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市場份額僅為2% 自主變速器面臨突圍難題
“中國的汽車工業的當下最薄弱的部分是變速器,特別是自動變速器。”近日,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副會長,自主汽車分會會長李慶文在首屆“龍蟠杯”2016中國汽車十佳變速器評選啟動新聞發布會上指出。
這一說法得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控制與工程學院的教授徐向陽和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主任安慶衡等多位專家的認同。目前,我國乘用車年銷量已經突破2100萬輛,不過之前有數據顯示,裝配自主自動變速器的車輛年配套量僅有5%。徐向陽更是在會上透露:“2015年我國自動變速器市場規模是1000萬臺,而自主在其中所占份額僅為2%。”
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變速器市場,中國自主自動變速器所占份額如此之低,成為業內一個尷尬的現狀。李慶文認為:“中國的汽車工業,其市場瓶頸、產品開發的瓶頸,以及和跨國公司競爭的短版都在于自主變速器。但同時,變速器是智能網聯汽車的基礎,沒有自動變速器,自動駕駛、無人駕駛就無從談起。對于新能源汽車而言,變速器已經成為混合動力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
在新能源車、自動駕駛發展的浪潮下,很多中國汽車企業已經投入到自動變速器的研發生產中。據安慶衡介紹:“中國自主變速器在上個世紀80年代國內的專家就開始著手研究,全國性的研發是在本世紀初開始的,主要由吉利、奇瑞等帶頭研發。目前,國內變速器產業多條技術路線在共同發展,AT(液力自動變速器)、AMT(自動離合手動變速器)、DCT(雙離合變速器)、CVT(無級變速器)都有企業在研發。”
國內企業中,盛瑞、吉利、東安動力、奇瑞在AT技術上尋求發展。早期,奇瑞自主研發了4AT與自家的小型車裝配,吉利也開發了液壓的4AT。在2007年涉足自動變速器領域的盛瑞開發出了13AT變速器。2010年安東動力引入三菱技術后,生產出了 4AT變速器。
奇瑞和湖南江麓容大涉足另一個自動變速器CVT的研究。目前,奇瑞大部分自動擋車型配備了具有自主產權的CVT變速器。安慶衡稱:“2015年湖南研發了5000臺CVT變速器,雖然是5000臺,但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DCT近年來在中國發展勢頭較好。2011年下半年,比亞迪開始宣布它們第一臺雙離合變速器投產下線,比亞迪、上汽、江淮、吉利、長城都投入了DCT的研發。業內人士認為,眾多車企投入到DCT的研發之中,是因為他們普遍認為DCT是未來自動變速器產業的主流產品。DCT傳動效率高、可配裝發動機的范圍相對較大,不過其也有著離合器控制精度和控制策略問題、大負荷工況下離合器溫度過高產生安全隱患、軟件開發及測試不完整等問題,這些問題是對我國自主研發DCT產業的考驗。
中國汽車自主變速器創新研究的秘書長李盛其認為,商用車領域是中國自主自動變速器的一大藍海。他表示:“在大中型商用車領域,載貨車的自動變速器搭載的非常低。”
中國自主自動變速器目前依然處在發展初期,面對國外品牌控制中國95%的變速器市場的嚴峻現實,安慶衡建議:“下一步我們應該抓住重點,來提高變速器的水平,打通自主品牌的技術瓶頸,現在這個自主品牌固然我們在發展,但是我們應該承認差距。同時應該集全行業的力量來發展自動變器,國家應該加大投入,全國各個變速器的企業應該聯手,應該真正合作把變速器搞上去。”李盛其預測:“中國變速器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應該是輕量化、高效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