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大國工匠
愚人憂車
文章來源: 添加人: 更新時間:2009-12-11
10月20日,中國汽車界慶賀汽車產銷雙雙跨越1000萬輛的高度,從此進入了一個里程碑式的發展時期。有專家預期,2009年有望突破1300萬輛,從去年的世界汽車第二產銷大國,只經過短短的365天而一蹴登上第一產銷大國的寶座。
于是,有人為之歡呼,有人為之雀躍,有人為之撰文,有人為之慶功。高調之后,靜下心來細細想想,我們是不是真的是世界汽車老大?
首先,一千萬輛里有多少是洋品牌,有多少是自主品牌?有一天中國市場飽和了,洋工廠搬走了,中國的汽車產量是否還會有一千萬輛?其次,洋品牌車價高,自有品牌車價低。從工業產值上分析,自主品牌的價值占有率能有多少?其三,洋品牌車上中資生產的零部件并不多;自主品牌車上關鍵零部件外資生產的卻不少。真正的屬于中國汽車工業的份額有多少?其四,三大汽車生產國中,日本出口占50%以上,美國出口占20%以上,中國作為產銷第一大國的出口沒有排上前十位,并且進口額要遠高于出口額。其中的危機是否需要引起警覺?其五,市場也是資源,全世界都設置種種借口保護本國的市場資源。唯有中國的市場向全世界敞開任由洋品牌車子地產地銷,還有優惠政策鼓勵。市場飽和的加速與自主品牌提升的遲緩帶來產業發展的不對稱性,如果我們現在不加予關注和重視,今后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空間又在哪里?
當前國內汽車產銷繁榮,完全得益于中國市場資源的釋放和產業政策的傾斜。市場資源是有限的,政策傾斜是有度的。中國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必然要有其內在的核心動力——就當前而言,這種動力值得我們豪言壯語嗎?
但愿此文是愚人憂車。


























