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長明: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或達2.5億輛
2015 年10 月21-24 日,以“選擇·行動--未來從現在開始”為主題的2015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成果展覽會暨中國國際純電動車、混合動力車和燃料電池車及關鍵零部 件技術交流展覽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以下為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講話實錄。
徐長明:大家好,我這個題目跟這個有點變化,是汽車市場的中長期趨勢,大家覺得這個題目可能跟今天這個主題,不是那么相關,但是關聯度是非常高,我想我講完之后,大家對汽車市場的發展跟新能源汽車他們之間的關系。
跟大家分享兩個觀點,第一個觀點是未來幾年,我們國家的乘用車市場會恢復到一個中速增長的態勢,結束今年的低速,大概它的速度相當于GDP增長的1.3倍到1倍,近期到1.3倍,遠期短速發展。第二是新能源汽車對汽車產業健康發展乃至我國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先看看這幾個圖,這是今年的車,從2000年到現在一直是高速的,曲線是速度,但是今年速度降下來了,1至9月份只有3.5,這是乘用車。從季節角度來看,一二月還可以,到3月份就降下來了,然后是7月份到最低點,負增長,678都是負的,這是今年的一個變化,估計全年在沒有鼓勵政策出臺的情況下,經濟因素能使車市恢復到4%左右,加上鼓勵政策今年會9%這樣一個水平。
未來中長期是什么樣,就是剛才我講,大概是一個中速,這個速度相當于GDP的1.3倍到1倍,那么這個結論的得出,是根據我們對全球汽車市場,先導國家做一個實證分析做的結論。
美國國家都有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從千人市場。持續時間比較短大致在五年,日本、韓國都曾經經歷了一個時期,我們也經歷了了,我們是2001到2008年。相對于第一個時期降了10個百分點,大概在十年。那不同的國家呢,情況不太一樣,日本的時間比較短,大概用了八年,它速度更高,年均22%。韓國是用了十二年時間,年均是20%,我們推測我們國家要持續十六年左右的時間,相對于兩個日本的跨度,大概年均速度在13到15,這是怎么推測出來的,為什么會有不一樣。
實際上日本叫高速度短時間,我們是相對低的速度相對長的時間,這樣發展路徑差異的決定性因素,是收入的決定狀態,如果說一個國家的收入非常的均等化,那也就意味著你買的起車,到你的左鄰右舍買的起車的時間比較短,你買的起到你的左鄰右舍需要時間段,再往下又需要時間段,而日本是收入差距非常小的國家,我們的收入差距非常大,我們有城鄉差距,有行業差距,有東中西地區的收入差距。
我們從2001到2008年,主要首都圈,上海圈,廣州圈支撐了2001到2008年,最近這幾年的發展也是速度比較快,主要是中部地區支撐了,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內蒙。所以我們的發展大概有梯度,中部、西部、東部,這就意味著不是在同一個時點上都是高速。所以我們的平均速度要低,大概在13到15。這是一個跟它不一樣。
但是我們由于2009連,2010年本該速度往下降,到了第二期,結果我們有四萬億的政策,使得我們汽車消費的量,在兩年之內翻了一翻,也就是說我們在2013年到2014年,在2010年就實現了,從現在再往后算,大概的一個速度可能在8%左右,最近這兩年稍微快一點,再往后就低了。這是我們的從國際規律推導出來的一個結果,當然這只是理論推導,它能不能按這個實現,就看我們未來的經濟發展。
我們現在有三種預算,一個7一個8一個6,我認為速度不管是多少,只要穩定就可以。而這兩年之所以降是我們的經濟沒穩定住,只要穩定住就可以,如果是6乘1.3,近期就是8%,如果是7乘1.3,那就是9%,如果是8乘1.3,那大概就是10%左右,只要經濟維持住,那對我們汽車發展都提供一個堅實的基礎。
下一步的關鍵就是我們如果按照我剛才測算的速度去發展,再發展幾年,到2024年,再過十年,我們的速度到多少呢,我們算了一下,乘用車接近三萬多輛,那這個水平會不會突破我們的峰值點,到底我們國家一年賣多少輛車就峰值了,那我們可以按照我們的簡單測算結果,跟日本跟歐洲四國平均水平,跟丹麥他們的保有量去比,我們都還沒到峰值點,按他們的測算,我們的峰值點在六千萬輛以上。
