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大國工匠
巾幗不讓須眉
文章來源: 添加人: 更新時間:2009-08-20
在國家級旅游名勝區仙居,幾乎人人都知道有這么一位熱心公益事業的女企業家——吳珊娟,她二十年間讓一個手工作坊式的加工廠變成了一個擁有總資產1. 9億元的集團公司;她富了不忘鄉鄰,關愛社會弱勢群眾;她集省、市、縣三級人大代表于一身,積極為人民代言……
“成功一個,再發展一個,要把企業做大,做強!”
1988年底,在當時經濟效益很好的仙居熱電廠工作的吳珊娟,毅然辭職下海,與丈夫一起白手起家,在仙居縣田市鎮創辦了木珠加工廠,當年年產值僅為3.75萬元。然而,具有敏銳戰略眼光和睿智商業思維的吳珊娟憑著自己的果斷和信念,憑著自己獨特的經營管理智慧,創造出一批又一批深受美國等客戶青睞的優質產品——“草耙子”,獲得較大的成功,1992年吳珊娟抓住機遇,與香港合資成立仙居縣第一家合資公司——仙居竺梅企業有限公司。同年企業取得了自營出口權,1997年公司成為全國同行業首家通過 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的企業。吳珊娟說:“成功一個,再發展一個,要把企業做大,做強!”她以“一元為主,多元發展”戰略在1999年成立了仙居縣首家集團公司——浙江竺梅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涉足制造業、房地產、酒店等多個產業,集團總資產達2.9億多元。
如今,集團不僅打造出響亮的“竺梅”品牌,而且在日本、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家成功注冊,2008年獲中國馳名商標,擁有國家專利產品30多個,省級新產品3個,“新素材天然健康枕”被指定為國賓禮品。獲農業部 “全國誠信守法鄉鎮企業”和“全國鄉鎮企業創名牌重點企業”、“國際質量信用AAA級”……
“以人為本,建立學習型團隊,讓員工與企業共發展”
吳珊娟說,企業文化的深淺,關系著企業能走多遠、跳多高。走進“中國工藝禮品城”,一片嶄新的花園式廠區赫然印入眼簾。一首悅耳動聽、反映出浙江竺梅集團精神境界的“竹翠梅香”響徹公司每一個角落。走進集團,你會被濃厚的竺梅企業文化——團隊精神、創新精神、挑戰精神和奉獻精神所震撼!
吳珊娟十分重視集團內部機制的革新和員工隊伍的建設,集團總部從“崗位責任制”向部門經理參股的“內部股份制”的轉變,是一部集團內部管理的發展史,充分體現了“職工是企業的主人”這一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思想。
為了人盡其才,吳珊娟在集團內部實行了“部門經理責任制”,實現 “責、權、利”的高度統一,為優秀人才提供一個充分發揮、發展的空間。同時,她把“如何吸引人才,如何留住、培養人才,如何發揮、挖掘現有人才的潛能”作為集團的人才培養策略。把“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具備良好的協調能力,掌握運用高科技(新思想)的能力且有創新能力”定為集團“人才標準”。 集團每年劃撥出30多萬元的教育培訓專項資金,用于員工的培訓、學習,又專門拔出資金近40萬元,選送12名部門經理以上管理干部參加中國人民大學MBA研究生班學習。她自己也始終保持謙虛好學的態度,從不放棄學習、充電的機會。她說,一個優秀的團隊首先是一個學習型的團隊,一個員工與企業共成長的團隊。
“飲水思源,我應該為社會多奉獻一點!”
吳珊娟常說:“飲水思源,我應該為社會多奉獻一點!”
她熱衷于公益事業,在仙居遠近皆知。在扶貧、社會公益活動、政府工程建設、鄉村基礎建設、教育、文化等方面共累計捐資500多萬元。
2004年6月18日中國音樂文學學會的首個創作基地——“人間仙居·中國音樂文學學會竺梅創作基地”,在竺梅集團鼎力相助下,在國家級旅游名勝區仙居落成,在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歷史上翻開嶄新而輝煌的一頁!她既為弘揚和提升竺梅企業文化內涵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為展示竺梅人奮發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面貌提供了廣闊的舞臺。2008年,受全球經濟風暴影響,吳珊娟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承諾不降薪、不裁員,并成功實現了產品的轉型升級,新增就業人員100多人,受到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的高度贊揚,竺梅每年為政府安排就業1000多人,既為政府分了憂,又為穩定社會出了力。吳珊娟說:“民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和社會的關心、支持,作為民營企業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該為政府和社會做點實事。”
吳珊娟,這位膽略過人、善于經營管理、業績驕人而且關心社會發展的、充滿活力的年輕企業家,巾幗不讓須眉,“為了大家都幸福”是吳珊娟永恒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