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開啟商用車板塊新格局

2016年12月17日,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集團”)和依維柯商用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依維柯”)聯合發布聲明稱,由上汽集團和依維柯以50:50等比投資的南京依維柯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維柯”),今后將專注于依維柯品牌的經營。躍進品牌從南維柯分離并入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大通”),坊間傳言最終被證實。
與該聲明同時發布的還有上汽依維柯紅巖商用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紅巖”)股權變更的通知。上汽集團通過增資擴股,將在上汽的股份提高到53.92%,成為絕對控股公司。
至此,上汽集團正式對外揭開整合商用車板塊的面紗,開啟全新的發展征程。
■分分合合又幾度 塵埃落定開新篇
“商用車板塊業務的調整,從‘十二五’到‘十三五’,上汽商用車有較大的戰略調整和結構調整。最大的調整是在‘十二五’期間。‘十二五’之前,商用車企業是以合資企業的業務為主;‘十二五’之后我們更多的是依靠上汽集團的力量來做商用車業務,這是策略和戰略的調整,以應對商用車市場用戶群體快速變化的需求。”日前,上海集團副總裁藍青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整合躍進業務、增資上汽紅巖,對上汽集團‘十三五’規劃至關重要。此次重組將有助于上汽集團完善商用車產品線,促進資源整合,獲取規模效應,推動2020年商用車業務目標的實現。”
這已經不是上汽集團第一次提及商用車板塊的規劃了。此前,上汽集團原總裁胡茂元曾表示,上汽集團在“十二五”期間的商用車產銷量要達到50萬輛。1月4日上汽集團公布的產銷數據顯示,2016年上汽集團全年銷售整車648.89萬輛。其中,上汽大通4.61萬輛,上汽紅巖1.6萬輛,南維柯7.58萬輛,上海申沃0.2萬輛,上汽集團旗下四家商用車公司共銷售13.99萬輛。
相比2015年四家商用車公司不足13萬輛的銷量,2016年增加了1萬輛的銷量,但與648.89萬輛的整體銷量相比,四家商用車公司13.99萬輛的銷量僅占2.2%的份額。在乘用車領域,上汽集團優勢明顯;在商用車領域優勢則略顯不足。而隨著上汽集團商用車板塊的調整,這種狀況有望大幅改觀。
據藍青松介紹,做大做強商用車板塊是上汽集團“十三五”規劃中的重要內容。早在2014年下半年,上汽集團就開始對商用車業務板塊全面梳理和布局,并進行一系列人事調整。有業內人士評論稱,上汽集團此次通過股權調整和業務梳理,對旗下的輕卡和重卡等商用車業務進行整合,除了完善產品線、資源整合外,同時使其在“十二五”期間已經布局的重型、輕型發動機產品得到更好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將擺脫過去在合資公司中遇到的各種掣肘,實現了對業務未來發展的絕對話語權。在“大通速度”的示范作用下,有望創造新一輪“躍進速度”、“紅巖速度”。
■躍進作別南維柯 紅巖增資成自主
對于調整后的上汽集團將以何種舉措支持商用車板塊未來的發展?藍青松指出,為上汽紅巖、躍進提供資金對上汽集團來說不是問題,每年僅分紅就有150億元,只要業務計劃能夠支撐市場,有市場需求的產品,上汽集團會像支持上汽大通一樣支持躍進和上汽紅巖。
“此外,上汽集團商用車技術中心在服務好上汽大通的同時,也會支持躍進和上汽紅巖,比如在新能源產品的開發方面提供技術支持。同時,上柴將會是上汽大通、躍進和上汽紅巖柴油發動機的主要供應來源,汽油發動機是集團乘用車公司資源共享,變速器布局在‘十三五’期間也會優化。”藍青松說。
