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沃納入吉利上市公司成謎 承諾7年無進展
時間久了總會讓人忘記一些事情,比如沃爾沃納入吉利集團上市公司吉利汽車的計劃。
7年之前的2010年,在收購瑞典豪華車企沃爾沃(乘用車)之后,吉利集團為沃爾沃項目未來的運營制定了整套的金融模型。據媒體當時的報道,其中包括,三年后,待沃爾沃運營走上正軌后,運作沃爾沃汽車實現獨立海外上市,并以此實現更長遠的滾動發展。但這沒有得到官方認可,而唯一公開化的是,吉利集團承諾,在合適的時候將沃爾沃納入吉利汽車(00175.HK)之中。
2010年3月29日,吉利汽車發布公告,做出一項不可撤銷承諾。在該公告中,吉利汽車董事會“欣然”表示,“根據吉利控股的收購,向吉利汽車做出不可撤銷承諾,待吉利汽車告知大多數獨立非執行董事批準的決議案而做出任何決定后,吉利控股將自行并將促使聯系人士,向吉利汽車出售吉利控股收購事項涉及的全部或任何部分業務及相關資產”。
吉利汽車曾再三聲明,這與收購沃爾沃基本無關,但2009年12月,吉利香港上市公司吉利汽車的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桂生悅還是表示,母公司向福特汽車購入沃爾沃汽車預計2010年可完成,他相信沃爾沃與現有的吉利品牌不會形成內部競爭,而未來母公司亦不排除向吉利汽車注入沃爾沃資產的可能性。
此后2010年4月,在不可撤銷承諾發布之后,桂生悅在當月于香港舉行的業績發布會上進一步預判中說,沃爾沃有望在2010年第四季度達到盈虧平衡,而他個人認為沃爾沃資產注入吉利汽車,大約需要3年時間。“這可能需要兩、三年,也可能在更短的時間發生。”他說,最終的目標是將沃爾沃的資產注入上市公司。
按照這個表態,在2013年左右,沃爾沃就應該納入吉利汽車這個上市公司之中——吉利汽車與母公司簽訂有協議,將有優先選擇權將沃爾沃部分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吉利汽車中。但直到今日,這一項不可撤銷承諾并沒有實質上的進展。而從吉利方面來看,在這幾年之中,也沒有進一步推動該項計劃的公開行動。反倒是沃爾沃本身,在2016年進行了一次公開募資行動,也曾爆出有意在海外上市。
2010年,經濟觀察報曾獨家報道了吉利在收購沃爾沃之后,有為沃爾沃設計海外上市計劃。而之所以選擇海外上市,一方面是因為沃爾沃是全球知名的豪華車品牌,其安全、環保的產品特性已為全球所熟知,其品牌在海外也擁有足夠的知名度,有利于其更廣范圍的融資。而如今,沃爾沃的資產取向,已經成為一個謎題。或許,吉利方面也在做著一個艱難的選擇。
5月11日,經濟觀察報梳理了吉利汽車收購沃爾沃以來的所有年報(2010-2016年),在每年年報中,沃爾沃概念一直是吉利汽車的最大亮點。同時,在每年年報中,吉利汽車會提及在“競爭業務”一欄中重申2010年做下的將沃爾沃汽車納入上市公司的不可撤銷承諾。該項說明直到在2014年年報,吉利汽車突然加上了一句沃爾沃汽車與吉利汽車不存在同業競爭的可能。
同時,也正是在2014年,吉利汽車人士在參加海通國際舉行的2014年度投資策略會上,透露了沃爾沃這塊資產的新去向。當時吉利人士表示,在利潤保持增長的情況下,吉利汽車在進一步加強與沃爾沃汽車的協同效應之外,也考慮會適時進行沃爾沃在華資產的注入。
據海通國際2013年的一份會議紀要顯示,在沃爾沃中國合資工廠實現盈利后,吉利汽車有望以成本價格(每股凈資產)收購20%的沃爾沃在華合資企業的股權。而吉利的投資者可以直接享受沃爾沃的規模效益,而不需要承擔沃爾沃汽車實現穩定盈利前的運營風險,因而對上市公司股東有利。這份紀要目前仍存在公開場合。
不過,吉利方面后來對媒體澄清說,“只是談及了‘轉股’的可能性,但目前并沒有任何意向達成。”當然,吉利汽車做出的這項不可撤銷承諾并沒有明確的時間點,其仍然有充足時間慢慢運籌帷幄,進行資本布局和梳理。而作為反面教材的是一汽集團下屬兩家上市公司一汽轎車和一汽夏利,曾做出了在2015年和2016年解決同業競爭(即實現整體上市)的不可撤銷承諾,但兩者皆違約,并在至今仍沒有拿出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