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永鋒:中國商協會轉型刻不容緩

中汽聯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喬永鋒
商協會是介于政府與會員企業之間的民間社團組織,商協會可以辦單個會員企業辦不到的事情,可以干政府部門不便干的很多的事情。同時,商協會又是會員之間傳遞信息的平臺,團結合作、創業發展的平臺,維護行業整體利益,維護會員企業合法權益的平臺,也是規范市場、駕馭市場、培養和造就企業家隊伍的平臺。
為響應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聯合工作組的通知(國辦發〔2015〕53號)的要求,商協會需經歷從行政型到市場化、從經驗型到標準化、從粗放型到精細化、從業余型到職業化、從傳統型到互聯網化的轉變,才能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發展。中汽聯認為未來只靠會費生存的商協會將會徹底消亡,同時沒有金融服務功能的商協會也將缺乏核心競爭力。
商協會非盈利不等于不盈利。
商協會是非盈利組織, “非盈利”不等于不創收。它是允許你創收,更希望你盈 利,但是不能分紅,所以大家要正確理解“非盈利”。關于商協會的轉型,首先是傳統型的商協會要向現代轉型; 商會商會,無商不會,更應該突出商字,在商字上做足文章。其次是平臺型的商協會應該向商務型的商協會轉型; 這個“轉型”的特點,在于突出“經營”,主要經營三個東西:經營資源、經營人才、經營項目。最后是商協會要 實行“一會兩制”,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多個實體,設立培訓公司、投資公司、貿易公司等,走出像美國NAPA那樣“商會+實體”的成功路子。
商協會必須服務好政府。
商協會從會員企業的整體利益出發,向政府反映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要求,提出商會的建議,為政府決策提供準確及時、客觀而科學的依據,促使政府出臺有關政策和法規,使之不斷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真實需要。與此同時,隨著改革的深入發展,商協會也將逐步承擔部分行業管理的職能,協助政府做好市場調研,制訂行業發展規劃,促進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商協會應發揮群體優勢。
商協會可以推進會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實現商會內部資源共享、互通有無,促進合作共贏。同時引導會員企業增強市場意識、增效意識,創品牌、創名牌意識,幫助會員企業拓展市場、挖掘商機,形成優勢互補的商會內部產業鏈。帶有總部經濟性質的商會經濟,以及商協會組織自身為當地經濟發展的貢獻已得到各級政府的認可和重視。
商協會將逐漸走向國際。
按照國際經濟一體化的要求,會員企業參與國際貿易頻率日益增加,在國際貿易爭端、反對貿易壁壘方面,商協會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商協會在保護民族工業方面也能發揮重要作用,當國外來華企業對民族工業受到沖擊時,商協會可以出面自衛,通過行業準入標準來保護我們的民族工業。
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環境的不斷優化,政府職能的轉變,商協會的轉型也刻不容緩,中汽聯建議要把緊緊圍繞市場來為會員做好服務作為商協會的中心工作,不斷向政策、信息、經濟、貿易、投融資等一切有利于會員企業發展的方向轉變,只有把工作做到了實處,實實在在為會員辦實事、辦好事、辦成事,才能贏得會員的信賴與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