙江也是滴滴早期的投資人之一。
ofo已有近7萬輛共享單車,累計完成1500萬次共享單車使用,日出行訂單超過50萬,覆蓋全國20座城市超過150萬用戶。 多位業內人士與投資界人士曾預言“滴滴必將涉足此市場”,未曾想速度如此之快,這也是滴滴在機動車出行版圖外的首次嘗試。滴滴希望未來用戶在自己的平臺上享受到眾多合作伙伴的服務,這是滴滴“一站式移動出行平臺”戰略的方法論。
加速開辟市場
“滴滴還是在走一直以來的大平臺戰略,通過接入各種服務來做一站式出行App。”易觀智庫互聯網交通出行研究總監張旭這樣認為,“這樣可以縮短版圖擴張的時間,把移動出行服務延伸到各種場景去。”
在滴滴和ofo的計劃中,雙方將在技術、大數據、運營和移動生態等方面合作,未來ofo的服務有望直接出現在滴滴平臺,不過雙方并未透露目前業務合作進展與服務上線時間點。
與滴滴的全區域覆蓋不同,ofo目前僅在高校區域運營,覆蓋超過2萬所高校。不過ofo表示滴滴的入資將使ofo的節奏更快,“我們會逐步放開拓展城市的節奏,未來用戶可以在社區體驗ofo的服務”。ofo發言人李澤堃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
“這對于滴滴和ofo而言是必然的結果。”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資界人士指出,“否則滴滴將ofo的服務置入自己平臺的意義將會大打折扣。”ofo近期也遭遇到來自摩拜單車在運營區域上的挑戰。
據了解,摩拜單車在進入北京市場后對高校區域進行了重點布局,9月初摩拜單車與北京大學聯合設置近20處摩拜單車推薦停車點。作為回饋,摩拜單車針對北京大學和同濟大學的師生推出0.1元/10分鐘的專有優惠價,師生可以此價格將車騎出校園或將校外車輛騎入校園內。而對于社會人員,摩拜單車則按照1元/半小時收費。ofo則采用車費=(時長費用+距離費用)×用車密度。其中時長費用為0.01元/分鐘,距離費用為0.04元/公里。
單車競爭迎高潮
巧合的是,以上兩家共享單車不光在運營區域有所交叉,連融資消息幾乎也是同時傳出。公開消息顯示,摩拜單車于今年8月中旬完成由熊貓資本領投、愉悅資本跟投的千萬美元B輪融資,并即將公布C輪融資,不過摩拜單車方面對此消息未予置評。
摩拜單車讓業界聚焦的另一個亮點則是車輛的自主設計與生產,據摩拜內部人士透露,摩拜單車的成本在3000元,目前在已上線的上海和北京有約2萬輛車,目前公司正在廣州試運營。這家共享單車企業在最初對滴滴投資的猜想中,也收獲不少支持者。
對于選擇ofo,滴滴方面表示,“ofo是國內規模最大、成長速度最快的共享單車平臺,其發展速度也證明自身的價值。滴滴與ofo也有許多共性的理念,看好共享單車以及ofo的發展”。在投資人和業內人士看來,ofo單車每輛200元的成本較摩拜單車更有優勢,也更貼近于共享理念,這是被滴滴看重的關鍵,不過他們普遍認為,共享單車市場的競爭不會因為滴滴的殺進而結束,反而會加劇。
目前雙方就已在投放和規范停車等方面進行優化調整,摩拜單車將原來北京五環之內的投放區域向北做了特定范圍的擴張,還出臺了在界外停車自動扣錢的舉措。李澤堃則直言,“滴滴的投資必然會讓ofo從軟件硬件到進軍的市場都發生巨大的變故,所以對于具體的規則會發生一定的適應性變化,可能會在ofo的新版本上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