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車電商被指存先天缺陷 “行業前二甲”聯合或為贏利之道

“9月開始,人人車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大撤退,覆蓋城市從8月的95城變成了現在的60城,包括營口、棗莊、蕪湖等城市在內的站點,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全部關閉……”
從11月上旬開始,多個自媒體發布了諸如《人人車員工爆料:從擴張到關站只有3個月?》《人人車關站潮:推倒的多米諾骨牌》《關站、裁員、降薪——人人車開始大撤退?》等言論,均提到了今年以來,二手車電商人人車大規模關站的情況,并對人人車的發展模式和前景提出了質疑。
“這是不實消息,是惡意造謠。”對此,人人車隨即發布了一份“辟謠聲明”,否認了大規模關站的情況,并表示將立即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撲朔迷離的“大規模撤店”傳言
公開資料顯示,人人車業務于2014年7月正式上線,致力于打造全新的二手車C2C(個人對個人)的交易模式,今年9月5日宣布完成1.5億美元D輪首筆融資。
今年3月,人人車在對外宣布“縱橫戰略”時曾提出“千城擴張”計劃,即平臺的橫向區域擴張,目標在兩年內覆蓋1000座城市,其中,今年底計劃覆蓋300座城市。
如今年底未到,卻出現了“人人車大規模關站”的消息。但法治周末記者注意到,在上述不同的文章中,人人車關閉的站點數量各不相同。那么人人車到底有沒有大規模撤店?撤店的數量又究竟是多少呢?
11月2日,法治周末記者聯系了人人車公關負責人。之后,對方給記者發來了一份“辟謠聲明”,作為對近期有關人人車消息的回應。
聲明表示:人人車從未大規模關閉城市分站,城市數量一直保持穩定;“作為一個快速成長中的創業公司,我們會綜合根據業務進展對極少數分站進行優化調整,完全屬于正常運營”。
法治周末記者注意到,8月份,人人車在發布會上分享的最新業務數據顯示,已經在全國范圍內開通95座城市。
但在8月25日,《北京商報》報道顯示,根據人人車官網上的可選服務城市僅有64座。對此,人人車方面表示,在公司城市布局中,有31座城市為衛星城市,因為城市車源較少沒有單獨提出,但95座城市的布局數據是真實的。不過對于哪些是31座衛星城市,人人車未作出詳細說明。
而截至12月5日記者發稿時,人人車官網上的可選服務城市為56座,距離8月25日的64座,其站點數量又少了8座。
不過人人車的公關負責人向法治周末記者解釋稱,這是人人車根據業務進展對極少數分站進行優化調整,完全屬于正常運營,“有的站點沒在線不是說它不運營了,它可能處在優化調整之中,之后也可能會重新上線。”上述相關負責人表示。
距離年底還有20多天,“年底計劃覆蓋300座城市”的目標,如何實現?
人人車稱“直營模式”不會更改
此外,在《關站、裁員、降薪——人人車開始大撤退?》一文中,作者王長勝還指出人人車開始推行加盟模式,文中稱“人人車已經基本完成了‘加盟商系統的開發’,經過一段時間的測試之后,將在很多城市將目前的‘直營模式’為‘加盟模式’”。
對此,人人網在“辟謠聲明”中表示,人人車從未有轉型加盟商模式的計劃,未來也會一直堅持城市直營模式,“2015年,為探索二手車C2C發展模式,在廈門等個別城市試點了代理模式,為未來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但沒有進一步擴展代理商的計劃”。
最后,聲明還表示,“此次發布人人車關站謠言的某些自媒體,已經淪為友商專用的造謠抹黑工具,我們對此深感失望,也將立即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為此,法治周末記者聯系了王長勝,對方表示所寫內容均屬實,并非造謠;目前也并未收到來自人人車方面的律師函等。
瓜子二手車也被傳裁員
事實上,法治周末記者注意到,除了人人車被曝出關站、裁員的消息外,其競爭對手——瓜子二手車直賣網,在上半年也屢屢傳出裁員、縮減規模的消息。
除了這兩家宣稱C2C模式的二手車電商網站,今年6月30日,B2B二手車電商車易拍也宣布,自7月1日起撤站裁員。其創始人楊雪劍直言,去年“盲目快速”擴張,投入過大,所以選擇關閉部分分公司。他還認為,這個行業太浮躁,大家都在玩命燒錢,非常不健康。
