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大國工匠
汽配專業市場必成燎原之勢
文章來源: 添加人: 更新時間:2013-03-23

汽配用品專業市場經過近30年的發展,已是華夏蔚為大觀,據統計,全國大大小小汽配用品專業市場七八百家,具備一定規模,即建筑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銷售額過億的有300多家。這些汽配用品專業市場由“點”到“線”再到“城”,由“散亂差”到“功能配套”再到“現代化大賣場”,逐步由一群“丑小鴨”變成笑傲長空的“白天鵝”。這不能不說是業內領軍人物們的驕傲,但其間的苦辣辛酸、上下求索,使他們華發早生,白了少年頭。讓我們在此深深地向他們道一聲感謝!
然而,隨著汽配流通行業一些新模式的出現,如“汽配用品連鎖超店”、“4S店”和“汽配超市”等,引發了一些業內人士的思考和擔憂。有人發出了“紅旗還能打多久”的感嘆。在此,我想談談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我認為汽配用品專業市場不僅不會萎縮,而且大有燎原之勢。
通過對“4S店”、“汽配用品超市”、“汽配用品連鎖店”等和汽配用品專業市場優劣勢分析,最后得出汽配用品專業市場會持續向前發展的結論,我想從汽車生產及消費趨勢、國人的消費能力和習慣、其他專業市場發展現狀三方面作一些初淺分析。
一、汽車生產及消費趨勢
提到汽車行業發展趨勢,大家會很自然地想到汽車產量和零部件的的大幅增長、出口市場迅猛發展,可以說未來五到十年,汽車及汽車零部件行業仍然是國內最有前景的行業之一。在這里我所提到的一種趨勢是汽車行業的“三浪”式加速增長階段和本土化進程。從我國彩電、冰箱和洗衣機行業的發展歷程看,耐用消費品向家庭普及的過程基本都驗證了“三浪”式增長定律和本土化定律。
第一浪,家庭普及率從1%~3%迅速上升至20%左右,其特點是增速特別高且劇烈波動,企業規模小,產業集中度低,競爭以價格競爭為主。在這個階段因人才和技術力量等因素的限制,產品以進口和中外合資為主要,但高額的現實利潤和樂觀的預期收益,會吸引大量國內資金投資這一行業,企業數量顯著增加,但規模偏小。
第二浪,家庭普及率從20%左右上升至50%~60%,這是耐用消費品市場發展的黃金時期,其特點是產銷量伴隨著生產的規模化發展不斷增長,產業集中度明顯上升,兼并重組成為企業做大做強的主要方式,技術創新和品牌創新加快。在這個階段隨著人才和技術力量國內外差距縮小,中外合資企業的合作年限到期,國產企業的價格優勢將突顯,規模化程度及市場份額大幅提升,最終占據市場的主導地位。
第三浪,普及率由50%~60%上升到90%左右,其特點是產業高度集中,市場細分顯著,研發能力和服務能力決定企業的地位和效益。在這個階段國內企業及品牌將瓜分80%以上的市場分額,前三強的集中度超過50%,甚至達70%。
目前全國汽車年產量已近千萬輛,僅北京、上海、廣州和個別經濟發達省份的部分城鎮,汽車在城鎮家庭中的普及率超過10%,由此可以看出汽車產業的發展只能算是處于第一浪加速增長過程中,增長最迅猛的第二浪尚未到來,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大有潛力可為。
二、國人的消費能力和習慣
全中國共有3.5億個家庭,其中更廣大的是農村家庭和剛剛步入城市化進程的農村家庭。全國有省級城市34個、地級城市333個,汽車剛剛開始在中國相對發達的省、地級城市中普及,汽配用品專業市場雖然從產生到現在有30年的歷史,但是95%以上的汽配市場僅僅存在于中國的省、地級城市之中。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和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汽車進入縣級城市的普通家庭將是必然趨勢,相對于全國2010個縣級市和縣,汽配市場的發展將擁有無比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國家庭的消費習慣多屬于節儉型,即使在對汽車的消費上也是如此,普通老百姓追求的是實惠、可靠,性能不斷提高、價格不斷降低。這也是大眾汽車及配件能廣泛占領中國市場的原因所在。相對“4S店”,汽配專業市場無疑更能提供經濟實惠的產品和服務。中國家庭的另一種消費習慣是品牌意識相對薄弱、更喜歡比較消費,他們在購買耐用消費品時更喜歡去大而全的市場,更喜歡在多種商品之間相互比較之后最終確定,在這個方面“汽配用品超市”、“汽配用品連鎖店”是無法和汽配專業市場匹敵的。
近年來,“4S店”、“汽配用品超市”和“汽配用品連鎖店”在一些發達城市如雨后春筍般逐步發展起來,但其發展速度和市場份額遠不及汽配專業市場,更多的“汽配用品超市”和“汽配用品連鎖店”還是依托在汽配專業市場之中,離開了汽配專業市場,其知名度、人流量和銷售額將大受影響,換句話來說他們僅僅是汽配專業市場的一部分而已。
三、其他專業市場發展現狀
專業市場是商品市場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活躍商品流通、方便居民生活、繁榮市場、擴大就業人口、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已經成為具有中國市場經濟特色的生力軍。從其功能來看,專業市場可劃分為三種不同的類型,分別是銷售地型的專業市場、產地型的專業市場和集散地型的專業市場。中國專業市場的蓬勃發展其根源在于地大物博、人口稠密,因此當某一類型的商品成為當地國民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時,就需要固定的地點來作為商品集散中心、價格形成中心和信息傳遞中心。
近年來,我國專業市場發展迅速,交易規模和數量不斷擴大,如服裝、家電、小商品、建材、鋼材、布匹、農副產品等專業市場幾乎在全國各個城市都能看到。各類專業市場正在自我完善和不斷提升,以適應新市場經濟環境下產、供、銷、運、貿、展的需求,這種完善和提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從非標準化的商業物業狀態向標準化的商業物業狀態發展;二是向專業化發展,正在從傳統的專業市場轉向現代的專業賣場;三是從傳統經營業態向國際化、最先進的經營業態模式發展,從網下交易向網上交易轉變。從廣州白馬服裝批發市場、義烏國際小商品市場、蕭山中國紡織采購博覽城等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我們欣喜地看到,我國專業市場的從第一、二、三、四代到第五代不斷發展演變,專業市場正在不斷前進而非停滯不前。
綜上三點,汽配用品專業市場在這樣的大環境影響下大有燎原之勢。隨著汽配用品專業市場從建筑模式、配套功能、經營管理、行業人才等多方面逐步提升,如果仍然有人問“紅旗還能打多久”,我更愿意相信一種趨勢,那就是在不久的將來,肯定會出現大批品牌化的汽配用品專業市場,并將他們成功的經驗在一個又一個城市里不斷的復制、不斷的發展。
以上觀點僅供業內專家和同行商榷,歡迎批評指教,吾將洗耳恭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