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優!2017年北京新能源目錄備案細則
2017年1月23日,工信部發布了《2017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其中最新版目錄包括39個企業的185款新能源車型,其中155款源自于2016年的5批目錄。幾乎同時時間,北京市相關主管單位將對2016年推出的5個批次目錄中所有車企和車型,進行重新資格審驗。
由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協會牽頭,將負責申請進入2017年北京新能源汽車目錄的車企和車型的審核工作。目前全新目錄的審核的標準和細則正在討論與整理中。筆者率先從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協會獲悉,全新的目錄審核細則將重點突出“扶優”這一主旨。

在過去的幾年中,根據國家新能源汽車相關技術標準,制定的適合北京市(首都)特殊的交通和環保條件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被證明是正確的。尤其是在2016年國家徹查存在“騙補”的車廠、技術指標不高的車型,均沒有進入北京市場。
在2017年即將推行的全新目錄中,將參審車廠的產品技術、安全以及服務層面進行重點審核。
1、技術:
堅持純電動汽車在北京新能源市場的推廣,準入具備相當技術的車廠的純電動汽車產品。
2、安全:
在產品安全層面,將成為全新目錄備案重點審核方向。對整車安全、動力電池安全性的檢驗標準將會更高更嚴格。
3、服務:
為了應對新能源汽車銷量猛增的勢頭,對車廠在北京設立的4S店(服務站)的技術維修資格、技術維修實力,以及廠家層面的應急事故保障能力進行全面考核。并要求進入北京市場的新能源車廠擁有完整的動力電池回收、處理或再利用的可行方案。
截止2016年底,共有38家車廠、130款車型獲準進入北京市場。歷年至今,在北京市場累計售出新能源汽車10萬余臺。此次新的目錄備案細則出臺,不僅是要公示合格的車廠以及合格車型,更要公布不合格的車廠、車型以及不合格原因。對參審車廠的歷史誠信表現(如服務投訴次數、服務投訴內容、解決問題是否及時、是否由客戶投訴、是否由監控平臺發現、是否由廠家自行申報),納入目錄備案考核中。對達不到進入北京市場標準,堅決不予批準。對于申請進入北京新能源市場的全新車型,更要考量其技術狀態,在非北京地區的銷售表現納入考核范圍。一旦發現,進入了目錄,但存在重大技術隱患、或引發重大事故的車型,將給予車型或廠家退出目錄的懲罰機制。
未來,將會在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協會網站設立客戶投訴窗口。為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用戶設立一個行之有效的投訴渠道。協會還將協同合作單位,對通過審核的車廠、服務站點進行抽查或定期檢查,并對其服務體系進行重點監督。
筆者有話說:
200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開始落地;
201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嶄露頭角;
2013年,眾多車廠接連推出第一代新能源汽車;
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及全產業鏈政策推廣開始;
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將有售前市場逐步轉入售后市場;
在過去的2年中,筆者不僅要對新車型進行長測,更要對實際客戶使用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報道,并跟蹤廠家處理故障的速度和結果。不難發現,技術層面的故障并非不能解決。反而是在廠家之下授權就建立的服務體系出現了“態度”問題。
這一“態度”引發的服務問題,一旦處理不好,不僅對實際客戶使用感受造成負作用,更對廠家的口碑傳播,甚至不利于整個新能源市場的良性發展。
此次,即將出臺的2017年北京新能源目錄備案,將對廠家層面、授權服務站的服務質量和服務能力進行重點審核。這無形中,給希望進入北京市場的廠家戴上了一個“緊箍咒”。遵守規則的廠家將會持續發展,不遵守規則的廠家將會被踢出局。
這不僅對北京市新能源汽車消費者負責,更是對整個市場良性發展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