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后瓶頸未破行業洗牌臨近 平行進口車好買不好修
一向被業內看好的平行進口業務,正遭遇生存危機。近日,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今年平行進口車的進口數量為去年的8倍多。然而,面對平行進口車的放開,競爭開始加劇,部分平行進口車商不敢冒然加大投入,行業生存局面也面臨洗牌。
業內人士認為,盡管有政策的扶持,但在競爭初期,經銷商可以依靠價格優勢站穩腳。而市場放開后,價格戰帶來的優勢縮水、售后服務差異、國際匯率變化等風險,已經成為制約平行進口車發展的重要因素。
平行進口汽車是指未經品牌廠商授權,貿易商從海外市場購買,并引入中國市場進行銷售的汽車。由于進口地不同,可分為“美規車”、“中東版車”等,以區別于授權渠道銷售的“中規車”。此前,平行進口車因未得到廠家的授權,在市場上一直處于“灰色身份”,直到國家工商總局取消汽車品牌備案制,平行進口車開始迎來了爆發。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9月平行進口汽車試點企業進口汽車3.9萬輛,為去年全年的8倍多。北京商報記者在北京北辰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調查發現,自2015年初開始試點汽車平行進口項目以來,平行進口車的保有量有了較為明顯的提升。一家平行進口汽車銷售公司的銷售人員稱,今年總體講北京的平行進口汽車行業較為景氣,他所在的平行進口汽車銷售公司平均月銷車50輛,處于平行進口車經銷商中較好的水平。
9月北京市場上進口車銷量同樣呈快速增長趨勢。雖然進口車1-9月累計銷量36785輛,同比下降22.12%,但9月北京進口車交易4950輛,同比上升9.27%,環比增長15.12%,進口車交易量占新車銷售總量的12.41%。
不過,平行進口車的發展或許并沒有預期得那么理想。在國機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高級經理王存看來,開展平行進口車業務存在利空因素,隨著平行進口車商的增多,平行進口車“價格差”的優勢會被減弱,從中長期來看,平行進口車占進口車整體的市場份額會下降至7%左右。
北京商報記者發現,今年上半年共58家進口商有平行進口記錄,其中進口量1000輛以上的進口商有9家,共進口35662輛,隨著相關部門的放開,目前累計認定的汽車平行進口試點企業和平臺數量已達78家,經銷商已多達800多家。一位熟悉平行進口車行業的業內人士稱,今年進口量的增長,更多貢獻來自于新加入平行進口車銷售業務的經銷商。
與此同時,平行進口車最大的優勢是價格便宜,產品價格比正常進口車價格低15%-20%,但質保問題一直困擾著車主和經銷商。汽車市場專家顏景輝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雖然部分品牌已經開始提供聯保服務,但需要車主繳納一定的費用,這無疑讓價格優勢蕩然無存。“平行進口車的銷售市場還屬于以新車銷售利潤為主的競爭態勢,缺乏售后服務意識,因此,消費者在選擇經銷商時,只能根據口碑而定。”顏景輝說。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國內多個平行進口試點區已經有進口供應商企業退出的現象發生。顏景輝表示,對于汽車市場而言,競爭下永遠都會有被淘汰者,而平行進口車也面臨著洗牌壓力。從平行進口車的進口商情況看,目前生存較好的進口商都是依托經銷商集團的企業,這些不僅提供完善的售后保障,而且有充足的資金儲備和抗風險能力。“當下前15位進口商集中度為90%以上,集中度較2015年的80.1%提升明顯,未來仍會有提升的可能。”顏景輝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