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輪胎贏了!抗辯過程曲折艱苦
如果沒有一群人連續多天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中國的卡客車輪胎“雙反”案,或許不會得到這么好的結果。
當地時間2月22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宣布,從中國進口的卡客車輪胎,沒有對美國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或損害威脅。
至此,美國對華卡客車輪胎“雙反”調查一案,中方取得完勝。

艱難的無損害抗辯
此前,美國商務部就該案發布終裁結果,中國企業被裁定高額反傾銷和反補貼稅率。
有半鋼胎“雙反”結果的前車之鑒,對這次卡客車輪胎“雙反”,大多數中國輪胎企業沒抱獲勝的幻想。
不過有這么一群人,始終在為這個案子鼓與呼。
他們是由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牽頭組成的中方應訴團隊。
參與該案的一名中方律師向輪胎世界網表示,此次“雙反”案件,調查時間拖得很長,從一開始,中方律師團就一直在商協會主導下,做無損害抗辯。
今年1月22-26日,在該案的最后緊要關頭,五礦進出口商會副會長于毅率團赴美,參加ITC損害抗辯終裁階段聽證會。
參加這次聽證會的中方代表團,一邊埋首浩繁的卷宗,一邊與國內產業進行數據交流、案情分析,每天都干得相當辛苦。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技術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芳參加了這次聽證會。她說:“代表團3天72小時在美活動,每天僅休息3到4個小時,有時都分不清是白天還是黑夜。”
這次聽證會后,正值春節期間,中方律師和商會、協會并沒有停歇,按時完成并提交了ITC聽證會后書狀答辯,長達401頁。
此后,中方律師針對聽證會中各位委員提出的問題,匯總各企業的答復進行再次抗辯。
2月14日,ITC發布工作層報告,中方于2月16日前再次提交了評論意見。
中國輪胎逃過一劫
時間終于到了投票日:2月22日。
這一天,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投票人共有5人。其中,兩人投了肯定票;3人投了否定票。
最終結果為3:2,中方的無損害抗辯取得徹底勝利。
據輪胎世界網了解,依據這個結果,美國商務部不會對中國卡客車輪胎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
投票結果出來后,劉芳激動地半夜發消息說:“窮盡所有的語言,也想不出個中的艱辛該如何表達。哪怕沒有結果,也要拼盡全力,這樣才對得起企業的信任。”
據輪胎世界網了解,這個案件的勝利,讓中國輪胎暫時逃過一劫。
在中國半鋼胎出口前十位國家中,除了美國,還有歐盟、澳大利亞、加拿大等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但全鋼胎除了美國,主要出口國家是中東、南美等經濟比較落后的地方。
中橡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徐文英曾向輪胎世界網表示,如果這次美國“雙反”抗辯失敗,中國需要出口消化的卡客車輪胎,沒有市場可以轉移。這對中國輪胎業的影響非常大。
過去,ITC極少做出否定裁定。在一些行業人士看來,這次中國卡客車輪胎“雙反”大獲全勝“實在有些意外”。
對于中國輪胎的勝訴結果,請求此次“雙反”調查的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SW),則顯得大失所望。
其主席利奧·杰拉德(Leo Gerard)在聲明中直指:“ITC的委員們犯了大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