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大國工匠
推進汽修業轉型升級
文章來源: 添加人: 更新時間:2014-12-26

——中國汽車汽配用品行業聯合會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 喬永鋒
去年底,中國民用汽車總數已達到1.37億輛,城鎮家庭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躍升至21.5輛,其中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有車家庭占比均超過40%。全國共有機動車維修業戶44萬家、從業人員近300萬人,完成年維修量3.3億輛次,年產值達5000億元人民幣以上,約占全國GDP的1%。當前我國汽修行業整體發展質量效益不高,市場秩序不夠規范;維修服務整體質量不高、服務不透明、不誠信,維修前診斷檢測不足,維修中偷項漏項,配件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維修救援服務不規范,未形成體系;長期以來,汽車生產企業對維修技術信息和維修配件施行“授權”經營,造成了汽車維修市場不公平競爭。目前,機動車維修業仍然存在較為突出的監管力量不足、監管手段落后、信息化應用不足、市場信用體系和退出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我國汽車維修行業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面臨著轉型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國家發改委、工商總局等部門針對汽車市場縱向壟斷、汽車經銷商審批等問題密集出臺政策,其力度之大、范圍之廣、觸及之深,已經引起社會及國內外汽車廠商的高度關注。2014年9月18日,中國交通運輸部等十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通過5年左右努力,推動汽車維修業基本完成從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基本完成從服務粗放型向服務品質型的轉變,為民眾提供更加誠信透明、經濟優質、便捷周到、滿意度高的汽車維修和汽車消費服務。
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部長楊傳堂指出:近年來,機動車維修業的市場規模迅速壯大,行業法規標準基本完善,服務能力明顯增強,較好地滿足了不斷增長的汽車維修需求,同時在發展水平、服務質量、市場環境和監管方式等方面還存在問題和不足。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以貫徹實施《指導意見》為契機,以建設“安全、綠色、優質、誠信”的機動車維修服務業為目標,加快推動機動車維修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升級,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加安全、便捷、舒適、滿意的高品質汽車生活。
《指導意見》最大亮點在于主張破除汽車配件渠道壟斷,突出市場化機制。此次《指導意見》最大的創新和突破在于破除配件及技術壟斷,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求主機廠向維修企業和獨立經營者公開汽車維修技術;二是允許原廠配件自由流通;三是提出“同質配件”;四是授權維修企業不得以汽車在“三包”期限內選擇非授權維修服務為理由拒絕提供維修服務。整體方針是創造汽車維修領域的市場化機制,提供服務多樣性和提升消費者自主選擇權,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指導意見》等一系列行業政策的出臺,將促使維修市場開放度更高、競爭更充分,對我國維修業乃至汽車后市場的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信息技術、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電子商務模式的不斷創新,為配件流通和維修經營模式的創新、融合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消費需求增長和消費結構變化也將為維修行業轉型升級帶來動力。另外,土地資源、人口紅利等逐步消失,為汽修業進一步發展帶來巨大挑戰,將倒逼汽修業走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