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又開始不走尋常路,為自己收購了一個“大腦”
周一Uber 宣稱,它已收購人工智能研究創業公司 GI(Geometric Intelligence)—— 這家出行巨頭成為了繼谷歌、亞馬遜、Facebook 和蘋果之后,另一家向 AI 公司轉型的互聯網公司。
GI 成立于 2014 年,總部位于紐約。現在,這家創業公司15名員工將遷往 Uber 總部所在的舊金山,組成 Uber AI 實驗室,致力于前沿的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研究。而 GI 的兩位主要創始人 Gary Marcus 與 Zoubin Ghahramani 被任命為這一內部研究部門的聯合董事。
此前 Uber 的人工智能布局一直緊密圍繞著無人駕駛展開,Uber 已在無人駕駛汽車和卡車領域投入了巨資,先是在匹茲堡成立了無人駕駛汽車的實驗室,隨后又收購了舊金山一家無人駕駛汽車公司 Otto。
這些投資都產生了驚人的效果,今年 9 月,Uber 無人車在匹茲堡正式上路測試,10 月,Uber 完成了全球首次無人駕駛卡車送貨,將 5 萬瓶百威啤酒從科羅拉多州柯林斯堡市運送到了距離 120 英里外的科泉市。
但發展可靠的無人駕駛汽車還需要更扎實的 AI 技術支撐。而 Uber 自認為還處于人工智能研究非常初級的階段,這也是它希望改變的。
和之前的幾次動作相比,這次 Uber 通過收購 GI 來筑建的這座人工智能實驗室,其探索技術的廣度,遠遠超越了眼下的無人駕駛汽車。如果類比的話,這個 AI 實驗室之于 Uber,相當于谷歌大腦之于谷歌,FAIR 實驗室之于 Facebook,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無人駕駛汽車無疑是 Uber AI 實驗室關注的焦點。但除此之外,GI的Gary Marcus告訴 BBC,未來這個實驗室將用 AI 解決 Uber 運營中遇到的方方面面的問題——提高到達時間的準確性,提高 UberPool 的匹配度,甚至制造可以飛的汽車。(注:Gary Marcus 是人工智能領域中的知名人物,又是紐約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他經常對 AI 領域中過度依賴數據的操作方式加以批判,在行業中頻頻引發爭議和討論。)
而Uber 之所以會選中這家公司,正是看中了 GI 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前瞻性。
GI 的口號是“重新定義機器學習的邊界”。在人工智能實現路徑上,GI 并不只是依賴于深度學習,它聯合了一批數據科學家,可以通過多種技術研究人工智能,其中包括貝葉斯邏輯、進化計算等。近幾年,麻省理工學院、紐約大學和多倫多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也一直在研究這些前沿的人工智能理論,并且取得了一些突破。
Marcus 博士這樣解釋他的哲學思考:“不再是通過喂養大量的數據去訓練機器思考,假使我們能夠通過一個、甚至單一的案例,讓計算機通過‘外推’去理解一個套規則,像人類一樣擁有思考和學習的能力,將會發生什么?“
他舉了一個例子:你可能有足夠多的信息來預測早上 9 點的道路上會發生什么,但如果是下午 2 點,數據不夠充分,這時候該怎樣預測呢?
用更少的數據解決這種臨界狀況,正是 GI 團隊所擅長的。Marcus 說,未來會證明,無論是對 Uber 當前的業務,還是對長期的研究項目來說,這種路徑都是極為有效的。
正如亞馬遜從一家網上書城蛻變為云計算市場的佼佼者,Uber 也正在把業務觸角從打車延展向無人駕駛汽車、機器學習甚至飛行汽車等多個領域,而擁有了 Uber AI 實驗室這一大腦,無疑是保證其技術研發能力的關鍵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