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大國工匠
零部件產業是中國汽車業的軟肋
文章來源: 添加人: 更新時間:2009-09-07
9月4日,在2009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中國汽車工業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付于武接受了網易汽車的采訪。
網易汽車:我們這次發展論壇的主題是金融危機與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那圍繞著這個主題,在經濟危機的大環境下,政府在產業政策以及宏觀調控方面應該給我們汽車產業怎樣的支持會比較好一些?
付于武:2009年中國汽車產業應該講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年,為什么呢?中國汽車的市場在這么一個嚴重的國際經濟危機下,金融風暴影響下,不止是逆勢而上,而且取得了歷史的非常輝煌的一個時刻。不單是中國汽車市場的一個頂點,今年會達到1200萬輛或者以上,而且創造了汽車歷史上的一個奇跡,基本的原因我想兩個方面,一個就是我們的市場,進入新的世紀以后,我們持續的不間斷的,像市場需求,而且我們可以想象到,在未來十幾年內,我們這個市場會保持著很大的增量,第二個是政策,這是中國汽車歷史上第一次享受了這樣的國家政府的真金白銀的政策扶持,這是沒有過的。所以在這兩方面大的因素的影響之下,中國汽車市場非常的好。
網易汽車:非常好的成績,那么現在大的政策給我們這么好的政策環境,那么企業在這樣的政策下面應該怎樣抓住機會?
付于武:其實從這次我們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汽車是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之首,第一個。振興汽車產業,通過汽車產業的振興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這是我們非常積極的一個目標。但是核心的部分,還是調整結構。如果我們沒有利用好,沒有抓住這個時機,我們的結構沒有進行優化,結構不進行升級,我覺得這個調整振興規劃就沒有達到我們原來設想的初衷。當然,產業整個的升級要靠產業的組織結構、市場結構、組織結構、技術結構才能獲得這么多的利潤。所以我們覺得我們這次企業確實是按照調整振興規劃這個引導來積極的進行產業推廣。那從市場結構看,廣大農村,我們8億農民兄弟,“汽車下鄉”不單是把車賣到鄉下,而且要開發、生產、制造適合與廣大農村農民兄弟使用的農村車輛,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再比如新能源技術,電動汽車,戰略性的我們技術要適應新能源時代的到來,開發這樣的車輛。還有一個組織結構,可能網友朋友們也注意到了,我們企業的重組和并購,我們已經有了不錯的案例,以前我們看到上汽和南汽的重組,那么今年我們會看到廣汽和長沙長豐的重組,而且我想象在不遠的將來,這種重組會加大,這是結構性的優化,當然還有技術結構。
今年世界汽車的主題就是汽車的小型化,干小車并不容易,得要技術升級,所以在國家節能減排的大戰略的解決下,按照市場這么一個需求、追求,我們市場結構、組織結構、產品結構、技術結構都在升級和調整過程中。這是我們產業透過1200萬輛量的變化看質量,調整結構,所以我覺得這個變化是非常可喜的。
網易汽車:除了結構調整之外,企業是不是在自主創新方面能夠有進一步的舉措?
付于武:實際上這幾年在國家建造創新型國家戰略的指引下,我們企業的創新是明顯加速的。因為我還是中國汽車科技進步獎的負責人,從我們評比的獎項看,有越來越多的自主創新的成果受到了行業的應用,也獲得了一個好的結果。以前我們是沒有一等獎的,我們現在有越來越多了。隨著汽車自主創新加速,我們的科技成果,自主創新的成果也越來越豐富,而且據我的觀察,如果我們過去的企業對自主創新認識還不夠深刻,通過這次結構調整,我們對自主創新的認識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不掌握核心競爭力,不搞自主創新,我們就會受制約,不會有大的發展,這是一個非常可喜的。
網易汽車:那我們看到其實今年自主品牌的一些成績是非常好的,那么您認為中國自主品牌的技術水平現在已經到了哪一個階段?
付于武:過去我講過一句話,我們可能跟世界先進的水平相比,可能有10年到15年的差距。首先我們得坦率的承認,我們跟國際的先進水平相比,我們依然有比較大的差距,無論是傳統的轎車,還是電動汽車,我們在一些核心技術上依然比較落后。這幾年我們也做了一些市場調查,對整車生產企業和關鍵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也做了一些問卷調查,獲取了大量的數據,多少呢?我們調查了將近300多個企業,獲取了35萬份數據,這是應該講有中國汽車生產史以后,我們做的大面積,覆蓋面廣,大調查的第一次。這35萬份數據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我們的核心技術依然跟國外相比有比較大的差距。
比如發動機、自動變速箱,這是核心的部分,在控制部分依然是國外跨國公司在做的。自動變速箱的產業化我們依然是處于空白,小型的柴油機依然是處于空白,所以就感到這些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
網易汽車:那么面對這些缺憾和差距,我們本土企業有沒有什么趕超的捷徑?
