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中間商是噱頭 二手車電商“虛火”旺
二手車電商近年很火,這些號稱“擺脫中間商”、“讓二手車交易更透明放心”的二手車電商,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關注。不過,卻有消費者反映,宣傳中號稱數百項的車輛檢測大多“走過場”,對于車況的“嚴格把關”形同虛設。
經歷了浮躁的“野蠻生長”,二手車電商開始探索創新的發展模式,而資本也開始回歸理性。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長,我們有理由相信,二手車市場有朝一日將迎來爆發。而那時,已被“催熟”的二手車電商,顯然更有理由擁抱市場的“春天”。
沒有中間商?噱頭罷了
“也想著把車掛在平臺上賣,但是周期太長了,我試過掛上去十天半個月也沒有人詢價。”準備出售二手車的廣州市民王先生吐槽道,沒有線下驗車交易,總覺得不踏實,畢竟也是大宗商品。嚷著“沒有中間商”的二手車交易平臺并沒有想象中那么接地氣。
據悉,目前國內二手車行業主要分為TO B端市場和TO C端市場。二手車電商有很多不同的經營模式:B2B、B2C、C2C、B2B2C、C2B2B2C等等,令人眼花繚亂。
“目前還沒有哪個模式能夠實現盈利,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二手車行業人士王曙明向記者分析,不管哪種商業模式,B端仍是繞不過去的管道,沒有了穩定車輛來源,效率無法提高。“所謂去掉中間環節,不過就是一個噱頭,實際上是走不通的。”他表示。
幾乎所有的二手車電商都遇到經營模式上的困難,原有的經營模式經過兩三年試水后,被發現很難行得通:二手車電商根本無法盈利。C2C模式走不下去了。瓜子二手車、人人車等等,開始投放巨額的廣告進行市場轟炸。但撬動C端市場的直接買賣尚需時日。
目前不少二手車電商已經開始放棄C2C模式,轉向C2B,做B端平臺。車易拍內部人士稱:“車易拍正在向TO B模式轉。”不管哪種商業模式,B端是去不掉的,因為B端是一個管道,通過這個管道連接連點,效率是最高的。
二手車電商虧損會長期存在
勞動力成本過高成為制約新興二手車電商創業公司盈利的主要問題之一。目前二手車電商公司員工數多則數千人,少則數百人,單月人工成本高達數千萬元。比如,瓜子二手車對外收取的服務費是3%,能否支撐瓜子聘請專業檢測師、送免費質保等費用,令熟悉二手車行業的傳統二手車商質疑。
目前二手車電商欲實現線上與線下的結合,然而過多的線下店鋪以及檢測中心的布局加重了其負擔。同時,雖然二手車前景可觀,但目前狀況卻是“僧多粥少”。二手車的規模和市場需求依然不足,但是大量的電商的涌入,導致了供求失衡。
“據風險投資相關統計,截止到2015年,對于二手車領域的投資已經達到20億美元,目前優信二手車融資已經達到7億到8億美元。現階段二手車電商仍處在燒錢的階段,在未來,資本的投入產出比呈負數現象會長期地存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秘書長沈榮說。
按照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預計,到2020年,我國二手車交易量將超過2000萬輛。二手車電商盈利難仍是當前無法回避的現實,無論是優信、瓜子、人人車,還是車易拍,目前都還需要依靠融資來推進持續的發展。
“按照以往經驗,企業一般都要進行5到6輪的融資,形成一定的規模。而對于二手車來講,盈利的前提就是能形成一定的規模。從目前各大電商的融資來看,融到資金并非百分之百是現金,有些資金的組成是一些資源。”沈榮表示。
二手車電商融到資后,普遍拿出巨額資金進行廣告轟炸,搶奪市場。據悉,瓜子二手車宣布A輪融資之后,計劃投入10億元繼續大規模砸廣告。而人人車也提出“2016縱橫戰略”,并計劃投放5億元廣告。
尋找新盈利點成為當下二手電商的新課題。類似新車消費市場,二手車汽車消費是一個很長的鏈條,在汽車金融、保險、售后等環節,可以作為其利潤的新支撐點。
二手車電商或被“催熟”
由于二手車電商的持續虧損,去年整個二手車電商行業經歷了資本寒冬,大批融資能力不足的二手車電商死去,二手車電商市場也由“百家爭鳴”變為了“N足鼎立”。
正所謂市場發展是殘酷的,在優勝劣汰的過程中,會做自我總結。而資本和創新的發展模式已經成為二手車電商的兩大杠桿,缺一不可。
經歷了浮躁的“野蠻生長”,二手車電商開始探索創新的發展模式,而資本也開始回歸理性。在二手車電商們新一輪的融資之下,顯然有著資本對其盈利能力和運營模式的重新考量。
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私家車總量為1.8億輛,二手車市場交易量為941.71萬輛,占新車交易總量的50%,而美國每年二手車交易量為4,000萬輛,二手車與新車的交易量比例為3:1,顯然在二手車市場方面,我國與美國還有很大的差距。但也可以由此預見,我國二手車行業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長,我們有理由相信,二手車市場有朝一日將迎來爆發。而那時,已被“催熟”的二手車電商,顯然更有理由擁抱市場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