擁有59年歷史的躍進品牌,曾生產了新中國第一代輕型卡車,也曾位居國內輕卡銷量首位。2006年,躍進汽車并入南京依維柯;2007年,上汽與南汽整合,南京依維柯也改名為上汽南京依維柯。隨后的這段時間中,躍進品牌的發展步伐慢了下來。
躍進汽車為什么會從上升期跌至低落期?“一是缺乏自主供應鏈;二是決策慢;三是投入略顯不足。這三點問題主要反映在產品上。”上汽集團躍進項目組組長浦玉山表示,“針對這三個問題,第一,在上汽集團統一的資源調配下,將圍繞新產品重新打造上汽供應鏈,這是重中之重;第二,加速產品改進。雖然現在計劃還未實現,但我們會用時間來證明。目前,躍進占市場份額4.3%,處于行業第二陣營靠后位置。未來,躍進銷量將在2018年增長至第二陣營的前列,達到市場份額7%~8%左右,到2020年實現10%的目標,擠進第一陣營。”
與躍進一致,上汽紅巖也制定了自身發展目標。上汽依維柯紅巖商用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樓建平向記者表示,在上汽集團增資并控股后,上汽紅巖將在行業、客戶和市場領域實現全面突破。
上汽紅巖目前只占2.1%的市場份額,2017年計劃要超過3.7%,到2018年市場份額要達到5%。“今后,上汽集團將對上汽紅巖在各方面加大投入,幫助上汽紅巖提升市場占有率。這種支持,不僅體現在技術和產品研發投入方面,在品牌推廣方面,上汽紅巖也將會加大宣傳力度。”他說。
■大通架構日益優 資源共享成常態
上汽大通的發展歷程要比上汽紅巖和躍進更為順暢。從2011年10月新產品上市當月10輛車的銷量,到2016年6月上汽大通正式邁入輕客領域“10萬輛”銷量俱樂部,不到五年的時間便一次次刷新“大通速度”。而其在上汽集團商用車板塊的示范帶頭作用,從藍青松的言辭中也可窺見一斑,“上汽大通‘十三五’規劃原來是20萬輛,現在加上新批準的未來SUV的換代車型,將來的銷量計劃增加至30萬輛。未來SUV的換代車型將在2018年、2019年上市,上汽大通會真正在上汽集團商用車板塊發揮主力軍作用。”
不久前,上汽大通開始對公司內部的組織架構進行改革,分別成立SUV事業部和皮卡事業部。據藍青松介紹,上汽大通將從現有的矩陣式管理結構向網狀管理結構轉變,各車型事業部將負責產品的研發、生產、營銷等各個環節的業務,而其他業務部門將協助車型事業部完成各項工作。
雖然上汽大通在國內輕客市場已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但行業第一才是其目標。“現在市場占有率第一的競爭對手實施商用車戰略,上汽大通在2019年也將形成商用車戰略,在原有車型的基礎上加上未來SUV的換代車型和V80的換代車型。上汽大通的信心來自于對市場的把握以及產品的品牌價值,而最有價值的是用戶對上汽大通的信賴。此外,在上汽集團的支持下,上汽大通有能力在將來成為第一。”
在上汽大通進行內部調整的同時,躍進脫離南維柯,并以獨立事業部的形式加入上汽大通。據知情人士透露,雖然躍進目前隸屬于上汽大通,但從研發、采購、生產、市場營銷和銷售網絡、考核,躍進都是獨立運作,未來與大通之間的資源整合是必然的,肯定要實現資源共享。有意思的是,在日前舉行的上汽大通年會上,躍進和上汽紅巖的管理層成員都出現在現場,這也間接印證了上述人士的說法。
除了資源共享,藍青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新能源方面,上汽大通燃料電池、混電技術也會延續到躍進的產品上;智能駕駛技術會率先在上汽大通的產品上實現,再延續到躍進、上汽紅巖。通過資產和股權的整合形成整個業務體系的整合,企業承擔經營的主要責任,后臺產品開發、客戶資源、經銷商資源等方面,大通、躍進、紅巖都會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