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耕:新常態下中國汽車后市場需要冷靜思維
2015年1-8月,我國汽車產銷1518.24萬輛和1501.72萬輛,產量同比下降0.24%,銷量持平。其中乘用車產銷1297.06萬輛和1278.21萬輛,同比增長2.44%和2.59%;商用車產銷221.17萬輛和223.51萬輛,同比下降13.49%和12.62%。
在整車市場同比產量負增長、銷售零增長的情況下,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汽車行業新政策。如交通部修改《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八部委聯合發布《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實施管理辦法》等,這些新政策出臺旨在打破整車廠和4S店的壟斷地位,使副廠配件作為同質配件在維修市場獲得了“轉正”的機會,并且讓每一位車主擁有了自主選擇修理廠的權利。
隨著今年9月東風日產1.233億元罰單落地,汽車行業反壟斷從四年前開始外圍調查,到去年開始陸續對奔馳、奧迪、寶馬、克萊斯勒以及部分日系零部件企業等開出共超過20億元的反壟斷罰單。由此可以看出,汽車反壟斷已逐漸常態化、朝著更加規范化和制度化方向發展。
可以說,近一年的時間,汽車行業的變化速度,超出了前十年變化的總和,超出了絕大多數業內人士的預料。新常態下汽車后市場何去何從?“互聯網+”究竟會對汽車行業造成多大影響?我作為一名三十多年的汽車行業從業者,應《中國汽配市場》之約,和大家交流一下對汽車行業,特別是汽車后市場的幾點看法,以期拋磚引玉,共同探討。

安徽省人大代表
中國汽車配件用品市場協會常務副會長
亳州春雨國際汽車城董事長
一、關于4S店:短期不會消亡,但需要變化
1998年廣州本田第一家4S店開業,拉開了中國汽車4S店發展序幕。不到20年時間,中國汽車4S店已達27000多家。
4S店銷售模式確實給初期的經銷商帶來過豐厚的利潤,也對中國汽車進入千家萬戶起到過積極的作用。但是,這種成績和輝煌只代表著過去。在國家對汽車產業新政頻出、部分城市限購限號、“互聯網+汽車”模式逐步成熟的情況下,全國大多數汽車4S店業務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多數4S店出現虧損,小部分一線品牌還略有盈余,部分強勢品牌如奔馳、寶馬、奧迪等也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4S店出現這種情況,并不是偶然,經銷商需要反思,整車生產廠更需要反思。由于國家對汽車生產廠家規模擴張調控放松,部分整車廠盲目擴大產能,造成汽車生產企業產能過剩。為了消化過剩產能,整車廠不斷在全國各地重復開設網點,向經銷商壓庫,產能過剩和經銷商高庫存率導致庫存周轉緩慢,資金壓力加大、運營成本上升,經銷商為了回籠資金迫不得已降價銷售、甚至虧本銷售,導致惡性循環。在4S店已經飽受煎熬的情況下,有關部門又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打破4S店和整車生產企業壟斷的政策法規。顯而易見,政府對4S店的態度,不是維持現狀,而是要徹底改變它。在剛需下降,庫存增加的壓力下,政策鐵拳出擊,行業風云突變,許多盲目跨入4S店領域或缺少行業風險把控能力的投資者深度套牢,個別地方出現了跑路現象。
毫不諱言,隨著行業的發展,汽車4S店模式本身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這次面臨的將是一場大洗牌。于是,許多聲音出來了,有的把4S店妖魔化了,而有的把4S店神化了。有的說4S店很快要滅亡,有的說4S店將長期存在,各種不同聲音在行業高層也有爭論。
“春江水暖鴨先知”,真正了解行業的,就是在行業大浪里的從業者,不是站在岸邊能猜測出來的。我認為,汽車4S店短期內不會消亡,但確實是需要改變。
之所以4S店短期內不會滅亡,是因為4S店擁有優秀的管理手段,專業化的服務隊伍和精湛的維修技術,完善的售后體系等一系列獨特優勢,讓社會化維修企業短期內還難以追趕超越。雖然生產廠家維修目錄公開了、質保期內車主也可以選擇4S店以外的修理廠維修保養了,但是汽車4S店的專業化水平,還是更值得信賴的,4S店的渠道優勢,還是很難替代的。
那么4S店自身需要哪些改變呢?
