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汽車強國第一陣營進發

日前發布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十年之后我國要邁入世界汽車強國行列,由此引發了有關汽車強國建設的系列思考。汽車強國的標準是什么?我們是否具備建設汽車強國的條件?十年的時間能否如期達成目標?為了完成目標我們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汽車強國的標準是什么?
繼《中國制造2025》繪制汽車強國藍圖后,《規劃》也給出了汽車強國建設的一系列具體數字目標:到2020年,形成若干家超過1000億規模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到2025年,形成若干家進入全球前十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到2020年,中國品牌汽車逐步實現向發達國家出口。到2025年,中國品牌汽車在全球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到2020年,培育形成若干家進入世界前十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智能網聯汽車與國際同步發展。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骨干企業在全球的影響力和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智能網聯汽車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對于汽車強國的概念,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表示,汽車強國需要研發能力、核心技術體系建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各方面水平的提升,同時,產品質量、品牌影響力也都要處于第一陣營。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政研中心主任吳松泉分析稱,從主要汽車產業發達國家發展情況來看,汽車強國應該是分層次的,德國、日本、美國處于汽車強國的第一陣營,代表了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最高水平,是業內公認的汽車強國。韓國、法國、意大利等處于汽車強國的第二陣營,其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明顯低于第一陣營。相對而言,我國汽車產業的很多方面都有待提升。“綜合研究各汽車強國的汽車產業發展特點,我認為汽車強國有如下幾個標志:汽車產業在所在國地位突出,均是戰略性、支柱性產業;具有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開發研究),在很多方面支撐和引領世界汽車業及所在國的技術進步;國際化能力突出,具有若干個具備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世界級品牌,并占據全球市場的重要份額(特別是歐美市場),主要企業實現全球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具有堅實的零部件基礎,擁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裝備制造、材料等相關支撐工業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具備良好的制度環境,具有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科學高效的政府管理體系和行業監管體系。”吳松泉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
當前是建設汽車強國的最佳時期
“全球汽車產業生態正在重塑。”工信部裝備司在解讀《規劃》時表示,汽車的產品形態和生產方式在深度改革,產業重塑時恰是我們加速發展,建設汽車強國的最佳時期。
“建設汽車強國,首先必須具備一定的市場基礎,這是基本條件。”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主任安慶衡表示,我國已經連續8年位居全球新車銷量第一。以目前的發展看,未來5到10年我國汽車工業也有望保持中高速增長,建設汽車強國的基本條件具備了。
另外,吳松泉強調,當前,汽車產業加快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方向發展,產業生態正深刻變革,競爭格局全面重塑,而我國的國情和產業基礎完全有可能支撐我們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取得突破,尤其是自主品牌。首先,我國汽車產業規模大,市場前景依然廣闊,互聯網影響正不斷加深,服務型制造業正加快發展,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層出不窮,為自主品牌和建設創新型產業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條件和產業環境;其次,政府支持和產業界積極的努力,使得汽車行業技術、管理、營銷、文化、機制等創新不斷加快,涌現出來一大批創新成果和一批優秀的企業,創新、競爭型的發展環境正在形成;最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戰略部署,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制造強國戰略,加快體制機制改革,為產業變強創造了重要的制度條件。此外,制約汽車產業自主品牌發展的重要體制機制性障礙,如國企、稅制、地方保護、法制化等,隨著國家改革力度的加大,有望逐步得到解決。
自主品牌是實現汽車強國關鍵
短短十年時間能否如期完成汽車強國目標?吳松泉認為:“經過10年左右的努力,在產業發展質量方面我們應該可以達到第二陣營汽車強國的水平,但距離第一陣營仍會有一定差距。不過在部分領域,也許會達到或領先于第一陣營。”
在安慶衡看來,雖然任務很重,但是從當前汽車行業企業家的表現看,大家還是充滿信心的,尤其是自主品牌。正如苗圩所強調的,建設汽車強國核心要義是做大做強中國品牌汽車,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實現汽車強國建設的任務,關鍵還要看自主品牌。
“當前,我國自主品牌集體突圍的勢頭已經顯現。”安慶衡認為,國內消費者對自主品牌的認可度在不斷提升,國外市場對自主品牌的評價也呈現了上升勢頭。最近,英國某權威評估機構發布的2017全球汽車百強品牌價值榜單上,15個中國品牌入圍。“雖然相較奔馳、寶馬、大眾等老牌勁旅還有很大差距,但不可否認,我國自主品牌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安慶衡說。另外,吳松泉認為,當前,國家正在大力推進國企改革,其主要任務就是將國企打造成以自主品牌發展為核心、能夠適應市場競爭和產業變革形勢的真正的市場主體,無論是制度方面還是市場環境,自主品牌都迎來了最佳的發展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