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全產業鏈投資價值調研報告
導讀:汽車+投資領域期盼已久的《汽車及相關領域全產業鏈投資價值調研報告》終于在深圳發布了,此份調研報告從整車零部件、新能源、汽車后市場、汽車互聯網四個部分解讀資本市場觀點。全本報告近400頁,在“智匯京深汽車產業資本峰會”上,北汽產投研究部發布了簡略發布版。
3個月內北汽產投和清科調查了547名一線投資人,回收有效數據322份,此份調研報告從整車零部件、新能源、汽車后市場、汽車互聯網四個部分解讀資本市場觀點。

PART 1 整車零部件:國家戰略+時代變局 ——產業重塑,資本分流
1、汽車產業的去中心化
零部件與整車行業一直保持著較高的行業壁壘,隨著社會消費升級,汽車產品向著定制化的方向發展,零部件的市場議價能力不斷增強,體現為其市場關 注度逐漸上升,且部分世界級一級供應商其體量規模已經超越整車企業。 投資者對于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等國家戰略新興產業關注較高。對于新材料,投資者普遍認為其行業競爭者居多,但在關鍵領域仍未飽和。這是由于新材料 行業雖然創業者頻頻涌入,但是真正與國家戰略材料相關的技術突破相對較少。
2、壁壘與規模呈正比,“新”與“智能”一致預期
整車與零部件行業的估值、規模與進入壁壘正相關;投資者對新材料行業規模的判斷趨同。 而對于新材料行業標的估值分布預期較為分散(從1-500億元);投資者的估值預期,表明新材料行業內企業的市值規模和技術水平落差較大; 在估值較為分散、進入壁壘較低且進入者估值較為分散的新材料行業內,投資者披露的投資標的數據顯示,高市值規模標的的增資項目比市值規模較小的初創企業投資更受投資者青睞。

投資者關注度較高的輕量化材料行業,呈現出寡頭市場局面(Psaicycling, Novelis etc。),初創企業利潤邊際增長緩慢,國內暫時缺乏政策補貼刺激,增 長預期較低。在鋁合金、鎂合金、新型不銹鋼和碳纖維當中,較為低端的鋁合金技術為國內普遍接受的技術方案。 工業自動化正朝著定制化、網絡化的大趨勢發展。在國內,智能裝備硬件設施能力仍然較弱,而MES工業集成化軟件能力借力資本得到了很快的發展。 從投資者關注和市場風險來看,智能裝備領域普遍風險高、關注度低,并未聚集資本熱情。輕資產的物聯網領域則在過去成為了資本市場的佼佼者;但隨著行業競爭加劇以及行業規模兩極分化。

與上述預期結果相一致,智能制造裝備市場規模并未見投資者有大規模的樂觀預期; 而MES物聯網項目領域雖然行業規模預期夠大,但是其標的估值預期非常分散,表明項目水平參差不齊。
PART 2 新能源:技術紅利——尋覓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的下一“金色節點”

1、制度紅利助推新能源“普惠式” 增長
過去一年,政策推動及補貼刺激下,新能源行業規模經歷了大幅增長;其中電池、充電樁及新能源汽車等甚至實現了產能上爆發式的增長;燃料電池行業誕生了數家初創企業,規模增長較快,但由于缺乏核心技術以及受巴拉德等國際巨頭的遏制,標的的成長不及預期。
2、制度紅利之后,技術紅利接棒
數據顯示,電池系統、動力總成及新能源汽車等行業格局基本敲定;從 關注指數來看,由于行業成長性有限或技術壁壘,投資者對動力總成系 統領域的關注度已經顯著下降。燃料電池的發展雖然面臨諸多問題難以落地,但是投資者仍然對其給予了足夠的重視。調研中發現,仍然有投資者在燃料電池相關技術的國產化上進行了投資。在補貼政策的細化和退坡趨勢下,技術優勢明顯的企業具有更強的生命力,資本成為集約技術優勢的有利杠桿。
3、供需關系是基本原則

新能源基礎設施爆發時點:從市場進入速度來看,充電樁本身制造技術門檻并不高,該行業的關鍵問題所在是地區電量規劃和集約。市場上需要具有強整合能力的企業,對城市用電單位(小區、酒店、單位)的冗余電 量與市政單位進行合約規劃,降低城市配電成本,新能源的低社會成本優勢還未充分體現。目前,已經有投資者開始關注城市單位、城際公路配電的相關項目。
鋰電池材料發展趨勢:正極材料方面,目前三元材料的發展方向在產業界已經達成共識。三星、索尼等日韓企業在三元材料研發上處于領跑 位置;在國內,在三元材料穩定性問題上具有技術優勢的市場先驅已經受到不少投資者青睞。
燃料電池系統領域產業布局情況:從巴拉德公司在2015-2016年間燃料電池系統訂單的驟增,我們仿佛看到了燃料電池的春天。然而,燃料電池成本本身受貴金屬價格影響較大,核心零部件國產化進程滯后。此外,加氫設施建設社會成本巨大,百姓對其安全性能的認可度及設備適應性未知。投資者表現相對謹慎,選擇標的集中在與上游材料相關的資源礦產標的或關鍵零部件及原材料研究成果產業化項目進行布局。
4、政策保護下,投資者青睞本土化項目
在過去的一年當中,鋰電池材料產業鏈是產業爆發的先驅。對于未來,投資者對于新能源相關的電機、電控、電池管理等關鍵技術給予較高預期。投資方式主要是PE/VC投資技術類初創企業或以增資方式幫助上市 公司進行優質資源吸收。從投資者觀點來看,資本市場體現出多點開花的局面。
5、資本促進產業資源整合趨勢
從投資標的統計來看,產業資本更加傾向于助力新能源細分上下游行業間的整合,以構筑市場壁壘。今年以來,二級市場上有以增資并購案例打造了在上游鋰礦、鋰電池制造等多個領域的行業巨頭。

根據投資者預期,隨著行業內競爭格局形成,產業逐漸成熟,電池材料、上游礦產等領域的標的估值范圍將進一步收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