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現代經銷商集體“退網”達成和解,每家獲賠數百萬
進口現代經銷商退網“大戰”終于告一段落。澎湃新聞最新了解到,目前現代中國方面已經和國內的進口經銷商達成了和解協議,全國40余家進口現代經銷商基本上將集體退網。
今年6月下旬,澎湃新聞在《進口現代經銷商竟“無車可賣”,部分已考慮換品牌經營》率先報道了進口現代經銷商無車可賣意欲退網一事。當時,一些進口現代經銷商透露,由于主機廠不提供貨源,進口車型賣一輛虧一輛,已經到了入不敷出、無車可賣的地步。據一位湖北經銷商反映,由于從去年年底開始,進口現代逆勢上調了車價,致使銷量銳減。經銷商壓力增大,只能靠售后維持運營,完全沒有盈利。在賠錢又沒車的情況下,30余家進口現代經銷商無奈聯合起來,向現代中國方面討要說法。
這一事件隨后不斷發酵,現代中國方面終于在年底前和全國所有的經銷商達成協議,同意退網,并根據各家門店規模進行一定金額的補償。至于補償具體金額,經銷商表示各家情況不同,基于和現代中國方面的保密協議,不方便透露。

韓國首爾現代汽車經銷店 視覺中國 資料
“說實話對于這樣所謂的‘補償’我們也并不滿意,但是至少能夠在年前順利退網,我們的訴求也得到了滿足,每家拿上幾百萬,也算是一點心理安慰。快過年了,大家都想把這事解決完。”上海一家經銷店經理向記者坦言。
北京的一家經銷商店總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進口渠道的現代車型已經沒有了,店里也停止供車。但澎湃新聞從內部人士處了解到,進口現代經銷商集體退網后,進口現代的車型并不會在華停售。“只是換一種形式,不排除利用合資公司的渠道進行銷售。”華中一家經銷商集團總經理分析,進口車的現代中國的整車事業部會進行調整,不排除和北京現代并網銷售。
中國已經成為現代在全球的最大市場。11月份,現代汽車集團在華乘用車銷量(不含進口車)達到20.65萬輛,同比增長15%,占現代全球總銷量的近一半,因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現代絕不可能放棄進口車型在華市場,只是會進行渠道變革。
事實上,現代汽車停止供車、勸退經銷商有其在華經營戰略上的考量。今年6月份,現代汽車將北京現代汽車和海外營業本部旗下中國事業部,均劃歸到負責管理在華業務的中國事業本部。韓國現代汽車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其營業利潤為1.0681萬億韓元(折合人民幣61.94億元),同比下降29.0%,創下2010年以來最低記錄。截至今年第三季度,現代汽車已經連續11個季度利潤下滑。財報警示,現代接下來的經營狀況會更加艱難,分析師也預計,現代的盈利將會繼續下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