我們做了一下簡單測算,就是按照歐洲的第一列數字,我們說一個平均銷售的水平,第二列是人口,第三列就是一除,沒一百個人買幾輛汽車,丹麥最低在四輛左右,那我們說如果按照歐洲四國平均的水平測算,一百個人,一年買4.45輛汽車,我們的人口飽和點是15億,那這兩個一乘就出來了,我們最高峰的汽車銷量,大概就是在六千六百萬輛左右,如果按照丹麥的水平,我們的峰值點是六千一百萬輛,大概就這么測算。
就是千人汽車保有量,最后這列數據,這個數據高的,每年買車就高,美國的千人保有量最高,那其他的國家呢,大概在千人六百輛左右,基本上在這個水平,基本上是。那什么因素又決定了千人汽車保有量?既然它決定這個量,那我們研究的言論,在經濟發展的,我們現在這個階段,是收入決定了千人保有量,哪個地方收入水平高,千人保有量就高,家家戶戶都買得起汽車的時候,就不是收入來決定千人保有量的水平,什么因素決定,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的人越多的那樣的國家,千人保有量越低,那樣的地區千人保有量越低,其實很簡單,最后你買不 買車,不是路上擁堵不擁堵,擁堵你也買,什么決定你買車,你家里有停車位,你沒有地方停車了,你買車的意愿就下降了,到后期就是人口密度決定。
這是日本的一個圖,東京人口密度最高,每平方公里1.1萬人,到了大阪每平方公里大概是九千人,越低的后邊每平方公里兩千人的,大概就到六七百輛車,那我們國家的人口密度是多少呢,我們算了一下,如果按全國面積測算,我們每平方公里是143個人,所以我們按照這個人口密度大的地方,我們做了一下計算。比如說從云南到黑龍江,他倆連個線,我們現在畫了一條線,測算一下結果,94%的人住在這條線的東邊,6%的人住在西邊,所以西邊那邊不可研究,沒有意義,研究的是東邊,按東邊的測算結果,我們每平方公里是300人,那300人在全球什么水平,就是跟英國、意大利、德國差不多,他們每平方公里就這個人數。
日本的人口密度是我們的四倍,它的千人汽車保有量是589輛,這是一個客觀規律,你到了那樣的收入水平,你就想買車,擋是擋不住的,我們也試圖不讓大家買,最后汽車都普及了。所以這是基本規律,那諸此測算的話,當然我們將來能不能到這個水平,這是我們三年前的一個研究結論,我們再做一個細的研究,就每個省找一個國家做對比,看看它因為現在很多人質疑,我們有那么多人買不起車了,像農村50歲60歲以上,現在買不起,將來也買不起,全球不可比,但是我自己堅信,全球四百輛這是肯定可以達到的,那就是六億輛汽車。為什么我們說汽車保有量跟新能源有關系,我們六億輛汽車大概是什么概念,消耗多少油我們可以看。
到2020年我們預算到達到2.5億輛汽車,我們現在的石油進口依存度是多少,接近60%,每銷一百噸油,60噸油靠進口,如果我們再發展,依存度更高,因為我們的國產油就是兩億噸,增加的油全部來自進口,下面的柱子很穩定,上面進口的柱子是逐漸加的,未來我們的2.5億輛汽車,要耗多少油,大概就是美國的水平,美國現在就是2.5億輛。只有美國車最大,車第二大的就是中國,因為中國價值觀里邊認為,什么東西大,就代表有價值,這是幾千年的文化傳統,奧迪那么小到中國加長了,寶馬也加長,不加長賣不動,中國車大就決定了百公里的油耗,另外就是我們的行駛里程跟美國差不多,所以當我們的汽車保有量2.5億輛,跟美國一樣多的時候,理論上我們用油就跟美國差不多多,再加上美國三億人,我們十三億,多了十億。我們的汽車保有量跟美國一樣多的時候,我們比美國要多一點,美國8.5億油,我們現在是5億油,還要增加,你想兩萬多汽車賣出去,就是要增加汽油的消費。所以這樣的情況下,將來人口密度可能不是最關鍵,最關鍵將來可以是我們的油的問題,能不能解決,如果是2.5億輛就需要8.5億噸油,那你想想,將來6億輛車,那得多少油,我們現在全世界消費石油40億噸,貿易量20億噸,我們國家現在消費5億噸,占總量的12.5%,如果我們到8億噸,就是總量的25%,只有美國全世界是這樣的。
我們現在消費的量占到12.5%,我們的進口量占全球的15%,如果我們是8億輛,那就30%的油要讓中國給進口,汽車發展既然是擋不住的趨勢,就要考慮用油的問題,就是我們今天的主題,必須要發展新能源汽車來解決。
當然我覺得新能源短期解決不了問題,到2020年就已經2.5億輛了,除去新能源之外,我覺得汽車的節油的問題,也必須要考慮。大家現在我們國家大家都沒有去重視,像混合動力的汽車,在我們國家最后是繞不開的一道坎兒,必須要發展,理論上可以40%,你百公里10升的油,用了混合之后就能達到6升,那么我們的6億輛汽車就跟2.3億差不多。所以未來我們是節能車跟新能源汽車要并行發展,現在我們把重心放到新能源汽車去了,我覺得是并行發展。之所以現在考慮新能源汽車這么重要,我相信不是從油的角度去考慮,是從自主品牌,希望能夠發展新能源汽車,把自主品牌的競爭力提上去。這就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兩個觀點,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