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指南》出臺前夜 汽車業反壟斷即將開出新罰單
沉寂了一年多的汽車業反壟斷在年底又掀波瀾。
繼奔馳、奧迪、克萊斯勒、東風日產等汽車廠商相繼收到國家發改委開出的反壟斷罰單后,“今年年底之前會再對一個企業作出處罰。”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副局長盧延純,于近期舉行的中國進口車高層論壇上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現在正在走處罰程序。”
不僅如此,據盧延純介紹,已于今年3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的《關于汽車業的反壟斷指南》,后期又進行了修改。“目前起草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后續的上報工作正在進行中,并將盡快進入實施階段。”
一場席卷汽車整車、零配件、經銷商乃至二手車行業的反壟斷風波再度掀起,而這一次次反壟斷調查的初衷,是希望換來一個競爭更加充分、經營更加合規、市場更加開放的良好環境。
讓子彈再飛一會
盡管盧延純并未透露年底前即將開出的罰單具體指向誰家,不過卻明確表示:“我們重點關注汽車經銷和售后市場的縱向壟斷問題。”
在這一最新罰單出爐之前,發改委已經對多家汽車企業進行了相應處罰。最近的一次反壟斷處罰是去年9月向東風日產開出的罰單。根據彼時廣東省發改委對東風日產汽車壟斷案作出的行政處罰,東風日產汽車銷售公司被罰款1.233億元,其廣州地區17家經銷商被罰款1912萬元,兩方合計處罰1.4242億元。
東風日產之后,反壟斷風波似乎逐漸平息。“有人說反壟斷搞一下一陣風,處罰兩家就沒事了。我可以負責任肯定地講不是這樣。”盧延純直言,“我已經和企業講過,如果之前的企業出現這樣的問題被處罰,繼續出現這樣的問題若不被處罰,執法的公平性何在。”
在東風日產之前,由于違反壟斷法被處罰的整車企業還包括奧迪、克萊斯勒以及奔馳。其中,奔馳公司被江蘇省物價局認定價格壟斷,罰款3.5億元,并對部分經銷商罰款786.9萬元。而3.57億元的金額,也成為中國汽車反壟斷處罰史上單品牌最高罰單。此外,奧迪被罰2.4858億元,克萊斯勒被罰3168.20萬元。
除了整車企業,中國反壟斷部門去年還對日本12家零部件及軸承企業開出12.35億元的罰單。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汽車業反壟斷已經開出20多億的罰單。盧延純表示,“罰款并非執法目的,反壟斷局執法所追求的目標是讓市場競爭更加充分,令消費者利益得到更好保證,讓經營行為更加合規,促進市場的進一步開放。”
“我們要促進反壟斷的常態化,存在問題的企業不要有任何僥幸。”顯然,汽車行業的反壟斷有助于建立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在盧延純看來,汽車行業反壟斷涉及到消費者的利益,保證汽車從生產、銷售、售后到二手車流通、汽車金融,對整個汽車產業鏈條的良性運轉都有重要意義。
《指南》將落地
而作為汽車業反壟斷的利器,《汽車反壟斷指南》也將正式出臺。
今年3月23日,發改委公布了《關于汽車業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當時的征求意見稿不僅闡明了汽車生命周期中涉及價格、區域銷售、售后服務、二手車等領域的橫向和縱向壟斷概念,并以實務舉例,明晰了部分壟斷和可被豁免的情形,劃定了紅線。
“主要是在總結過去執法經驗的基礎上,借鑒國外反壟斷的一些經驗,大量征求了汽車產業上下中游消費者代表、專家學者的意見,基本思路就是開門起草。”盧延純說,“在征求意見稿公布后,根據收集的意見,我們又對《指南》進行了修改。目前,《指南》起草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后續的上報工作正在進行中。”
在盧延純看來,汽車行業之所以作為反壟斷重點,不僅因為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與消費者的利益密切相關,更為重要的是目前汽車市場的競爭不盡如人意。
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汽車銷售額達到2.2萬億元,占社會商品零售額的13%。與此同時,2015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了1.72億輛,僅次于美國居于世界第二。但是,“目前汽車銷售中,縱向價格限制問題依然嚴重,特別是汽車零整比高,配件銷售和售后服務價格高,隱性消費多。”盧延純認為,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當前售后市場相對封閉和鎖定價格高導致汽車供應商對經銷商從采購設備到終端價格層層把控。這也是反壟斷的重點所在。“汽車業的公平競爭對經濟增長、就業、科技創新、環境保護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盧延純說。
二手車亦是重點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整車廠商及汽車零配件廠商,盧延純特意強調了二手車流通環節的壟斷問題。“尤其在二手車市場,二手車限遷的問題值得關注。”
今年3月,二手車限遷問題不僅寫進了發改委的《關于汽車業的反壟斷指南》,國務院辦公廳更是發布《關于促進二手車便利交易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國八條”),并要求已經實施限制二手車遷入政策的地方在2016年5月底前予以取消。困擾二手車行業發展的限遷問題似乎已在政策層面得到化解。
不過,目前二手車的限遷問題在現實執行層面可謂喜憂參半。
“截至目前,已有14個省區市共計183個城市執行了‘國八條’。其中,能夠百分之百執行‘國八條’精神的有12個省區,159個城市。”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秘書長肖政三向本報記者表示,仍然有一些省市拉了后腿。“目前仍有兩個省未執行解禁‘限遷’政策,規定遷入其省內的二手車須達到‘國四’排放標準以上。”
在肖政三看來,限遷政策同樣是制約二手車交易的主要因素。相關數據顯示,今年10月,全國二手車市場交易量為88.51萬輛,交易量環比下降0.89%,月度同比增長22.89%。交易額509.55 億元,環比下降 10.59%。截至10月,二手車累計交易量為827.70萬輛,累計同比增長9.57%。雖然處于增長態勢,但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不過,隨著《關于汽車業的反壟斷指南》的即將發布,困擾二手車流通領域的限遷問題將得到進一步破冰。“如果地方政府出臺相關規章制度限制二手車流轉,那么將會觸犯《指南》中行政壟斷。這意味著,對于二手車地方限遷問題將有法可依。”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沈榮說。
隨著汽車行業反壟斷的常態化,無論是新車還是二手車交易市場,競爭環境都將得到進一步的凈化。這對于我國汽車產業的良性發展,無疑大有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