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淡季意外回暖 新一輪汽車消費大潮將至
暑期已過,金秋來臨。8月份,全國狹義乘用車國內銷量,交出了一份稍顯“意外”的績單。數據顯示,狹義乘用車8月國內銷售總量為187.24萬輛,同比增長6.2%。這是自上個月創出今年最快漲幅后,再一次刷新年內紀錄。今年前8個月,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411.13萬輛,同比增長2.1%,相對去年同期的年累零售增速2%,呈現出三季度相對回暖的態勢。
在整體市場回暖情形下,各大廠家的“價格戰”亦越打越烈,車市陣營亦愈加分化。從目前來看,8月份的增長算是超越預期,而且也呈現出7-9月年中增速峰值期的特征。面對即將進入“金九銀十”的銷售旺季,汽車行業勢必會掀起一波熱潮。
各大陣營暗流涌動
今年8月份,國內車市銷量打破了傳統的銷售淡季俗規。按照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提供的數據來看,狹義乘用車8月銷量為187.2萬輛,同比增長6.2%。
在8月狹義乘用車生產商國內銷量排行榜單上,前三名發生了些許變化:上汽大眾在丟掉兩個月銷量第一寶座后,依靠強勢表現超越一汽-大眾,終于位列榜首,一汽-大眾位則居次席。
上汽大眾8月份的銷量達到17.06萬輛,一汽-大眾為16.6萬輛,兩者相差還不到一萬輛。此外,再加上銷量為16.49萬輛的上汽通用,三者構成穩健的乘用車第一梯隊。而上汽通用五菱、東風日產和吉利汽車組成第二梯隊,8月銷量分別為11.74萬輛、10.1萬輛、9.45萬輛。只是相比7月份的排名,吉利汽車與東風日產互換了位置,而且吉利的月銷量沒有達到10萬輛這個整數關口。
東風本田、長安汽車、長安福特與長城汽車形成乘用車前十車企的第三梯隊,平均銷售都在6萬輛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后方車企的不斷施壓下,一汽豐田被擠了出來,長城汽車卻擠了進去,這是長城汽車連續3個月缺席前十后的首次回歸,也是一汽豐田在今年首次未進前十。
整體來看,除了非常強勢的“南北大眾”和上汽通用三家車企牢牢占據銷量榜單前三外,其余席位由四家自主品牌、兩家日系車企和一家美系車企占據。很明顯,自主品牌數量有所增加,日系品牌意外減少。對于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崔東樹認為,國際車企的世界競爭力其實已經相對穩定,國內市場的合資品牌強弱勢轉換主要是受到產品布局的跟進影響。無論是法系、美系、韓系表現較強,還是日系大幅提升,這樣的趨勢主要是企業產品周期與市場熱點轉換的切合,實現了合拍共振的效果。特別是隨著渦輪增壓和SUV熱潮的發展,部分車企先行,獲得一定的市場增量,隨后其他車企推出新品,導致銷量輪動,這是很正常的市場現象。
“價格戰”不可避免
2017年車市低開低走,而且持續低迷,終于,這樣的悲觀形勢在8月有了轉機。對于剩下幾個月的預期,各家車企普遍看好9月。
時代周報記者走訪了幾家品牌4S店,經銷商都表示,經過8月之后,資金狀況比較充裕,已經為“金九銀十”做好了準備,特別是9月份,品牌經銷商認為會迎來幾個利好消息:首先,今年9月有22個工作日,比去年多一天,而且中秋和國慶合并8天假期,國慶長假駕車免高速費,這就提高了私人9月購車的熱情;其次,9月還是傳統的開學季,為了接送孩子,也增加了購車需求;再次,9月夏收后,農民將農副產品換成現金,也增強了購買力。
此外,宏觀因素也支持車市9月熱賣,因為全球經濟正在溫和復蘇,國內經濟也是穩中向好,特別是房地產暴漲后逐步降溫,居民消費心態改善,都為車市的回暖提供了條件。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8月的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47.1%,實現今年以來首次回落至警戒線以下,預警指數的變化預示著市場關鍵拐點的即將出現,因此預計9月車市將會呈現樂觀狀態。
崔東樹認為,為完成全年的銷量目標,企業在年終沖量的過程中,價格戰不可避免,而今年的市場價格戰很可能會提前爆發,而且比往年更為激烈。有業內人士甚至擔心,部分車企即便是愿意犧牲利益,也不一定會如往年一般收獲明顯的促銷效果。好在接下來也是購置稅減半政策結束的最后幾個月,四季度市場將出現“翹尾”形勢。
同時,城市和農村的消費升級持續高漲,三四線城市的汽車消費擴張態勢也很明顯,再加上政策一刺激,看來出現新一輪消費熱潮指日可待,大膽預測,中國市場的年銷量有望站上3000萬輛臺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