第一,要降低成本。在高利潤的時候,高檔車型4S店提供尊貴式服務,有的店面管理人員、客服人員太多,有的店面高級維修工人分工太細,多人分修一臺車的現象經常存在。多數店面做銷售的不懂技術,懂技術的不做銷售……懂技術的人,為什么不能做銷售導購呢?掌握多種品牌汽車維修技術的技工,為什么只能修一種汽車呢?以后,汽車4S店要精兵簡政,要培養復合型人才,做到一人多用。其實,人力成本只是降低運營成本的一個方面,庫存成本、金融成本、采購成本等都需要精打細算,開源節流才能最終讓消費者得到更多的實惠。
第二,要延伸服務。汽車4S店存在的價值和理由就是專業化的服務。這種服務不應當僅僅限于整車銷售(Sale)、零配件供應(Sparepart)、售后服務(Service)、信息反饋(Survey)四位一體的服務,服務領域可以拓展到二手車置換、汽車用品銷售、汽車金融、汽車保險、線下體驗、甚至可以提供上門服務。在城市,4S店可以把部分服務送到社區;在農村,4S店也可以把部分服務送到鄉鎮。這樣,4S店不僅僅是4S功能,可以變成一個或多個車型的區域服務中心,可以帶動覆蓋半徑范圍內若干個服務網點。
第三,要樹立信心。沒有一成不變的行業,也沒有一成不變的企業。4S店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需要自我革新的勇氣和擺脫困境的信心。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以變應變,4S店還會有生存的空間和發展的機會。
二、關于汽車城:政府要把好招商引資第一關開發商要有耐心職業經理人要有責任心

“春江水暖鴨先知”,真正了解行業的,就是在行業大浪里的從業者,不是站在岸邊能猜測出來的。我認為,汽車4S店短期內不會消亡,但確實是需要改變。
2009年以來,中國汽車城的開發建設速度突飛猛進。迄今為止,全國大多數地級城市都開發建設了汽車汽配用品城。狂歡之后,很多汽車城,已經成為了行業雞肋。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主要還是因為過度開發,過度投資,重復建設數量驚人。一個地級市場,需要五百畝規模的建一千畝;需要建一個市場的招商引資兩個、三個、甚至四個、五“春江水暖鴨先知”,真正了解行業的,就是在行業大浪里的從業者,不是站在岸邊能猜測出來的。我認為,汽車4S店短期內不會消亡,但確實是需要改變。51個、六個市場!一碗水要分到六個碗里,肯定都裝不滿,無論你用什么招數,幻想在一個城市里打造什么華北中心、西南中心、甚至全球汽車貿易中心等,一切違備自然規律和市場規律的事情,都會以失敗告終。
開發商輸了,投資客輸了,經營戶輸了,最后的結果政府也輸了。建筑商扯條幅討工程款的,投資客打橫幅鬧著退房款的,經營戶打橫幅要降租金的,開發商被逼跑路的,這些現象在某些汽車汽配用品城都有上演過,并正在上演著。
為避免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政府在招商引資與城市規劃布局中,首先要把好第一關,要考慮到差異化與互補性,合理布局經濟生態鏈,究竟需要規劃哪些業態,需要建多大的市場,要充分論證。地區要發展,充裕的項目、資金、人才等固然重要,但一個公平的、充分的市場競爭環境,對招商引資來的項目而言更為重要,商要招來,服務更要做好。
做為企業的娘家人——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協調與溝通作用,加強對汽車汽配用品城投資商的引導,搭建企業和政府之間的橋梁,從行業高度,防微杜漸,引領發展。
開發商需要有耐心,至少要耐得住三年的寂寞,要有培育市場的信心和勇氣。做專業市場不同于房地產開發,不負責任的開發商不可能把市場做活。企圖以小搏大、畫張圖紙就圈錢的思維,最終是給自己下套。我始終堅信:只有市場做旺了,讓商戶賺錢了,開發商才能獲得更高利潤的回報。
職業經理人要有責任心。我們許多廣告看到要做有良心的開發商,但很少有廣告提到要做有責任心的職業經理人。為什么汽車城職業經理人流動性這么強?因為個別所謂的職業經理人缺乏責任心,顧前不顧后——規劃時候在,開發建設時候在,銷售招商的初期階段在,然后遇到困難的時候,就可能在另一個地方了。這里提醒一下,作為老板要給予職業經理人更好的激勵機制;作為職業經理人要多站在老板的角度考慮問題,雙方都要學會換位思考。老板為經理人提供了發展的平臺,經理人應當多加珍惜,要當作與老板是合作的關系,做一個項目就要把一個項目做好,做一件事情,就要把一件事情做好。無論是老板還是職業經理人,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不要知難而退;面對誘惑的時候,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
三、關于“互聯網+”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性看待,保持清醒
自從 “互聯網+”的概念提出以來,互聯網在迅速影響著傳統行業乃至于所有產業。在“全民創業”的新常態下,新一波互聯網投資浪潮鋪天蓋地,席卷而來。但我個人認為,越是狂熱的時候,越是需要保持清醒。
實干興邦,實業報國。汽車后市場的朋友們,要冷靜、客觀的對待互聯網,我們可以把互聯網當成一種工具,不要幻想人人都成為馬云一樣的互聯網大家。
縱觀所有行業,做實體的企業家很多,真正靠互聯網成功的,就那么極少一部分人。再看汽車后市場電商,真正能稱得上成功的還沒有。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究竟在汽車后市場電子商務領域誰執牛耳,行業拭目以待。
這里順便談一下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看法。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激發全社會創新潛能和創業活力的有效途徑。在汽車后市場,也涌現出一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生力量,特別是在汽車后市場電子商務方面。我們要認識到,創業需要平臺、需要資金、需要技術、需要培訓、需要引導,更要認識到,所有的創業,都會有風險。如果“眾創”同一個產業,就會“重創”這個產業。所以,眾創的行業梳理與分流很重要,在同一個舞臺上,大家要分擔不同的角色,才能演好一場戲。
互聯網作為一種工具,我們不能去拒絕它,因為好的工具推動了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我認為真正的電商應該是起于微、立于信。無論是電商,還是傳統從業者,最終都應該回歸到商業規則本身。目前,汽車后市場電商模式處于探索與創新階段,無論是B2B、B2C還是O2O,我們需要的是以互聯網思維加速行業良性發展的工具,而不是為了達到利益目的的產業革命。我們要繼續關注汽車后市場電商產業的發展,并密切關注新興物聯網行業的發展,力爭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一個多元化、多業態、差異化的汽車后市場產業鏈綜合服務平臺而貢獻一份力量。
總之,無論市場如何變化,汽車后市場仍舊是未來行業發展的掘金點,中國汽車后市場在未來十至十五年時間內,每年仍將保持持續穩定的增長,汽車后市場產業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但是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目前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汽車4S店模式向多元化轉變、汽車后市場新舊體制交替,傳統與創新并存,“互聯網+”聲勢浩蕩,物聯網進程日新月異。一年變化超十年,汽車后市場企業要實現差異化突破,需要更加科學、客觀、冷靜、理性的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