“二手車電商一直在燒錢,宣稱專注于C2C模式的人人車也不例外,線下站點的大力擴建、廣告車輪戰的巨額投入……從2015年初掀起的二手車電商大戰,實際上就是燒錢的戰爭。”產業觀察家梁振鵬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雖然目前二手車電商開始縮減規模,并且還沒有找到好的盈利模式。”梁振鵬認為,所有二手車電商目前都進入到了寒冬。
行業盈利模式有缺陷
法治周末記者統計發現,人人車從A輪到D輪融資,其對外宣稱的融資額分別為500萬美元、2000萬美元、8500萬美元、1.5億美元;對外宣布融資的時間點分別為2014年4月、2014年12月、2015年8月、2016年9月。其中,D輪融資的消息早在今年2月就已傳出,但人人車卻一直沒有公開融資計劃,于是不少市場人士紛紛猜測其D輪融資進行困難。
業內人士認為,除了資本市場的冷淡外,人人車無法找到盈利模式才是致命的。不過人人車在“辟謠聲明”中表示,今年以來,人人車在保持交易規模穩步增長的前提下,通過持續提升運營效率,適度控制擴張節奏,不斷推出增值服務,在剛剛過去的11月份,已經率先實現整體正毛利。
但長期關注二手車電商領域的王錚(化名)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在人人車C2C的模式中,依靠大量廣告帶來的流量轉化率僅有萬分之幾,如果算上運營成本和交易補貼,成交的每一單生意背后都是高昂的成本。
而目前人人車對買戶的收費主要集中在服務費上。根據其定價,服務費為車價的3%,最低2500元。除此之外,人人車還推出養護套餐供買家自由選擇,這些養護套餐的價格多在1500元至2500元之前。
“成交一單所付出的成本遠高于其獲得的服務費等費用。”王錚表示,靠包辦所有業務的二手車電商平臺,隨著規模擴張的后勁逐漸減弱,業務增長數字將放緩、資金消耗加速,經營風險大,其盈利模式本身就是存在缺陷的。
今年5月25日,《北京商報》報道稱,宣稱“個人車主賣給個人買家,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人人車平臺上混入了車商,導致C2C模式變味,成了B2C(商家對個人)。
分析人士認為,從模式上來看,C2C模式的二手車電商在車源、交易規模、用戶數量等方面,相較于B2B(商家對商家)或B2C模式具有更大的局限,因此不排除堅持C2C模式的二手車電商加入B端發展的可能。
“二手車電商的模式之爭由來已久,C2C、B2B、B2C,到底哪種是二手車電商的出路,目前沒有論斷。但是人人車的業務已經不僅僅是C2C模式了,甚至可以說是C2B2C模式。”王長勝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未來將結束燒錢走向合并
梁振鵬指出,除了電商對于模式的選擇之外,目前二手車市場上最大的問題還在于:沒有專業的第三方檢測鑒定機構,來對二手車的車況信息進行鑒定。
不過,12月1日,國內首個二手車服務認證標準:《二手車鑒定評估及其電子商務交易服務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日前已正式通過國家認監委備案,這也意味著二手車交易中最為關鍵的檢測環節有了公開可查的“身份證”。
“這說明,二手車電商的檢測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已經得到了重視,未來或將得到徹底的解決,但眼下看來,依然無法改變相當一部分買家對二手車電商不信任的態度。”梁振鵬說。
但王長勝認為,在資本寒冬尚未結束之際,包括人人車在內的二手車電商們眼下最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足夠優質的資源,沿著正確的方向堅持下去,而不是在尚未完成鋪墊的時候盲目擴張、盲目轉型。
他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未來二手車電商必將結束燒錢戰爭,各平臺從各自為戰走上合并之路,人人車和瓜子二手車直賣網合并的可能性非常大。
“不合并的話,還是燒錢競爭。最后一定是像滴滴Uber一樣,巨頭聯手,這樣整個行業才能開始盈利之路。”王長勝告訴法治周末記者,還有另一種可能,就是某家二手車電商被一家大公司收購,像易到被樂視收購一樣,成為大公司的一環。
而產業觀察家洪仕斌則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所有靠燒錢吸引用戶的企業行為都不會長久。“商業的本質是盈利,不管什么領域,最終都要回歸商業本質。每一個領域發展到最后,一定是巨頭聯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