付于武:如果我們過去還不是很清楚,那現在我們越來越清楚了我們的軟肋在哪,軟肋就在核心的汽車零部件。汽車零部件哪些是軟肋?主要是表現在汽車的電子部分,因為汽車是一個傳統的,作為積淀產品的一個制造業和電子產業的融合,這方面我們依然有比較大的差距。所以今年我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正在做汽車電子的調查,目標越來越縮小了,整車、零部件、汽車電子。那么汽車電子下一步怎么辦?縮小這個差距,趕上國際的先進水平,而且要跨越式的發展。所以我們今年要研究汽車電子的發展路徑,其實要把汽車電子的問題解決了,我覺得中國汽車就作為一個不光是大國,而且要作為強國的時間就短了。
網易汽車:但是也有人說中國汽車產業比較重視整車的發展,對于零部件企業的發展還不是特別的重視?
付于武:你說的一點不錯,所以我調查了102戶整車企業,調查了200戶零部件企業,現在經過幾十年,1994年我們出了汽車工業產業政策,那個時候提出扶持汽車零部件小型矩陣,94年到現在多少年了?15年過去了濤聲依舊。我們的汽車零部件仍然是滯后整個發展。那么汽車實際上零部件我們占了多少?兼營、專業的兩萬多戶,真正形成體量的,有作為的并不多。所以我說我們現在要解這個問題,解這個方程,汽車零部件、核心零部件、汽車電子技術怎么能做上去,這是我們產業面臨的非常大的挑戰。
隨著自主創新的加速以后,我們的目標越來越清晰,應該往哪發展現在已經看的很清楚了,就這一塊就行。怎么樣解決,我覺得三個方面,第一從國家政策的方面要解決重整車輕零部件的問題,對零部件要有政策,重點扶持,這是一個政策的問題。第二個汽車零部件的問題是一個很多產業的融合,特別是汽車電子,所以光有政策不行,還必須要形成一種新的體制,什么體制?官、產、學、研,政府和產、學、研的一種聯合,一種公關,形成這樣的一種新的科研體制。不是靠個別企業單打獨斗,也不是大學,研究機構都要組織起來,核心技術聯合合作,我覺得這是我的希望,這是第二個。第三個是什么?就是現在對汽車,因為這是一個朝陽產業,不單是中國,而且從世界的制作中心這個任務的挑戰吸引力很大。我們要動員、呼吁、呼喚更多的有作為的企業進入來。
老是想干整車,實際上我這幾年一直在跑,真的有一些很有作為的民營品牌進入汽車領域,一投入都是20、30個億,有這樣的企業家,可能我們的產業就不錯了。政府政策的導入,產、學、研的聯合,加上有作為的企業,我覺得任重而道遠,但前途光明。
網易汽車:說到新能源汽車的問題,這也是我們發展論壇的一個主要命題之一。那么您認為現在中國目前的新能源車方面的情況是怎樣的?
付于武:萬剛部長談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的發展戰略、發展路徑就是“三縱、三橫”。“三縱”就是沉淀重,混合動力,燃料電池,從整車的情況看。“三橫”就是基礎,什么基礎?比如電池、虛動電機、控制部分,現在從整個系統上看,我們的三縱做的不足,三橫跟我們的汽車零部件一樣,電池、電機、控制部分,我們依然需要做很大的工作。但是我們已經看到我們的體制,也要通過這種官、產、學、研的組合來重點把基礎的工作做好。
網易汽車:我們知道其實在傳統汽車制造領域上,我們的核心技術主要還是掌握在歐洲、美國、日本這些比較發達的汽車大的廠商,也有人認為在新能源方面,中國的企業有能力也有水平可以掌握核心技術的,這一點上您怎么看?
付于武:實際上我認為不能說新能源汽車我們已經趕上國際水平了,依然有差別。傳統汽車我們也在縮小距離,在新能源汽車上,只是說我一定要處理好今天、明天和后天的關系。因為能源問題,從長遠的觀點看是制約汽車產業發展的,在中國如此,在國際上也是如此。所以你必須要汽車行業做出可持續發展、綠色制造、綠色發展,肯定要解決它對環境和能源的影響問題。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電動汽車就是我們的戰略導向。從國際上看也不能說電動車、電池、電機都解決了,也不能這么說,但是我們希望不落后,而且在新能源汽車上我們能夠提早的,主動的布局。機會都留給有準備的,所以這是一個戰略的調整。
網易汽車:那最后能不能請您對我們自主品牌說幾句話呢?
付于武:中國汽車這幾年的發展很好,我們的自主品牌的汽車對我們產業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我們現在是站在一個歷史交匯口,這個交匯口就是說我們汽車已經做起來了,我們要變得很強。我們希望我們的企業在成為世界汽車強國的歷史的進程中發揮特別的作用,這個作用是指我們給消費者更多的利益,更好更優惠更加實惠的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